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与牛金星和李岩

艾芸阅览过去 2024-11-08 01:37:46

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初名李鸿基,小字硙生,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他于崇祯二年(1629年)起义,后为闯王高迎祥部下的闯将。高迎祥牺牲后,继称“闯王”,率部避开官军“四正六隅”包围圈,活动于陕、甘、川。后由郧阳(今湖北郧县)、均州(今丹江口市)进入河南,三攻开封并攻克洛阳,杀福王朱常洵,开仓赈饥。随后在河南汝州歼灭陕西总督孙传庭的主力,进占西安,建立大顺政权。不久攻克北京,推翻明王朝。后被吴三桂联合清军击败,退出北京。1645年5月17日,李自成被杀于湖北九宫山。一说隐于夹山(在今湖南石门)为僧[1]。

李自成祖籍是米脂县李家站,在米脂县殿市镇有个村落,名叫李继迁村,当地人也叫做李家站,村里的人代代相传,是李继迁的后人。据《米脂县志》记载:“米脂李姓,分太安里二甲李氏和永和石楼李氏。一支是太安里二甲,李自成家庭属太安里二甲,明代前由甘肃太安里迁徙来。而另一支李氏是由山西永和石楼县迁移到米脂的,二支李氏不属于同宗同室。太安里二甲的李氏,是一大族,遍及米脂城乡各处。”李自成家庭属太安里二甲,明代前由甘肃太安里迁徙来到李家站。而这个李家站正是当年党项拓跋平夏部从甘肃东迁后居住的地方。

据费密《荒书》记载,李自成在出生时,他的父亲梦见一个黄衣人进入土窑,于是李自成的小名叫做黄娃子(一说黄来儿)。初名鸿基,小字硙生,少年时喜好枪马棍棒。

明朝天启年间,陕北地区灾荒连年,官府粮差分文不减。李家生活非常困难。李自成小时候曾被舍入寺庙当小和尚,名黄来僧,并给本邑姬姓地主牧羊度日。十几岁丧母,不久父亲又去世。二十一岁那年,无依无靠的他应募到银川驿站当一名驿卒。不久,因无力偿还豪绅文举人的债,他曾被戴上枷锁严刑拷打,后来在穷伙伴的帮助下,杀死文举人,又与侄儿李过逃往甘肃当边兵。当时,边兵的生活也很困苦,粮饷不足,军官又贪污、克扣军饷,兵士经常挨饿受冻。

明朝末年的驿站制度有很多弊端,明思宗朱由检在崇祯元年(1628年)驿站进行了改革,精简驿站。李自成因丢失公文被裁撤,失业回家,并欠了债。同年冬季,李自成因缴不起举人艾诏的欠债,被艾举人告到米脂县衙。县令晏子宾将他“械而游于市,将置至死”,后由亲友救出后,年底,杀死债主艾诏,接着,因妻子韩金儿和村上名叫盖虎的通奸,李自成又杀了妻子。两条人命在身,官府不能不问,吃官司不能不死,于是,就同侄儿李过于崇祯二年(1629年)二月到甘肃甘州(今张掖市甘州区)投军。

当时,杨肇基任甘州总兵,王国任参将。李自成不久便被王国提升为军中的把总。崇祯二年(1629年)冬,后金兵大举南下,京师吃紧。为了保住北京,朝廷急调四方军队赴北京防守。甘肃边兵李自成所在部队随参将王国向京师进发,途经金县(今甘肃榆中),兵士们要求发饷,参将王国却克扣不发。于是,在榆中(今甘肃兰州榆中县)参将王国和当地县令被杀,兵民发动了兵变。

征战四方

李自成起事后转战汉中,参加了王左挂的农民军。崇祯二年(1629年),后金第一次入塞,北京震动,大将袁崇焕被崇祯帝凌迟处死。崇祯三年(1630年),王佐挂被明廷招降,李自成转投奔张存孟(不沾泥),担任队长一职。崇祯四年(1631年)四月,张存孟在陕北战败降明。十月,洪承畴正式接任三边总督,所以在崇祯六年(1633年),李自成率余部东渡黄河,在山西投奔了他的舅父闯王高迎祥,称“闯将”。同年,曹文诏率千余关宁军击败山西境内的农民军,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均逃到河南之后被曹文诏、左良玉等多路明军包围。

然而,崇祯七年(1634年),后金军第二次入塞,曹文诏被调到大同抗金,被围农民军从王朴处突围。是年六月,新任五省总督陈奇瑜乃引军西向,约会陕西、郧阳、湖广、河南四巡抚围剿汉南农民军。高迎祥、张献忠、罗汝才、李自成等部见明军云集,误入兴安(今陕西省安康市)车箱峡(今陕西省平利县老县镇)。峡谷之中为古栈道,四面山势险峻,易入难出,唯一出口为明军所截,“马乏刍([chú],喂牲畜的草)多死,弓矢皆脱”,情势危殆,李自成用顾君恩之计,贿赂陈奇瑜左右人士,向官兵诈降。陈奇瑜释放李自成等人,派五十多名安抚官,将农民军遣送回籍,甫出栈道,自成立刻杀安抚官复叛。

愈剿愈盛

崇祯八年(1635年),洪承畴任五省总督后围剿民军,农民军退到河南洛阳一带。高迎祥、张献忠、老回回、罗汝才、革里眼、左金王、改世王、射塌天、横天王、混十万、过天星、九条龙、顺天王等十三家七十二营起义军在河南荥阳召开荥阳大会,李自成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战”方略。会后李自成与高迎祥、张献忠率部攻下南直隶凤阳,掘明皇室的祖坟,焚毁朱元璋曾经出家的“皇觉寺”,杀宦官六十多人,斩中都守将朱国相。因争夺凤阳皇宫的俘虏小太监和鼓吹乐器,李自成与张献忠结怨,李自成分军西走甘肃。

