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日军一个联队战力真如《亮剑》里那样,吊打国军两个师?

妙之评过去 2024-09-16 18:48:47

在经典电视剧《亮剑》里面,有这样一个桥段。

1940年2月,李云龙率领的新1团在阻击战中,碰上了日军华北方面军王牌第4旅团第3联队,也就是很多人熟知的坂田联队。

当时观战的国军358团参谋长方立功,对于坂田联队的介绍是:

日军精锐部队,曾经打垮中央军2个师。

要知道,日军的联队其实按照编制上来讲,对标的是旅和团一级单位,1个联队能打垮国军2个师听起来就很夸张。

那么,我们抛开剧情不谈,在真实历史上坂田联队真的可击败国军2个师么?

本期,就跟随雨田君的分析,这两者到底孰强孰弱……

国军和日军战力对比

日军一个联队有多强?

在这里,我们先要来分析一下,这个坂田联队是一个什么样的编制。

众所周知,因为《亮剑》是小说改编的,因此日军历史上并没有——“华北方面军第1军第4旅团第3联队”这个番号。

因此对于该对比的联队,我们可以有两个设想:

一个是真实历史上的日军第3联队;另一个日军华北方面军第1军的一个常规的步兵联队。

分别来看看这两个联队的战斗力。

《亮剑》中的坂田联队(剧照)

先说历史上的“第3联队”。

光从番号“3”上就能看出该联队是日军历史上的老牌步兵联队,该联队在历史上曾隶属于日军王牌师团——东京第1师团,兵源地为东京(实则为周边的长野和甲府等地)。在甲午和日俄战争中犯下了多次罪行,是日军侵华的急先锋。

有意思的是“第3联队”是最有招核男儿气质的部队,1936年2月26日,在被调往东北担任关东军轮值部队的过程中,该联队部分军官策划了震惊日本的“二二六事变”。

我们熟知的安藤辉三大尉、野中四郎大尉、中桥基明中尉等人,都是来自步兵第3联队的中队长。

《二二六》中隶属于第三联队的安藤辉三大尉,注意看的兵科章(剧照)

1940年,当时的日军正在进行改革,即:将四联队单位(2旅团)制部队改成3联队制师团的转型期,当时第3联队则是属于牺牲品,在第1师团4个联队中,被调离,并被划入第28师团。

当然,该师团也是甲等师团,该师团除了第3联队外,还下辖从仙台第2师团划归过来的高田第30联队、第9师团抽调出来的鲭江第36联队。

该师团并隶属于日军最强的关东军,被编制成骡马师团(山炮师团),下辖3个步兵联队+1个炮兵联队,兵力总数达到了2.4万人,其中1个联队就有4800人。

日军关东军步兵联队

联队下辖,3个1400人的步兵大队,每个步兵大队为4个步兵大队和一个机关枪中队,装备12挺92式重机枪,同时大队部还有2门92式步兵炮,以及部分曲射步兵炮(90或者82毫米迫击炮)。整个联队有重机枪36挺,轻机枪110挺,在火炮方面,41式山炮4门、6门37毫米战防炮,92步兵炮6门,迫击炮若干大致为12门,掷弹筒100具(以上)。

就兵力和火力而言,要比关内的普通日军师团战斗力要强上1/3以上。

关东军的联队炮兵

再说说,1940年华北方面军所属的步兵联队。

1940年,当时日军华北方面军第1军(司令官筱冢义男)下辖步兵第36、37和41师团,以及独立混成第3、49和14旅团。以当时日军的标准,独立混成旅团并不下辖步兵联队(标准的混成旅团下辖5个步兵大队,以及2-3个炮兵中队,以及辎重、骑兵,搜索等中队。)

因此,当时真正下辖联队单位的,则上述那三个师团。

1940年的时候日军关内日军也进行改革,考虑到占领区太大以及大部分常设(甲等)师团纷纷奔赴东北准备对苏作战(诺门罕战役结束没多久),因此为了加强占领区警备(注意,不是治安),特成立了番号为30-40左右的三单位制警备师团,总兵力在1.3-1.4万人之间。

华北方面的日军

同样是三单位,这些师团可不敢跟关外关东军相比,装备比例都得到了进一步的缩减。

比如第36师团在1941年的编制为:山野炮合计49门,37师团则是54门,41师团为50门(而且雨田君严重质疑他们统计的这些火炮,是将配属其作战的火炮也算进去,其真实下辖火炮应该在48门左右),这个比重是要弱于关外师团60门的标准,在重机枪上则是70-80挺。

1940年进行百团大战的华北日军(剧照)

这些警备师团的步兵联队,自然也是要弱上不少。

合计一个联队人数为2900人,下辖3个900人的大队,每个大队下辖一个机关枪中队(8挺92式重机枪)和步兵炮小队(2门92式步兵炮),联队则是有4门41式山炮,没有战防炮。

以上这个标准是要弱于关外的日军步兵联队的。

对比《亮剑》故事发生的背景,在电视剧中大概率讲述的日军警卫师团这样的联队。

故而,接下来,我们就以华北方面军第1军的联队为模版,跟2个国军中央军师进行对比……

华北日军第1军(剧照)

击溃国军中央军,可能性非常大

先来看看国军中央军一个师的标配是什么样的?

