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度宽松的背后:经济巨变与中产财富轮动

翔哥说房子 2025-02-14 07:20:33

最近我注意到一个词在经济圈里特别火,那就是"适度宽松"。乍一听这个词好像跟普通人的生活没什么关系,但实际上它背后藏着巨大的经济变革,甚至可能影响到很多中产的财富状况。听到这里你可能会想:"这词这么厉害?"别急,听我慢慢道来。

先来说说这个词的前世今生。上次国内提到"适度宽松"还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那个时候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措施,最著名的莫过于4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当时大家的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很多企业也因此获得了喘息的机会。

现在时隔14年这个词再次被提到,信号已经非常明确:为了走出通缩,接下来的宏观调控将会变得更加宽松。通俗解释:四季破表放水。用更通俗的说法来解释这就是"四季破表放水"。没错,政府会采取一系列措施释放大量流动性,这绝对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信号。对于普通人尤其是手里有点资产的中产来说要特别敏感。

听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这两年不也一直在放水吗?效果一般?确实这两年的宽松措施一直在进行,适度降息、降准、降房贷利率等等,但这些都是在稳健基调下的宽松。而2025年基调变成了适度宽松,力度可能会是近十年来最猛的一次。重病下猛药,量变引起质变。重病下猛药,量变一定会引起质变。

好的,利率大概会降多少?先回顾一下2008年的情况,当时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刺激消费,央行在一年之内连续降息五次,存准利率一下子降了1.8%。如果今年的降息力度更大,存款利率可能会奔着0利率去,别觉得这很难实现。

我去年初说2024年很可能降息百亿的时候,还不是没啥人认同。到了年底多少私信是感谢我的,因为我建议大家去年初把存款尽量存五年。2025年的宽松力度,08年的时候GDP还不到32万亿,4万亿相当于12%的GDP。而去年GDP已经高达将近135万亿了,哪怕按照08年的力度,12%的GDP也已经是一个天量数字,现在肯定是有空间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2025年的今天货币乘数的效果对比08年已经被无限弱化了。

为什么这么说?当前的经济挑战房地产大基建饱和,房地产和基础设施建设几乎饱和了,很难再有大的增长空间。M2突破304万亿:M2(广义货币供应量)已经突破了304万亿,是08年的六倍。居民负债率高达65%:居民的负债率从08年的18%暴涨到了现在的65%。

人口老龄化:我们还要面临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国际环境恶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明确把我们当成了头号竞争对手,用各种手段想方设法打压我们这是不争的事实。所以对比来看放到今天宽松的货币政策如果是解药的话,那一定需要非常大的剂量才能撬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基本盘。从这个逻辑来看今年无论多宽松也别太惊讶。

对普通人的影及应对美化。好的那大家最关心的问题来了:在这样的环境下普通人会有哪些影响?又应该怎么应对才能防止财富的缩水?其实我也没啥妙计但我有一个视角,大家可以看看日本通缩的30年政府大规模量化宽松下普通人的理财手段。

这是我跟一个券商投研的老大交流的共识,因为他们大概两年前就开始研究相关的资料了。日本的经验在日本通缩的30年中政府实施了大规模的量化宽松政策,普通人的理财手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单一的银行存款改为更多元更分散的配置。

国债:90年代到95年日本几乎所有资产都在下跌,但日本国债的收益那五年的累计涨幅超过了200%,这很相似吧?那个时候美元的收益率也能达到5%左右,买美元债券收益更高。这就像今天的情况如果存款利率持续下降,国债和美元债券可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保险:当日本存款利率在1994年已经降到1.5%的时候,人寿保险的利率还能保持在3.75%,利差可以达到2.25%。当然这也引发了日本保险公司的利差损,有机会我也会分享一下,所以保险也是一个可以考虑的理财手段。请不要在风险降临时。但要谨慎选择。

认知的切换其实对于普通人来说最难的不是从单一向多元的切换而是认知的切换,这应该才是理财圈的价值。我们需要认识到单一的银行存款不再是最佳选择,而是要考虑更多元更分散的理财方式。

个人建议:

·分散投资:不要把所有的钱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可以考虑国债、美元、债券、保险等多种理财方式。

·提前规划:如果政府真的实行适度宽松政策,存款利率可能会进一步下降,所以要提前做好规划,尽量选择长期利率较高的产品。

·关注政策动态:政府的政策动态对投资有很大影响,要时刻关注及时调整自己的理财策略。

0 阅读: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