崇祯九年(1636年),高迎祥被新任五省总督卢象升击败,包围在郧[yún]阳山区(隶属于湖北省十堰市)。高迎祥在黑水峪(今陕西省周至县黑河口)兵败,被新任陕西巡抚孙传庭所杀。高迎祥残部投奔李自成,李自成便被推为“闯王”,继续征战四川、甘肃、陕西一带。崇祯十年(1637年),杨嗣昌会兵10万,增饷280万,提出“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策略,限制农民军的流动性,各个击破,最后歼灭。此举在两年内颇见成效。张献忠兵败降明,李自成在渭南潼关南原遭遇洪承畴、孙传庭的埋伏被击溃,带着刘宗敏等残部17人躲到陕西东南的商洛山中。

崇祯十一年(1638年)八月,清兵从青口山(今河北迁安市东北)、墙子岭(今北京密云东北)两路毁墙入关,发动了第四次入关作战。杨嗣昌为贯彻其“安内方可攘外”的战略,力主与清议和,但遭到宣大总督、勤王兵总指挥卢象升等人的激烈反对。崇祯和战不定,卢象升在河北巨鹿战死。清兵撤退后,孙传庭、洪承畴等人均被调往辽东防范清军,李自成在山中得以喘息。冬天,李驻扎在富水关南的生龙寨,并娶妻生子。

鏖战中原

崇祯十二年(1639年),张献忠在谷城(位于湖北襄樊)再次反叛明廷,李自成从商洛山中率数千人马杀出。崇祯十三年(1640年),李自成趁明军主力在四川追剿张献忠之际入河南,收留饥民,开仓而赈饥民。“远近饥民荷锄而往,应之者如流水,日夜不绝,一呼百万,而其势燎原不可扑”。自此,李自成军队发展到数万,提出“均田免赋”口号,即民歌之“迎闯王,不纳粮”。

崇祯十四年(1640年)正月二十日,李自成攻克洛阳,杀万历皇帝的儿子福王朱常洵,从后园弄出几头鹿,与福王的肉一起共煮,名为“福禄宴”,与将士们共享。同时,李自成没收福王府中金银财货和大批粮食、物资,发布告示大赈饥民。之后,在一年半之内,三围省城开封未果,最后一次崇祯十五年(1642年)黄河决堤冲毁开封。先后杀死陕西总督傅宗龙、汪乔年。十月,在河南郏县败明陕西巡抚孙传庭。

崇祯十六年(1643年)正月,李自成攻下承天,被举为“奉天倡义文武大元帅”。三月,李自成改襄阳为襄京,称“新顺王”,招抚流亡的贫苦农民,“给牛种,赈贫困,畜孽生,务农桑”,又“募民垦田,收其籽粒以饷军”。同月,杀与之合军的农民领袖罗汝才和革左五营的贺一龙。四月,杀叛将袁时中。五月,张献忠克武昌建立“大西”政权。八月,督师孙传庭拥兵10万出关。李自成闻讯,即率主力北上,九月,两军对垒于郏[jiá]县(今河南省三门峡市西北)。时值大雨滂沱,明军粮运不继。李自成一面动员百姓坚壁清野,使明军无法就地筹粮;一面派大将刘宗敏率万余轻骑出汝州,截断明军粮道。孙传庭闻讯大惊,不得已回师欲打通粮道。李自成率师追击400里,大败明军, 斩首四万余级。李自成乘胜挥师西进。十月,李自成攻破潼关,杀死孙传庭,占领陕西全省。

建立大顺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一月,李自成东征北京,二月初二(3月10日),在沙涡口造船三千,渡过黄河,攻下汾州(今汾阳)、阳城(今晋城市阳城县)、蒲州(今永济),隔日攻下怀庆(今河南焦作),杀卢江王载堙。初五日(3月13日)攻克太原,牛勇,王永魁等督兵五千人出战尽殁,初八日以守将张雄作内应,炮轰破城,蔡懋德自缢死。在太原休整八天。十六日,克忻州(今山西忻州),官民迎降,代州(今属忻州)守关总兵周遇吉凭城固守,双方大战十余日,遇吉因兵少食尽,退守宁武关(今山西宁武境)。周遇吉悉力拒守,最后火药用尽,开门力战而死,全身矢集如猬毛,夫人刘氏率妇女二十余人登屋而射,全被烧死。三月初一日(4月7日)李自成克宁武关,前后死将士七万余人,伤亡惨重,《罪惟录》记“后贼陷京师,多有手足创者,皆经战宁武者也。”,李自成下令屠城。当晚,大同总兵姜瓖投降,宣府总兵王承胤降表亦到,又连下居庸关、昌平。三月初八日,兵至阳和。十一日,大顺军开进宣府,“举城哗然皆喜,结彩焚香以迎”。崇桢帝急调辽东总兵吴三桂、蓟辽总督王永吉、昌平总兵唐通、山东总兵刘泽清入卫京城,并号召在京勋戚官僚捐助饷银。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五日(4月21日),农民军抵达居庸关,监军太监杜之秩、总兵唐通不战而降,同时,刘芳亮率领南路军,东出固关后,真定太守邱茂华、游击谢素福出降,大学士李建泰在保定投降。三月十六日,李自成部过昌平,抵沙河。十七日进高碑店、西直门,以大炮轰城,入午攻打平则门、彰义门、西直门。三月十七日半夜,守城太监曹化淳率先打开外城西侧的广宁门,农民军由此进入今复兴门南郊一带。三月十八日,李自成派在昌平投降的太监杜勋入城与崇祯帝秘密谈判。据《小腆纪年附考》卷四载,李自成提出的条件为:“闯人马强众,议割西北一带分国王并犒赏军百万,退守河南······闯既受封,愿为朝廷内遏群寇,尤能以劲兵助剿辽藩。但不奉诏与觐耳。”双方谈判破裂。

