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观看过《莫里斯》这个著名的同志影片后,影片并没有使用太多的文字来博取人们的注意力。优美的风景为整部影片打下了一种高贵的氛围,修长的身材,金发和口音,精致的五官,完美的英伦风格。影片的作者是一位同志,影片的导演也是一位同志,一部以现实为基础的影片的外貌之下,流露出的是一种真诚而细致的情感,不会太过热情,不会太过忧伤,所有的都是淡淡的,含蓄的,但又分外的感动。
虽然相信爱情不分男女,但总认为,男人的爱情,才是真正的爱情。剧情进展得非常迅速,我们在电影一开头就了解到莫里斯是个同志,并迅速地了解到他和克莱夫之间的关系。如此一来,没有了墨痕的牵扯,接下来的剧情反而更加引人入胜,会不会变成一场惨剧呢?会不会有什么波折,会不会有什么山盟海誓,生死与共?电影在莫里斯与克莱夫之间展开了一段又一段的浪漫之旅。
好不容易见了一次,两个人之间的友情总算是更上一层楼。克莱夫大胆地向莫里斯表达了自己的爱意,又是轻吻,又是拥抱,克莱夫自认为莫里斯全懂了,但莫里斯还是被他的突来的爱弄得心慌意乱。就像一本关于爱情的书籍所说的那样,莫里斯现在知道了他对克莱夫的感情有多深。他钻入克莱夫的房间,亲亲他,从此他们俩的爱情便一触即发。之后,斯库德也以同样的方式潜入莫里斯的房间,只是两个人的恋爱结果有很大的区别。
在柏拉图的爱情中,克莱夫把身体上的碰触视为污秽,爱情和友情在男女关系中远远超过了性关系。哎,现在的高等知识分子,他们的思维都很超前,都很纯净。难道这就是克莱夫对我的畏惧?那时在英国,同性恋者被认为是污秽、卑鄙、有悖宗教原则的行为。克莱夫的同班同学由于自己是同志而被诬陷,失去了自己的位置,失去了自己的名声。克莱夫对此感到不安,他感到恐惧,他想以一个正常的男人的身份结婚。而不是一个被人瞧不起的男人。他和莫里斯之间除了友情之外,还保持着一种更深层次的联系,但他对莫里斯的爱越来越少了。我并不怜悯那些逃跑的人,因为这部片的作者很可能是这样想的,他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莫里斯这个勇敢的人的头上。
克莱夫的逃避对莫里斯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而莫里斯同样也在努力使自己相信,这个“病”是能够被治愈的,并且认为自己也能够摆脱这个异常的倾向。
克莱夫已经结了婚,而莫里斯却没有退让的意思。最后,那一声“生日快乐”,将爱情从沉睡中惊醒。斯库德是克莱夫家里的一个帮手,是一位阿根廷的移民,是一位打球高手。当莫里斯处于极度虚弱状态的时刻,他向莫里斯说了一声“生日快乐”,亲切地说了一声“晚上好,先生”。莫里斯和斯库德站在一块,一股温馨的气氛弥漫开来。一瞥,一回头,或许一段难忘的爱情即将来临。“上有君子,下有庶人”,原著作家最后将视线投向了“下层”。没有男女之分,没有阶层之分,纯粹之爱。
心灵与身体结合在一起,即使它很龌龊,那虚假的让步也不应该被轻蔑么?莫里斯同样感到恐惧,可能是因为社会阶层的不同而引起了他的猜疑,因为这可能是一场骗局吗?他会不会落得和克莱夫的那些朋友一样的下场?他害怕和斯库德见面,但幸运的是,他并没有逃跑,在斯库德的眼中,他依然坚信着爱的力量。莫里斯将斯库德永久地带在自己的身旁,使他敢于直面自己,敢于直面残酷的现实。
斯库德留了下来,与莫里斯的恩怨就此终结,从此两人再不分离。这个故事的结尾还算开心,但是我已经哭了。对莫里斯,对斯库德感到欣慰,对克莱夫感到惋惜。“虽然这是一个虚拟的空间,但我决心不顾一切地让这两个人爱上对方,并且在这本书所能容许的最大限度上,将这段感情永久地保存下来。”影片让我感触良久,那是一种真情的微妙,一次深情的怀抱,无声地绽放,不起涟漪,但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