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霞寿散文||山下余家

杨弘环球经 2025-02-05 18:10:35

山下余家

作 者:余霞寿

儿时,是一本连环画,是乐趣,也是知识。老了,时不时翻一翻,却越翻越有味,仿佛有盏灯,在照亮回家的路。

从圩头下来,经过门口山椽入关山。关山上下都是良田,一头连着村子,一头连着门口山。听老人说,关山上曾经有很多古树,只因1958年大闹炼钢铁,被砍掉了。几十年过去,一棵棵小树也长成了参天大树,犹如一个个守护大神,把持村庄的安全。关山与座山相对应,是一个村庄的要冲,前有关山把守,后有座山可靠,蕴藏人才辈出。

踏入村口,看到的便是绕村篱笆墙,墙边的沟,潺潺流水,时不时还有些小鱼儿在玩耍,小泥鳅翻滚,小鸟在水沟与篱笆间蹿跳觅食。进村不几步有口水井,上坊也有个水井,全村就靠这两口水井饮水。后来,我参军回家探亲时,一到家先给母亲挑水,母亲那高兴全写在脸上;然而,看到我再次给水缸挑满水,便知我要回部队了,低头不语,不舍藏在心里。每当我启程归队离家时,娘总将我送出关山,千叮咛万嘱咐,在外千万要小心,努力工作,因为,娘很在乎。再后来,我转业到上饶市工作,过年过节,总携妻儿回家与母亲欢聚。因公出差到万年县,再忙再晚也要回家看看母亲,与母亲聊会儿天。此时的母亲腰己经弯了,头发也白了,杵着拐杖,我再也不让母亲送我出村了。2005年9月,母亲走了,享年93岁。从此,我再也没有回去过过年节,只是年年的清明节来给父母及祖先扫墓。

往村底走,上坊有个大晒谷场,场东头有棵好大好大的枫树,估计树龄有五.六百年,要四.五个人拉手才能合围它。枫树梢头有一个喜鹊窝,人见人爱,然而,隔壁村里的孩子时不时来捣鼓,掏鸟蛋,我们极其讨厌他们,骂!有时还和他们打架,由此,慢慢他们也就不来了。与枫树相邻的还有一棵大荷树,估计也上百岁了。祖先在这至高点,精心栽培枫.荷两棵大树,寓意深刻,告戒余氏后人要像枫树那样,坚强刚毅,傲骨风骚,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像荷树那般,兄弟姐妹和谐共生,久久长远。再则,还有子孙回家的航标之意,无论走多远,天涯海角,它都会引导你回家!

晒谷场下方有一个小游园,绿树成荫,非常漂亮,是烈属狗仂爷爷家的。狗仂爷爷的大儿子,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了,并荣立战功。全村老老少少都知道,对狗仂爷爷的尊敬,就是对为家园出征,为民族而战,为国家舍命英烈的致敬!村子的西边有个竹园,园里既有竹子,又有不少宽叶树。该园是新沅叔叔家的,他为人和善,所以我们常常到这里玩耍,抓牛角虫、金金虫,知了,等等;钓石鸡累了,就到这里歇息,并躺在树底下纳会儿凉,渴了就地喝口泉水,那时,村子周围到处都是泉水,真的是泉水叮咚响。与此相连的是我们村的座山,也是风景山。村里人对座山特重视,老辈人说,座山关系到村里人运程。座山好,村里出的人才就多,所以,大家对这山爱惜的不得了,种的全是宽叶树,四季长青,漂亮极了。

座山后面是小学。原来小学不在这里,在圩头的王家山,八岁那年,二哥带我去报名。后因患上了疟疾,中途休学。第二年,也就是我九岁那年,学校移到这里,我再度报名上学。我记得非常清楚,在我上学的前一天,母亲用块土布给我缝了个书包,再拿出个小长方形砚台,一支毛笔,一块金墨块和一小罐水。这些东西都是大哥读小学时留下的,现在大哥已上中学了,不再用这些东西了,母亲就拿来给我用。小学三年级之前,我既没有用过铅笔,更没有用圆珠笔,做作业都是用毛笔,到四年级才用过一支圆珠笔,五年级之后改为用钢笔。

我打小就清楚,我家非常非常穷,能够读书极不容易,倍加珍惜,比他人更加刻苦努力,学习的方式也是与他人有点不同,我时常在月光下读书写字做作业,那时候的天蓝蓝的,月亮特别亮。还在走廊旁搞了一堆沙土,专门用来练字。正因如此,我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并当上了班长。然而时运不济,1966年,就在我小学毕业,准备升初中时,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学校停课,自然就升不了级。此时,憨厚的父亲,非常严肃地对我说,外面很乱,别到处乱跑,就呆在家里好好看你大哥读书时留下的书,或者帮家里放放牛。再者,孙、余两位老师也对我特别关注关爱,提醒我,在这特殊时期不要放弃学习,特别是孙老师还送给我两本初中语文与数学的书,要我认认真真自学,不懂随时去学校问她,没过多久,孙老师不见了,听人说被红卫兵带走了,还剪了头发,自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听到过孙老师的消息。余老师还好,仍守住在学校,时不时叫我去听听他讲课。直到1969年复课,我才上了初中。1973年7月,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万年分校毕业后,国家尚未恢复高考,正当我深感迷茫的时候,12月被应征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启了军旅生涯,展示了人生不同的仕途竞风流。

一晃五十多年,军队,地方,笔墨人生写春秋,暮然回首,依然没走出那儿时曾想逃离的山下余家,在梦里,在春天!

作者简介:余霞寿,汉族,1953年12月出生,大专文化,实职县级退休干部,江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上饶市作家协会会员。

先后在《人民日报》、《人民网》、《中国信息报》、《中国监察报》、《战友新报》和杂志《中国监察》、《人民信访》、《企业经济》、《祁连文学杂志》等全国各大报刊杂志上发表各类文章100余篇。通讯《架起沟通的桥梁》,荣获江西省1992年度一等奖;公开出版书《墨赋心语》。

0 阅读:1

杨弘环球经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