三月十九日清晨,兵部尚书张缙彦主动打开正阳门,迎刘宗敏所部军,中午,李自成由太监王德化引导,从德胜门入,经承天门步入内殿。此时崇桢带着太监王承恩上煤山瞭望,又返回乾清宫,大臣皆己逃散,最后崇祯前往景山自缢,史称甲申之变。李自成下令将崇祯“礼葬”,在东华门外设厂公祭,后移入佛寺。二十七日,葬于田贵妃墓中。

李自成进京

李自成入住紫禁城之后,封宫女窦美仪为妃。大顺军入北京之初,兵不满二万,李自成下令:“敢有伤人及掠人财物妇女者杀无赦。”京城秩序尚好,店铺营业如常。但从二十七日起,农民军开始拷掠明官,四处抄家,规定助饷额为“中堂十万,部院京堂锦衣七万或五万三万,道科吏部五万三万,翰林三万二万一万,部属而下则各以千计”,刘宗敏制作了五千具夹棍,“木皆生棱,用钉相连,以夹人无不骨碎。”城中恐怖气氛逐渐凝重,人心惶惶,“凡拷夹百官,大抵家资万金者,过逼二三万,数稍不满,再行严比,夹打炮烙,备极惨毒,不死不休”,“牵魏藻德、方岳贡、丘瑜、陈演、李遇知等,勋戚冉兴让、张国纪、徐允桢、张世泽等八百人追赃助饷。”谈迁《枣林杂俎》称死者有1600余人。李自成手下士卒抢掠,臣将骄奢,“杀人无虚日,大抵兵丁掠抢民财者也”。大顺军于占领区皆设官治事,首为追饷,例如在城固县,“贼索饷,加以炮烙”;在汾阳,“搜括富室,桁夹助饷” ;在绛州,“士大夫惨加三木,多遭酷拷死”;在宣化,“权将军檄征绅弁大姓,贯以五木,备极惨毒,酷索金钱”四月十四日,西长安街出现告示:“明朝天数未尽,人思效忠,定于本月二十日立东宫为皇帝,改元义兴元年。”十三日,由李自成亲率十万大军奔赴山海关征讨吴三桂,留守北京者为刘亮与李侔[móu]。

据《明季北略》记载,李自成入北京后,从宫中搜出内帑“银三千七百万锭,金一千万锭”,“旧有镇库金积年不用者三千七百万锭,锭皆五百两,镌有永乐字”。

退出京师

李自成进京之后,为瓦解明军残余势力,多次遣使招降明山海关总兵吴三桂,未果。顺治元年(1644年)四月二十一日,李自成与吴三桂进行一片石战役。战至四月二十二日,吴军渐渐不支。吴三桂乃降于清朝摄政王多尔衮,两军联手击溃李自成,主将刘宗敏受伤,急令撤退。四月二十六日,李自成逃到京城,仅三万余人,四月二十九日,李自成在北京称帝,怒杀吴三桂家大小34口,次日逃往西安,由山西、河南两路撤退。临行前,火烧紫禁城和北京的部分建筑,七月渡黄河败归西安,不久,弃西安,经蓝田,商州,走武关。由于南明弘光帝朝廷的建立和大顺军的节节败退,很多投降大顺的原明朝将领复投南明或清朝,李自成于是疑心日盛,终于妄杀李岩等人,致使人心离散。

顺治元年(1644年)十月,清军攻陷太原,随即分兵南下晋东南,大顺军长治守将刘忠抵敌不住,被迫率部转入河南。至此,山西全省仅剩西南一角为大顺 军控制,李自成山西防线基本瓦解。十月下旬,清军兵分两路攻打陕西,一路由英亲王阿济格率领吴三桂、尚可喜等军由大同向榆林进兵,然后,从陕北南下西安。一路由豫亲王多铎率领孔有德、耿仲明等部,从河南怀庆攻击潼关。李自成闻讯,匆忙率军增援潼关。十二月,清军出击潼关,大顺军列阵迎战,刘宗敏先战不利。

流亡覆灭

顺治二年(1645年)正月初四日,刘芳亮统兵出战,受到挫折,李自成亲率马步兵拒战,又被清军击败。初五、初六两日夜间,大顺军连袭清营,俱败。初九日,清军的红衣大炮运至,进逼潼关口。大顺军凿重壕,立坚壁,堵截清军。十一日,清军先用红衣大炮轰击,接着大举进攻,相继攻入大顺军阵。大顺军仍顽强奋战,以骑兵300反击,又分兵迂回到清军阵后攻击,但都失败。这时,北路清军由阿济格率领,从山西保德州渡过黄河,进入陕北,围攻榆林。经十三天激战,潼关失守。李自成见清兵两路夹攻,陕西陷落已成定局,遂被迫放弃西安,经蓝田、商州,走武关,退入襄阳,“声言欲取南京,水陆并进”。

三月,大顺军逼走南明将领左良玉,占领武昌,李自成计划乘舟东下,夺取东南作为抗清基地。但大顺军尚未准备充分,清军分水陆两路突然袭来,李自成仓促弃武昌向东南进发。四月,清军在湖北阳新、江西九江接连大败大顺军,切断其东下去路。李自成见东下已无可能,便掉头向西南进军,准备穿过江西转入湖南。五月初,大顺军到达湖北通城九宫山麓时,李自成率轻骑20余人登山探路,被当地民兵武装姜大眼杀死,尸首秘密埋葬,李自成战死后,农民军悲怒交集,立即扫荡九宫山区,对当地民众予以报复性打击。《明史》也记载,李自成死于湖北通城。大顺军余部称李自成为先帝,其妻高氏为太后,李锦推举李自成三弟李自敬为首领。

