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年而亡:周世宗柴荣暴卒的背后,让人细思极恐

戴思远 2025-02-12 14:42:49

历史上那些突然暴毙的帝王总是让人感到蹊跷,比如柴荣北伐辽国正当大好时候突然病倒,而且一个月后就驾崩了,这件事情背后藏着太多说不清道不明的事情。

柴荣带着大军北伐辽国,连战连捷的势头让所有人都不禁感慨他的神勇,四十二天就打下了十七个县,这种战绩在五代时期简直闻所未闻,毕竟当时的辽国可不是什么软柿子。

军队的士气高涨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这种气势让柴荣看到了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希望,要知道燕云十六州可是中原王朝的心头大患。

柴荣的军事才能在这次北伐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他不仅仅是一个明君,更是一个出色的统帅,指挥若定的样子让人心服口服。

那些辽国的将领们看到柴荣的大军压境,一个个都被吓得魂不附体,只能望风而逃,把城池都丢给了柴荣。

柴荣在大会诸将的时候,提出要继续进攻幽州,但是将领们却都不赞同,这种情况让人觉得很奇怪,明明战事很顺利。

柴荣不愿意就这样放弃,他觉得现在士气正旺,再打下去说不定能一鼓作气拿下幽州,这种机会可是千载难逢。

让人意外的是,就在当天晚上,柴荣突然病倒了,而且病得很重,重到不得不放弃继续进攻的计划。

这种巧合实在是太蹊跷了,好像是专门为了配合那些反对进攻的将领们一样,让人不得不怀疑其中是否有什么猫腻。

王朴作为柴荣的心腹大臣,一直都在为他出谋划策,而且还写了一份《平边策》,这份策略后来被赵匡胤学去了。

在柴荣出征前一个月,王朴去拜访李谷的时候突然昏倒身亡,这种死法让人觉得很不正常,毕竟他之前都没有什么病症。

赵匡胤后来说的那句话很能说明问题,他说如果王朴还在,他就不可能穿上这身龙袍,这话里的意思耐人寻味。

王朴生前就说过周朝的江山是否能保住就看他在不在了,这话说得虽然狂妄,但是从后来的事情发展来看,确实很有道理。

赵家在朝中暗中结交权贵,而且范围越来越大,连柴荣的岳父符彦卿都想拉拢到自己这边来。

赵匡胤手下的禁军一直在扩张,而且速度很快,这种情况被王朴看在眼里,他显然对此很警惕。

那些本来效忠柴荣的旧臣们,竟然一个个都和赵家走得很近,这种情况让人不得不怀疑其中有什么交易。

在赵匡胤夺取江山后,那些和赵家有关系的人都得到了重用,这说明赵家早就在为将来做准备了。

李继美作为掌管御厨的太监,在赵匡胤登基后得到了特殊的优待,甚至获赐紫袍,这种待遇实在是太不寻常了。

他的两个儿子在赵光义时期也都得到了重用,要知道赵光义对赵匡胤的旧部可是一向不太信任的。

这种特殊的待遇让人不得不怀疑,李继美是不是在柴荣的饮食里动了什么手脚,毕竟太监掌管御厨是最容易下手的。

那些隐藏在历史背后的真相永远都不会有人知道,但是种种迹象表明,柴荣和王朴的死很可能都不是偶然的。

后来的宋人在记载这段历史的时候,都用一些神怪的故事来暗示柴荣的死因,这种写法其实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如果柴荣没有突然驾崩,历史的走向可能就完全不一样了,至少燕云十六州很可能会被收复。

内患往往比外敌更可怕,这句话在历史上被一次次证实,柴荣和王朴的死就是最好的例子。

权力的更迭背后永远都藏着说不清道不明的故事,那些真相可能永远都被埋藏在历史的尘埃里。

0 阅读: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