75年韩先楚调兰州当司令,与政委矛盾严重,毛主席急让叶剑英调解

知道历史 2024-06-22 19:26:24

1975年9月,兰州军区政委冼恒汉指责韩先楚“游山玩水”,这起事件甚至惊动了中央军委和毛主席。毛主席亲自指派叶剑英去调解此事。

那么,他们到底因为什么争执呢?中央在得知情况后又是如何处理的呢?

韩先楚不满八大军区对调

1973年,毛主席提出了一个充满魄力的设想:

“一个人在一个地方待久了不好,油了。在一个地方待久了不那么容易吸收新鲜事物。换一个地方照样是革命。要革命在哪个地方都可以革。”

这一决策,便是著名的“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

这个方法是好的,但突然之间要调动工作,离开老部队,将军们的心里难免有些不情愿。情绪波动最大的是长期驻守海峡前线的韩先楚。

韩先楚,无需多介绍,当年炙手可热的“旋风将军”,从大别山走出来的放牛娃,成为解放海南岛的功勋名将,一生转战南北,从未败绩。

作为一名战场上拼杀出来的将军,他性格典型行伍,性如烈火,嫉恶如仇,更以“胆大包天”闻名,只管打胜仗,从不计较人情世故。

自调任福州后,韩先楚指挥炮击金门,扫荡沿海,大小战役百战不殆,为巩固东南海防倾注了巨大的心血。一待就是16年之久,可谓是将毕生心血都投入到了福州军区。如今东南战事未平,却让他去千里之外的兰州担任司令,难免心有牢骚。

韩先楚在福州军区的付出,毛主席都看在眼里,但福州军区并不属于韩先楚一个人,它是国家的军事要地。为了保证福州军区的长治久安,韩先楚不得不离开。

对于将军们的情绪,毛主席早有预见。在命令宣布后,他逐一与将军们谈心。

毛主席亲自叫韩先楚到身边劝说:“我最近这颗牙坏了,大夫说需要补一下,你认为要不要补?”

韩先楚根据毛主席的表面意思回答道:“要补,当然要补了,这样才能及时止损,避免牙齿进一步坏掉。”

这时,韩先楚才明白过来,毛主席并不是在说自己的牙,而是借此比喻新中国的“牙”出现了问题,需要修补。而这个修补的办法,就是将八大军区司令员进行调动。

八大军区的对调可以让各个军区的领导更熟悉不同部队,同时也能有备无患,在国家调遣兵力时灵活应对。还可以改变一成不变的军区风格,形成新的竞争,是一种战略上的调整。

最后,韩先楚信誓旦旦地向毛主席保证:“我一定会认真执行中央的命令,不辜负您的期望。”

临别之际,毛主席将各大军区司令员和政委都聚到一起,让这些新搭档合影留念。毛主席特意嘱咐韩先楚,指着冼恒汉说道:“冼恒汉是个老实人,你到了兰州后,可不要欺负他呀!”

这句话使得有些紧张的韩先楚和冼恒汉都放松了不少。然而,连毛主席可能也没想到,还不到两年,就出了个意外情况。

一封“告状”信

1973年12月,韩先楚毫不拖延,立即回到福州军区整理行装。几天后,他便冒着风沙来到了兰州军区。

临行前,福州军区政委李志民和冼恒汉开玩笑说:“把一个刺头给你送去了,你可要当心啊!”

没想到,李志民的话竟然成真了。

冼恒汉以好脾气著称,对初来乍到的韩先楚十分尊重,不仅因为韩先楚是司令员,更因为在资历和战功上,韩先楚都比他强。冼恒汉提前为韩先楚的到来做了充足准备,包括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

然而,随着两人的相处,冼恒汉和韩先楚在工作上产生了不少分歧,比如在工作作风和边防建设等问题上,两人意见不一致。

韩先楚刚上任就提出了许多批评意见。首先是生活问题,兰州地处西北,环境条件与东南的福州大不相同,韩先楚十多年的生活习惯一下子难以适应。住处不习惯,门前的树像烈士陵园布置,觉得饮用水不卫生,宿舍里没有电冰箱。

“把树移走,专门派几个战士每天到五泉山给司令员背泉水喝,赶紧配备电冰箱。”

这让负责后勤的同志们忙得团团转。来来回回,有后勤干部去找冼恒汉诉苦:“我们从来没遇到过这么难伺候的首长。”

兰州军区和福州军区的战略地位不同。韩先楚在福州军区坐镇了16年,期间福州军区一直被视为台海前线,随时准备打仗,因此各方面的要求都比较高。如果饮用水都不卫生,那怎么让官兵去打仗呢?