为政举措

崇祯三年(1630年),李自成被裁辍业,于米脂号召饥民起义,率众投农民军首领不沾泥,继投高迎祥,号八队闯将。六年,在农民军首领王自用病卒后,收其遗部2万余人。后与农民军首领张献忠等合兵,在河南林县(今林州)击败明总兵邓玘[qǐ],杀其部将杨遇春,随后转战山西、陕西各地。七年,连克陕西澄城、甘肃乾州(今乾县)等地,后于高陵、富平间为明总兵左光先击败。崇祯八年(1635年),与各路农民军首领聚会河南荥阳(一说无此会),共商分兵定向之策。遂转战江北、河南,又入陕西,在宁州(今甘肃宁县)击杀明副总兵艾万年等。旋在真宁(今正宁西南)再败明军,迫总兵曹文诏自杀。

崇祯九年(1636年),在高迎祥被俘杀后,被推为闯王。领众"以走致敌",采取声东击西、避实击虚的战法,连下阶州(今甘肃武都)、陇州(今陕西陇县)、宁羌(今宁强)。旋兵分三路入川,于昭化(今广元西南)、剑州(今剑阁)、绵州(今绵阳)屡败明军,击杀明总兵侯良柱。崇祯十二年(1639年),与复起的张献忠合兵破竹溪,移师截断明军粮道。后协助罗汝才于香油坪击败明总兵杨世恩部。翌年春,移师围洛阳,得守军策应破城,执杀福王朱常洵。旋挥师围开封,数攻不克,南走邓州,与脱离张献忠的罗汝才合兵,众号百万。后乘明军四路向河南新蔡、项城调集,遣精兵于途中伏击,致明军阵乱败逃,执杀明总督傅宗龙于项城。

崇祯十五年(1642年),与罗汝才以20万众再围开封,激战20余日未克,回师攻破河南襄城,俘斩明总督汪乔年和降明的农民军首领李万庆(射塌天)。十六年正月,重返襄阳,以“三年不征,一民不杀”口号安民。改襄阳为襄京,建立大顺政权,在汝州之战中歼明军4万余人,迫孙传庭败逃陕西。

灭亡明朝之后,为瓦解明军残余势力,多次遣使招降明总兵吴三桂,未果。四月十三,率兵约10万(一说6万)往攻。在山海关之战中被吴三桂、清摄政王多尔衮联兵击败,损兵数万,退师北京,大顺军由盛转衰。廿九日称帝,翌日离京西撤

政权建设

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初一,李自成在西安正式建国,国号大顺,年号永昌;他自己改名自晟。改西安为西京。设天佑殿大学士,由牛金星充任。增设六政府尚书等官。地方上增加省级设置,分全国为十二个州,官为节度使。同时发布开科取士,招揽人才。三月十七两路会师北京城下,于十九日破城,迫崇祯帝朱由检自缢煤山(今景山),推翻了明朝的统治。

进北京后,首先是加强大顺政权的建设,其中主要措施有:任命官员,开科取士,选拔知识分子,政府官员一律受权将军节制;立即释放明锦衣卫狱中的犯人。严厉镇压作恶多端的明朝皇族和达官贵人。史称农民军“满街捉士大夫,拘系枷锁,相望于道”,一时“向来厂卫知名者,咸从束缚;要津猾胥,先倾其家而杀之”。在大顺军的打击下,地主官宦“混稠人中,低头下气,惟人觉”,“赤体狂奔,四散逃命”。那些投顺的明朝官吏,也是丑态百出。每天在午门外,他们身着青衣小帽,“匍伏听点。平日老成、儇([xuān],聪明而狡猾)巧者,负文名、才名者,晓晓利口者,昂昂负气者,至是皆俯首低眉,植立如木偶,任兵卒侮虐,不敢出声。亦有削发成僧,帕首作病”者,真是“种种丑态,笔不尽绘”,他们过去的那些淫威,在大顺军面前一扫无余。大顺军逮捕并处决了五百余名罪大恶极者。同时,宣布免除贫民赋税,成立“比饷镇抚司”,勒令明朝大官僚交出赃银,叫做“输银助饷”,由刘宗敏、李过等主持,追赃助饷工作取得很大成绩,共得银七千万两。从而在政治、经济上打击了明朝的官僚地主,维护了农民阶级的利益。

经济方面

农民战争期间,在义军控制的地区里,李自成采取了一些安定人民生活和发展社会生产的措施。如没收南阳、襄阳一带地主的“庄田”,进行耕种。同时招抚流亡的贫苦农民,“给牛种,赈贫困,畜孽生,务农桑”;又“募民垦田,收其籽粒以饷军”。由于流动作战,这些措施不可能完全执行,但这些政策的本质,却同封建皇朝的繁重盘剥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攻占北京之后,在经济上,李自成明确提出“贵贱均田”之制,铸钱“永昌通宝”,平抑物价以利商品交易。保护农业生产,重申“马腾入田苗,斩之”和不准军士抢掠的禁令。陕西是李自成的故乡,义军所到之处,都对父老进行慰谕,凡军士妄杀百姓者偿命。责令官僚富户输金助饷,规定“九卿五万,中丞三万,监司万两,州县长吏半之”。

文化方面

在文化上,制定“甲申历”,废除八股对偶的陈腐文体,改为散文形式。

思想主张,均田免粮

“均田免粮”,这既是农民军的起义口号,又是一项政治纲领。这项政策客观上满足了人民对土地的渴望,因此,起义军深得人民拥护。在“割富济贫”,平均分配社会财富的呼声中,起义队伍迅速壮大起来。起义军的壮大与陕西的社会环境也有着直接关系,天启、崇祯年间,陕西连年大旱,朝廷不但没有拨付分毫赈灾银两,反而加紧催收赋税,加派横征,罗掘微财,人民群众要求打破这种残酷现状的愿望非常强烈,加入起义队伍就愈发踊跃。李自成及时采纳了谋士李岩的建议,响亮提出了“均田免粮”“平买平卖”“割富济贫”的口号,这与人民的愿望非常吻合,义军的声势更是空前地浩大起来。