因为这里已经到了1940年2月,国军抗战初期赖以为继的德械部队基本已经消耗殆尽,取而代之的则是苏械师,或者普通的国械师。苏械师除了在西北的胡宗南部队(第1军)之外,剩下的都是在南方,比如九战区的第10和74军,在湖北、广西的第2和5军等。

因此,坂田联队打垮的两个中央军师,就是国军普通的国械师(可能是卫立煌所部)。

在华北作战的国军

那么这样的国械师配备是什么样的呢?

在老蒋的中央军中,1940年满编的一个中央军师是7000-8000人,18门81或者82毫米迫击炮(每个团6门)、54挺重机枪(一个营6挺)、172挺轻机枪(一个连6-9挺)、以及2000支左右的步枪。

但这也是在满编的情况下,在北方特别是山西和中条山附近的国军中央军都是三四流水准,装备率可能仅为满编的2/3。

两个师的中央军(北方),其实也就只有24门左右的迫击炮,70挺左右的重机枪,200余挺轻机枪,虽然机枪对日军是2:1的领先,但缺乏身管炮等重武器。

普通国军部队

那么这样2个师的中央军,对日军1个联队有没有胜算。

答案是——否定的。

理由有三。

其一,就是从战斗意志,或者说是战斗素养上看,这些国军要落后日军一大截。

还是老生常谈的一个例子,那就是双方对于兵力的计算,在1940-1941年算是抗战最艰难的时候,国军普通兵员的作战素质更是到达一个冰点。1937-38年,老蒋好不容易积累的家底,在淞沪、南京、徐州和武汉等会战中国早就已经败光,大量老兵的伤亡,说是青黄不接都不为过。

1940年以后国军新兵很多

举一个例子,在中条山战役中,日军主要出动的兵力为第1军3个师团,对中条山地区的国军进攻(第一战区的中央军为主)。合计9个步兵联队,对抗国军8个军20个师,其结果就是日军以2000人伤亡为代价,歼灭国军将近8万人,1:40的伤亡比,让老蒋直呼此战是国军最大的战败。

日军甚至狂妄叫嚣——“一个大队,打国军一个师……”

从这个例子来看,华北日军2个联队打垮国军2个中央军师,更不要说关外的日军第3联队了。

中条山战役中被俘虏的国军

其二,则是国军内部出现吃空饷的坏习惯,说是2个师,实际上不到1.2万人。

在国军中央军里面,一个师的兵力为7000-8000人左右,这是满编情况下,但因为国军内部贪腐和吃空饷情况普遍,哪怕是中央军都不能避免,特别是在一战区的中央军,更是如此,故而2个师也就1.2万人。

再退一万步来说,人家日军一个联队战斗兵达到了80%以上,总兵力为2500人或者3300人,而国军2个师还要扣除辎重兵、医疗兵、工兵、师、团司令部后勤人员等非一线战斗员,一线战斗兵比例不会超过50%。总兵力为6000人左右,兵力对比为1:2,日军优势明显(日军大本营认为1个日军士兵能顶5个国军士兵)。

抗战时期的中条山国军部队,装备很差

其三,就是日军装备优势明显。

日军的联队是他们作战的基础战术单位,每个步兵联队在单独作战的时候都会得到加强,典型和夸张的就是在淞沪会战时,日军第3师团第64联队,在战役进行期间,一得到了将近2个炮兵联队的加强,比一个师团还多。当然这仅仅是特例,但日常普通独立执行的作战任务,还是能得到师团划拨过来的1个炮兵大队加强。也就是在重炮数量上是16门,算上步兵炮就是22门。

光这炮兵数量别说国军2个师了,比一个军还强。

日军炮兵部队

1940年国军水平之弱,以至于老蒋在军委会会议上也检讨道

“1937年国军3个主力师还可以抗衡日军一个师团,到1938年需要增加到5-6个师,到了现在10个师都未必能打赢日军一个师团……”

故而,《亮剑》中日军一个联队击败国军中央军2个师确实是有很大的可能。

0 阅读:1386
评论列表

妙之评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