兰州军区的条件确实特殊,这里自然环境恶劣,生活艰苦。干部基本上都是解放大西北时第一野战军的同志,长期在西北工作和生活,见识较少,保持着延安时期的艰苦朴素作风。

韩先楚到兰州后,这里的情况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由于中苏论战,兰州军区的战略地位由“大后方”变成了“最前线”。因此,他认为很多方面都需要改革,后勤是一方面,战备又是另一个方面。

韩先楚还亲自到部队视察,范围包括训练基地、边防建设,甚至连绿化情况都要管。哪里不符合要求就改哪里,许多负责的干部因此受到了韩先楚的训斥。

在他看来,兰州军区给人的印象是战力落后、官兵懈怠。他决定对兰州军区进行大刀阔斧的整顿。

对于韩先楚的要求,冼恒汉感到很无奈,因为这些都是他和前任司令皮定钧、张达志定下的,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才形成的局面。

韩先楚刚来几天就全盘否定了他们的工作,即便冼恒汉再有涵养,也难以接受。而韩先楚脾气暴躁,冼恒汉也是硬汉,两人一言不合就闹翻了。

最终,冼恒汉也无法再“忍受”韩先楚。于是,在1975年9月22日,冼恒汉向北京方面打报告:

韩先楚下部队看地形时讲排场,又是专列火车、又是汽车、又是飞机,还有大飞机、小飞机,所到之处30里外戒严,实际上是在游山玩水。

兰州军区电报一封接着一封,很多工作因此被耽误,事情虽然不大,但影响不好。

叶剑英当面调解

得知事情全貌后,毛主席立即派出叶剑英对两人做出调解。叶剑英给冼恒汉打了电话:“你的报告,毛主席已经看了,中央军委会派人去帮助处理的。”

1975年12月,经毛主席批准,军委派出工作组到兰州军区进行调查,

尽管工作组到达兰州军区后,与许多军区领导进行了谈话,听取了各方面意见,但冼恒汉认为并没有解决实际问题。

后来在北京开会时,冼恒汉特意向中央反映了这个问题。叶剑英与他进行了一番谈话,并反问道:“你们两个人像是关在同一个笼子里的两只公鸡,你们说该怎么办?”

冼恒汉略一思索,回答道:“我愿意调走。”

然而,叶剑英并没有同意,而是耐心地劝说他:“你在兰州时间长,熟悉情况,身体也不错,还是不考虑调走吧。”

随后,叶剑英从战略角度开导冼恒汉。他指出,在西北,军事上离不开韩先楚,建设上离不开冼恒汉,两人谁也离不开谁。有事情商量着来,沟通为主,和为贵嘛。

冼恒汉也明白其中的道理,深知兰州军区的重要性。他回去继续辅佐韩先楚,直到1977年退休。直到晚年,冼恒汉一直牵挂着甘肃地方建设,特别是一些他在任期间想完成却始终未能完成的工程。能够看到这些工程的建设完工,对他而言是最大的安慰。

韩先楚一直工作到1980年才从职位上退下来。在他的努力下,兰州军区的各项建设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状态。当地的面貌焕然一新。当地群众对他的评价很高,称他为旋风司令。在韩先楚的带领下,祖国边疆地区才能如此平稳。

其他调动的军区司令,如许世友在南京任职,陈锡联则在北京坐镇重地,八大军区司令各司其职,共同捍卫着祖国的安全。

这再次反映出毛主席的高瞻远瞩。作为国家领导人,他的一切考虑都是从整体大局出发。正是由于毛主席的深谋远虑,以及各大将军的积极配合,新中国才得以逐步走向繁荣昌盛。

5 阅读: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