在赋税方面,起义军除了实行以上大政方针外,还有具体发展经济的措施。其一、采取业主认耕的办法,把地主兼并了的土地收回来还给农户,让其尽快恢复生产。其二、积极帮助农民提高耕作技术,给农户分配耕牛和其他劳动工具,努力发展农业生产。其三、采取“输银助响”的办法,按照官僚地主在明廷中官职的高低确定助响数额。这项政策,既打击了地主富豪又赈济了贫民,同时,又确保了起义军的开支费用,这是“均田免粮”政策的主要思想。其四、开仓济民,拯救苍生,京、陕、豫、鲁的大批灾民因此得以活命。

李自成的这些赋税政策,可以说是深得人心。人们到处在唱“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这是人民对起义军的声援,也是对李自成赋税政策最直接的支持。虽然李自成的起义最终失败了,但起义军用生命捍卫的赋税策略,以及建立合理社会制度的愿望,对赋税思想的影响仍十分深远。

军事思想

李自成统军作战十余年,重视从严管理、训练部队;注意密切民众关系;善于把握战场主动权,常以灵活战法出奇制胜,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写下重要篇章。李自成征战10余年,推翻明朝,建立大顺政权,积累了丰富的军事经验。他虽未留下兵书战策,但史书中的有关记述反映了他的一些军事主张:

李自成宣布“为救百姓,故起义兵”,因而提出“剿兵安民”的口号,立志以“仁义”之师,反抗官军,夺取天下。为争取民心,他提出“均田免粮”的主张。他着眼于提高作战能力,不断加强农民军建设。重视军队编组,将起义军区分为战斗部队和地方守备部队。战斗部队分为中、左、右、前、后五营,以不同颜色旗帜区分,由权将军、制将军、果毅将军、威武将军等统领。以步兵、骑兵为主,另有炮兵、工兵、水军。重视改善武器装备,常用缴获的铳炮、火药、铁胄、骡马装备部队。重视练兵习武,规定将士四更即起,操练武艺;部队驻定“则校骑射,谓之‘站队’,及夜方毕”。奖勇罚怯,培养起义军勇往直前的战斗作风。重视军队纪律,要求将士严遵约束,按令行事。每到一地传牌申禁:“不淫妇女,不杀无辜,不掠资财”。用兵作战,灵活多变,“不用古法”。善于流动作战,以走制敌。率领农民军辗转于优势敌人的围追堵截之中,在运动中寻机歼敌,粉碎明军多次围剿。为提高部队机动能力,骑兵“一兵必二三马,更番驰骤而不疲毙”。善于避实击虚,出奇制胜,以远程奔袭、诱敌入伏、声东击西、围城打援等战法,击败敌人。李自成对农民战争的认识及实践,在中国古代农民战争史上有重要地位,对后世有一定影响。但他早期不重视根据地建设,后期治军不严,导致所部纪律松弛,战斗力日弱,以致大顺政权很快倾覆。

个人生活

妻妾

韩金儿:李自成第一任妻子,因与盖虎通奸而被李自成所杀。

邢夫人:李自成第二任妻子,勇武聪明,负责管理农民军军用物资,后与高杰私通降明。

高桂英:李自成第三任妻子,李自成称帝后立其为皇后。

窦美仪:原明宫宫女,李自成入住紫禁城后纳其为妃。

弟弟

李自敬,李自成三弟,在李自成死后继位,后不知所踪。

侄子

李过,号称“一只虎”,大顺制将军、都督。

大顺李自成麾下十战将之结局!(二)

2024-05-16 07:51:00



翰林院女掌院大学士

历史领域优质创作者 |415文章 |11万+阅读

发现历史、探究历史、学习历史

之前的文章我们介绍了李自成手下18位将领的结局,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翻翻之前的文章,他们为李自成势力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都是当世响当当的英雄豪杰,今天让我们继续了解一下李自成手下的将领。

1.宋献策

他是李自成的首席军师,河南永城人,外号宋矮子”或“宋孩儿”,宋献策从小刻苦学习、饱读诗书,精通“术数”,云游四海,以为人算卦为生,后来受到牛金星的举荐到李自成帐下,为其出谋划策,深受李自成赏识,李自成称帝后,被封为开国大军师,大顺政权好景不长,在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后,李自成等部从北京撤退,宋献策在武昌被阿济格擒获,并被杀害。

2.牛金星

他是李自成大顺政权的丞相,河南卢氏人,牛金星的人生也算够励志,二十岁中秀才,三十二岁中举人,后受到亲戚诬陷说他抢占民女十八人,被革掉举人,充军卢氏当差服役,后来受到李严引荐加入李自成部队,为李自成建言献策,李自成称帝后,任命牛金星为天祐殿大学士,在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李自成率领大部队撤出北京,期间,由于牛金星心胸狭隘,诬陷李严,致使李严被杀,宋献策出走,基本注定了李自成的失败。后来牛金星也是非常的识时务,带着儿子投降了清朝,最终老死,是李自成部下难得善终的人物。

3.尚炯

小说虚构人物,原型是起义军中的老神仙,尚炯是农民起义军的医生,李自成军医,通过别样的方式为李自成做贡献,在他的举荐下牛金星加入了李自成队伍,在李自成在九宫山遇害后,尚炯和起义军一起战斗到了最后。

4.王长顺

《李自成》中的一个小人物,商洛十八骑之一,李自成部下马夫头目,王长顺以“吹哨人”的角色四见李自成,李自成御用马夫,李自成也对他礼让三分。

5.吴汝义

吴汝义早年便参加起义军,转战各地,后加入李自成部,为李自成南征北战,李自成称帝后封他为太平伯,李自成遇害后,吴汝义兵败,投降清朝被杀。

6.白旺

早年的白旺名不见经传,后来李自成让其镇守德安,抗击左良玉,镇压叛乱方面表现突出,深受李自成赏识,在李自成在九宫山被害后,李自成部队异常动乱,白旺部下王体中见状,将白旺杀害,以此向阿济格投降,被封了副总兵。

