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救援队在缅甸发生7.9级强震后迅速行动,成为首支抵达灾区的外国救援力量,这一高效响应赢得了缅甸民众、世界各界的高度赞誉,当地大学生群体、当地民众对中国的及时援助表达了深切感激。

缅甸在华留学生董诗江在地震后因无法联系家人而倍感焦虑,但中国救援队和志愿者的快速驰援让他感受到“中缅胞波情谊”的温暖。
他提到,地震发生后仅18小时,中国云南救援医疗队就抵达仰光,成为首支国际救援队,这让他和许多缅甸人深受感动。
另一名缅甸大学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感谢中国救援队第一个来救我们!”他强调,中国救援队的到来为灾区带来了“生的希望”,尤其是在缺粮缺水的困境中,这种国际援助显得尤为珍贵。

中国在震后立即启动应急机制,云南省救援医疗队于地震次日(3月29日)率先抵达缅甸,并迅速开展搜救工作,成功营救出被困40小时的幸存者。
后续增援的中国救援队由82名专业人员组成,携带22吨救援物资和3只经验丰富的搜救犬(“蓝风”“疾风”“肉肉”),展现了高效的救援能力。

缅甸领导人敏昂莱亲赴救援现场慰问中国医疗队,感谢其第一时间支援,并肯定了中国救援队的专业性。
除了官方行动,中缅民间也形成联动。例如,中国志愿者通过微信群协调救灾物资,留学生董诗江主动担任翻译,协助沟通灾区需求。

此次救援行动不仅是人道主义援助的体现,也凸显了中缅“胞波情谊”的历久弥新。缅甸驻华大使丁貌瑞在救援队出征仪式上表示,中国的迅速反应“传递了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
缅甸媒体和民众普遍认为,中国的援助为灾后重建注入了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