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都上春晚了,老外评论区沦陷!中国网友:退场镜头意味深长

牛卧夕阳坡 2025-02-12 00:09:12

家人们,蛇年春晚可是除夕夜全国老百姓都盯着看的大节目。每年大家都盼着春晚能玩出点新花样,让大伙瞅着新鲜。嘿,今年导演组可太有想法了,鼓捣出个超有创意的节目——《秧 BOT》,把传统东北秧歌和现代机器人科技直接搅和到一块儿了。这一结合,舞台效果那叫一个劲爆,一下子就把观众的热情给点着了,网络上也跟炸开了花似的,国内外网友都热闹起来,七嘴八舌地发表各自的看法。这到底咋回事呢?咱接着往下瞧。

先讲讲这节目的准备,那可费了不少心思。大导演张艺谋亲自上手,为了让节目出彩,挑了 16 个宇树科技的 H1 机器人,还找来 16 位新疆艺术学院的舞蹈演员,大伙一块儿辛辛苦苦练了快 3 个月呢。

当这 16 个机器人闪亮登台的时候,全场观众的眼睛“唰”就被吸过去了。它们稳稳站在台上,双腿半蹲着,跟练武人扎马步一个样,就靠这姿势把平衡稳住了。再瞅瞅,全身黑不溜秋的骨架都露在外头,看着特别“刚硬”。有意思的是,上半身套着件花花绿绿的东北花棉袄,红的绿的颜色贼鲜艳,跟黑骨架一对比,反差老大了,特别显眼。而且这机器人四肢细长,跟专业舞蹈演员的身材差不多,看着挺有派头。不过,眼尖的观众很快就发现问题了,这机器人下半身咋好像没穿裤子呢?导演组赶忙解释,说其实是穿了,就是不太容易看出来。生产机器人的企业也出来说话,说这么设计是有意的,就为跟真人演员区分开,好让大伙一眼看出这是高科技玩意儿,多给大伙来点惊喜。

音乐一响,机器人正式开跳。那小碎步踩得,一步都没落空,稳稳当当跟着节奏,扭胯的时候,左边一下右边一下,灵活得跟小兔子似的,看着俏皮又可爱。最让人惊掉下巴的,还得是它们抛手绢和转手绢的本事。手腕轻轻一抖,手绢就“呼呼”转起来了,速度跟小电扇差不多。抛手绢的时候,那高度、弧度拿捏得死死的,每次都能稳稳接住,台下观众看得眼睛瞪得老大,嘴巴张得开开的,满脸都是惊讶。

这下,观众的好奇心也被勾起来了。有个老爸,被自家闺女缠着问:“爸,这机器人咋把手绢转起来的呀?”老爸一开始也懵,顺口就说:“估计是用胶水粘住的吧。”结果手绢越转越快,老爸心里没底了,又改口:“哎呀,没准是用螺丝钉固定的。”再后来,看到手绢被高高抛起又接住,老爸彻底慌了,小声嘟囔:“可能……有线连着吧。”刚说完,戏剧性的一幕就来了,手绢“嗖”地一下飞到台下去了,观众哄堂大笑。凑近一瞧,还真有根管连着手绢,而且这管子还能像橡皮筋一样伸缩,可神奇了。

央媒也出来解释,说手绢是用胶带粘在手上,再拿黑布一盖,这么说固定手绢倒还说得通,可这抛出去又接回来,咋做到的呢?网友们不干了,在网上吵得火热。有网友截了个特写图,发现手绢固定的部位,钢铁部分和机器人躯体是分开的,就猜抛手绢的时候连着小零件。有人脑洞大开,猜是不是用电磁原理,靠吸力把手绢吸回来,可怎么精准接住又成了难题,于是有人咬定肯定有线牵着,不然没这么准。各方说啥的都有,争个不停。

再看看国外网友啥反应,那也是啥样都有。墨西哥网友吓了一跳,在网上喊:“这咋给我一种他们新年在显摆厉害武器的感觉呢?老天爷啊,希望是我自己瞎想多了。”俄罗斯网友更直白,说:“这可把我惊到了,我一直知道中国有超牛的无人机表演,没想到机器人跳舞也这么厉害,差点把我脑袋看晕了,脑子都快不够用了。”韩国网友可傲娇了,撇嘴说:“这机器人动作不协调,硬邦邦的,有啥好显摆的,我是一点都没瞧出好来。”这话可把中国网友惹火了,立马回怼:“跟你这种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的人,没啥好聊的。”印度网友倒挺幽默,调侃道:“哎呀,直接拿我们印度飞饼当手绢得了,肯定飞得更溜。”美国网友更是脑洞大开,忧心忡忡地说:“看着是喜庆,可仔细一琢磨,这要是把这陀螺仪稳定系统装导弹上,边跳二人转边搞精准打击,那还了得,突突突一顿扫射,画面不敢想啊。”

咱们国内网友这边呢,一部分人和韩国网友“吵嘴”,反击他们的傲慢。还有不少人发现个问题,开始担心这机器人跳舞这么厉害,以后二人转男演员是不是要被取代了。有人还分享自家老妈的话:“这咋的,没男人了,都让机器人上了。”不过也有网友心态挺开放,觉得这是科技进步,说不定能给文艺表演带来更多新玩法呢。

这场蛇年春晚机器人引发的热议,真的让咱看到科技与文艺融合的强大劲儿。一方面,这些机器人身上那些高科技,像高精度定位、智能协同啥的,咱老百姓虽说不太懂,但看它们跳舞这么厉害,就知道科技发展得老厉害了。另一方面,这也给文艺圈提了个醒,以后表演形式可以更多变,多加点科技元素。不过网友们担心机器人抢人类演员饭碗,也不是没道理,咱得拿捏好分寸,科技是用来帮文艺的,不是完全代替。就像这次的机器人秧歌,要是没了真人演员陪着,没了那股子热乎劲儿,肯定也没这么好看。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科技与文艺完美结合的精彩节目,让咱们的舞台越来越好看,大伙说是吧?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