7.王四

孩儿兵头目,救过李来亨。

8.顾君思

顾君思足智多谋,李自成能够打入北京,全靠他的智谋,他主张先取陕西作基地,再略定三边,经山西攻取北京,李自成也成功实施了他的主张,并且大获成功,李自成进入北京后,被任命为吏政府侍郎,文谕院院长,并且被封为齐侯,李自成在九宫山遇害后,顾君思在平江县龙门土龙寺出家。

9.李侔

李侔是李自成手下得力干将,与李岩是兄弟,在李自成率领大军奔赴山海关讨伐吴三桂时,李侔负责镇守北京。在牛金星设计杀害李岩时将李侔一起杀害。

10.李俊

李俊早年跟随兄弟李岩投奔李自成,李岩的亲兵队长,为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建功立业,立下了赫赫战功,在李自成杀害李岩和李侔后,李俊也被杀,李岩和李俊一心想要保卫大顺朝,奈何被李自成杀了,实在是非常可惜,此二人死后大顺政权基本土崩瓦解。

以上十人为李自成大顺政权的建立都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虽然他们有些是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手无缚鸡之力的文臣儒将,但是他们的能力和胆识都是值得称赞和认可的。

用人得失

李自成起用的知识分子,大都是些下层的失意文人。如牛金星,天启七年举人,“通天官风角诸书,亦颇讲孙吴兵法”,曾做过塾师。因儿媳之死,与姻翁王士俊反目兴讼,被官绅合谋诬陷,逮进大牢,革去功名。河南人宋献策,连个秀才都不是,但粗通文墨,“精于六壬奇门遁法及图谶诸数学”。崇祯十四年,经牛金星引荐加入起义队伍后,向李自成献上“十八子主神器”的谶语。

还有一位流传很广的所谓李自成的“谋主”——河南杞县的李岩,自清代以来就有不少人考证其为“乌有先生”,就算实有其人,也不过是个举人。后来,随着起义势力的不断壮大,李自成还任用了其他谋士,但层次都不高。这些下层知识分子,长期生活在乡野或江湖之间,不仅缺乏带兵打仗、从政治国的经验,而且视野狭隘,不能准确把握全国形势及其走向。他们的出谋划策,也就不免出现这样那样的偏差与失误,从而埋下日后败亡的祸根。

牛金星处死李岩,李自成无法东山再起。

1644年,牛金星在营中设宴款待李岩,将其处死,导致军心涣散,加快了李自成败亡的进程。

牛金星,“大顺”王朝丞相。1644年,牛金星在营中设宴款待李岩,将其处死,导致军心涣散,加快了李自成败亡的进程。

1630年,李自成在陕西起兵,广纳人才,李岩前来投奔,为他出谋划策。

李岩善于治理识别人才,处理政务,被誉为萧何、李善长、诸葛亮,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李岩推荐,牛金星、宋献策相继前来投奔,李自成的文官班底逐步建构起来。

牛金星,能力强悍,但小肚鸡肠,李自成的胜败,牛金星是关键人物之一。

明末天下大乱,关键问题两个:财税崩溃、官吏残暴,导致民不聊生。

没有足够的财力支撑,江南赋税收不上来,朝廷无法解决日益严重的灾害问题,人民流离失所。

为了对付关外清军,以及中原各地起义军,朝廷又不断向农民摊派税收。结果,农民踊跃投奔起义军,李自成屡次战败,又能东山再起。

明末的混乱,牛金星看在眼里,他是举人出身,跟士绅阶层往来密切,对明朝官场的败坏深有感触。

牛金星本人小肚鸡肠,又喜欢贪小便宜,不受明朝官员待见,因而投奔李自成。

改换门庭后,牛金星一反常态,建议李自成要“减少赋税,严肃军纪,不要滥杀”,争取民众、士大夫的拥戴。

牛金星的建议,切合实际,李自成进入京师之前,都是按照牛金星的策略操作,实力不断壮大。

随着队伍的壮大,牛金星又主持制定礼仪、历法、典章制度,策划建立新朝廷。

1644年3月,李自成进入京师,崇祯皇帝自缢而死,李自成与胜利仅一步之遥。

进入京师后,牛金星担任殿阁大学士,成为李自成的丞相,主持朝政,却坑了李自成。

牛金星有能力,但并非大智慧,他只想过上好日子,而没有远大的追求,目光短浅。

牛金星、李岩之间的矛盾,随着李自成进入京师而不断恶化,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李岩能力强,眼光独到,还是牛金星的“伯乐”,没有李岩的推荐,就没有牛金星的飞黄腾达。

进入京师后,李岩建议李自成低调,笼络明朝士大夫,尤其是吴三桂。登基称帝之事,不要提起,避免成为“靶子”。

“大顺”的对手是关外清军,明朝内部早已分崩离析,相互倾轧,并不难对付。

李岩主张收纳吴三桂,许多封王,让他镇守山海关,挡住清军,为“大顺”争取时间。

李自成也不是做大事的料,进入京师后,沉迷在胜利的喜悦中,对李岩的建议视而不见。

牛金星懂得察言观色,建议李自成对明朝官员采取强硬策略,并谋划登基称帝,李自成非常高兴。

李自成的无知,没有长远的目光,又不能约束麾下将领,本想归顺“大顺”的吴三桂,投降了清朝。

山海关之战,李岩建议火速进兵,赶在清军到来前拿下关隘,将多尔衮挡在关外。

牛金星反其道而行之,认为吴三桂不会舍弃在京师的家人,只能乖乖投降。为此,牛金星建议李自成缓慢进军,给吴三桂思考的“时间”。

6天时间,改变了明末历史走向。李自成缓慢进军,多尔衮则火速进兵,吴三桂又接连派出使者联络清军,局势急转直下。

山海关之战,吴三桂与李自成死磕,双方精锐尽出,打得精疲力尽,胜负未分。

从早晨激战到下午,大风狂吹,沙尘满天,双方继续白刃战,近身肉搏。

多尔衮抓住机会,让多铎、阿济格率军正白旗、镶白旗的精锐骑兵发起冲锋。

清军箭如雨下,战马狂怒,农民军调转方向,直接杀向清军。激战中,阿济格受伤,刘宗敏也重伤,战况惨烈。

过早投入预备队,李自成无兵可用。征讨吴三桂,李自成只有6万兵马,清军、吴军总计16万,胜败毫无悬念。

山海关之战惨败,李自成心灰意冷,李岩建议死守京师,并在河南、山西、山东、河北部署防御,阻止清军南下。

清军、吴军获胜,但多尔衮并未立刻追击,而是采取稳重策略,观察中原的动态。

李岩很务实,也有担当,但李自成没了雄心壮志。牛金星更是如此,关键时刻再次给李自成挖坑。

牛金星主张退守陕西,以潼关为屏障,阻挡清军,保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为了“振奋”人心,牛金星积极支持李自成称帝,亲自策划方案,主持祭天大典。

李自成登基的导演就是牛金星,祭祀天坛,昭告天下,也是由牛金星代理,李自成并未到场。

牛金星热衷礼仪、权术,在军事斗志激烈,胜败未分之时,还在称帝上做文章,着实坑人。

李自成的登基典礼,草草收场,成为史上的一大笑话。登基结束,李自成率兵撤退,离开京师,也就过一把皇帝瘾而已。

李自成撤退,李岩拉着马绳,希望李自成让自己留在河南,节制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军务,建立新的防线。

李岩忠心耿耿,但牛金星嫉妒他。牛金星对李自成说,李岩屡次与皇上唱反调,是打算单干。

牛金星说李岩想带走兵马,自立山头,李自成不辨真伪,动了杀李岩的念头。

李自成的心思,牛金星揣摩到位,愿意充当操刀手。牛金星以李自成的名义设宴,让李岩前来商议军国大事,将他处死。

李岩人缘好,能力强。李岩被杀,“大顺”人心更加涣散,毫无斗志。刘宗敏大怒,扬言要杀了牛金星,为李岩报仇。

刘宗敏为人狠辣,连李自成都不放在眼里,何况是牛金星。为了活命,牛金星寻找机会逃跑,投降清朝。

牛金星人缘太差,在明朝官员没有留下好印象。清朝为了笼络明朝士大夫,没有给牛金星安排职务。

牛佺,牛金星的儿子,担任黄州知府。1652年,牛金星病逝,遗言:“吾死,必葬香山之阳,闭门教子,勿再出。”

牛金星知道自己人缘不好,让后代好好读书,不要轻易出来做官,着实有意思。参考书目:《清史稿》

福禄宴

陕西流贼猖炽之时,河南又连年旱蝗大灾,人民相食,福王朱常洵不闻不问,仍旧收敛赋税,连基本的赈济样子也不表示一下。四方征兵队伍行过洛阳,军士兵纷纷怒言:“洛阳富于皇宫,神宗耗天下之财以肥福王,却让我们空肚子去打仗,命死贼手,何其不公!”当时退养在家的明朝南京兵部尚书吕维祺多次入王府劝福王,劝他说即使只为自己打算,也应该开府库拿出些钱财援饷济民。福王与其父明神宗一样,嗜财如命,不听。

崇祯十四年(1641年)春,李自成率军以大炮攻洛阳。巨胖福王与女眷躲入郊外僻静的迎恩寺,仍旧想活命。别人逃的了,福王很快就被农民军寻迹捕获,押回城内。福王见了李自成,立刻趴在地上,哀乞饶命。事后,李自成手下搬运福王府中金银财宝以及粮食,数千人人拉车载,数日不绝。

闯王刀法

闯王刀(五十三刀),相传此刀术系李自成农民起义军实用刀法,故名闯王刀。闯王刀以技击实践为中心,编排套路结构严紧,布局匀称,运动清晰,招术奇特,手法惊异,步法多变,美无花架,实而不华,马上步下均适用。攻如猛虎下山,具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防时稳如泰山,伺机相还。临阵应用,以攻为主,先发制人。其特点是猛、快、巧、准。

关于李自成的闯王刀,还有这么一段故事。崇祯十六年(1643年),李自成率大军三攻潼关,路经华州露泽院村,特将宝刀留在关帝庙内“保佑一方平安”。而另一种说法则为,李自成看到这里的香火旺盛,也想求关公助他一臂之力,所以把刀献到了关帝庙里。在《重修华县志稿》中确有记载,“‘闯王刀’系明末李自成监造,献于露泽院堡之关帝庙者,久不生锈,现匿存堡内。”

惨遭鼠疫

李自成军于农历三月进抵北京,有关文献记载崇祯十六年(1643年)秋鼠疫已出现在北京一带,只因冬天气温低,鼠疫传播变缓,三月春暖花开,桃红杏白,跳蚤、老鼠开始趋向活跃,大规模的鼠疫暴发。李自成大军进京后感染了鼠疫,自然战斗力也大减,当然打不过清兵——尽管其数量远低于自己。并且败兵因此成了鼠疫传染源——文献记载“贼过处皆大疫”。因此李自成虽然此时财雄天下,可以大规模招兵买马,但新兵入伍即染鼠疫失去战斗力,兵力再多也没用,始终无法抵挡清朝的虎狼之师。鼠疫蔓延军营,且长时间无法摆脱,李自成的精神遭受毁灭性打击。

那么,为什么清兵就没患鼠疫呢?欧洲人在研究十四世纪欧洲鼠疫时从留下的壁画及文字中发现,在鼠疫大流行中只有骑兵幸免于鼠疫。于是得出结论:鼠疫经跳蚤传播,跳蚤讨厌马味,所以骑兵不易被鼠疫传染!众所周知,八旗铁骑威震四方,清兵主要由骑兵组成,所以是不会传染上鼠疫的。尽管只有十几万军队,但未患鼠疫的清军战斗力自然在深受鼠疫困扰的李自成大军之上。鼠疫是当时中国人不了解的新型烈性传染病,无人了解、无法救治,在这种自然条件下,李自成的失败不可避免。

李自成行宫

位于米脂县城北的盘龙山上。明崇祯十六年,李自成在西安建大顺国后,遂命人在这里修建了行宫和祖墓,山名也是因此而来。行宫构思精巧,造型别致,主要建筑有乐楼、梅花亭、捧圣楼、玉皇阁、庆祥殿和北庆宫等,是陕北别具一格的宫殿园林旅游区。行宫内还设有米脂妇女革命史迹展。

当地政府对行宫进行了修葺,恢复了原来规模和景观,并建立李自成纪念馆介绍其生平事迹,正殿中安放着李自成的玻璃钢铸像。

远祖

有观点认为,李继迁是李自成远祖、李自成为党项后裔[4]。此说的依据是,李自成家族“世居怀远堡李继迁寨”,以及李自成在崇祯十七年(1644年)称王时“以李继迁为太祖”[5]。与此不同,米脂泰安里二甲李氏的一些分支也把李自成列入家谱,而他们并不认同李继迁的祖先身份[6]。

从史料看,李自成的祖辈只能追溯到曾祖李世辅。有观点认为,李自成虽与李继迁在地缘上相关、且同姓,但二人的关联也仅此而已,不能确认李继迁的远祖身份;至于追认李继迁为太祖,可能也只是欲借其威名罢了[6]。至于李自成与泰安里二甲李氏的关系,据傅山作《明李御史传》记载,李自成曾与来自二甲李氏的李振声攀亲,而李振声则为此与他分辨宗族里甲[7]。故此,李自成是否来自二甲李氏,也有争议。

死因

李自成遇难湖北通城县九宫山,被清初的公私著述如《明史》、《乾隆御批纲鉴》、《绥寇纪略》、《见闻随笔》、《罪惟录》、《怀陵流寇始终录·甲申剩事》、《所知录》、《甲申传信录》、《明末纪事补遗》、《明亡述略》、《永历实录》等诸多史籍所记载。但是,李自成究竟是怎样死的,却一直存在争论,《明史·李自成传》也无法搞清其殉难经过,少数史料也有以下几种不同说法:

自缢说

自缢者自尽也,自己上吊而死。其根据是清军统帅阿济格向朝廷的奏报,奏报中说:“……自成窜走时,携随身步卒仅二十人,为村民所困,不得脱,遂自缢死。”但是后人认为,李自成久经沙场,果敢坚强,绝无自杀之可能。而且阿济格的说法,并非亲眼所见,故真实性甚低。

战死说

《通山县志》中的记载为:“九伯聚众杀贼首于小源口”;而《程氏宗谱》却是这样记载的:“剿闯贼李延于牛迹岭下”;没有一个地方明确指出,程九伯的确杀死了李自成,而只是说杀死了李延。《米脂县志》《延安府志》等李自成家乡的史料显示,记载李自成乳名和名字说法很多,却唯独没有“延”字,陆续发现的大顺档案记载李延为大顺昭侯,不是李自成。

误死说

误死即误伤致死。清初吴伟业《绥寇纪略》中说:李自成率二十骑到通城九宫山,他让将士留在山下,自己上山拜谒元帝庙。当地村民“疑以为劫盗”,在李自成跪拜元帝像时,被村民在身后用荷锸击伤头部,李自成当即昏倒“不能起”。这时村民一拥而上,“碎其首”而亡。村民搜其钱物时,发现“金印”,方知道杀错了人,“大骇,从山后逃去”。

搏斗死说

康熙年间费密撰写的《荒书》中说,“李自成率十八骑,由通山过九宫山岭”时,山民“闻有贼至,群登山击石,将十八骑打败。”李自成一人和山民程九伯赤手搏斗,程九伯不是对手,被李自成摔倒在地,并骑在程九伯身上,“抽刀欲杀之”。但刀被血渍又渗人泥浆;一时没拔出。正在这时,程九伯外甥金某,从背后以铲猛击李自成头部,即刻而亡。而程九伯的宗谱明确记载“剿闯贼李延于牛脊岭下”,根本不是李自成,而且牛脊岭也不属通山九宫山范围。

夹山寺禅隐说

原湖北省委书记王任重为通城李自成墓题词,考古人员发现墓主人奉天玉和尚违背僧规,按俗礼下葬,而葬俗又与本地葬俗不同,最后通过种种物证认为奉天玉和尚很可能便是李自成。

青城归隐说

在青城镇苇茨湾村李文生家发现了一本抄录并补修于民国三年(1914年)的《李氏家谱》,经过考察研究,得出全新结论,李自成兵败后,化装为和尚投靠其在榆中青城的叔父李斌,晚年的李自成就生活在附近的深山大沟里,并葬于龙头堡子山下,经学者考证,《李氏家谱》中李自成除姓名与明末农民领袖李自成相同外,其余与李自成的籍贯、故里和祖辈、父母及夫人姓名等均不相同,显然不是大顺皇帝李自成。

人物评价

李自成是农民革命史中一位伟大的人物。他从陕北发动革命,以抗粮均田为号召,转战十余年,卒以一六四四年三月推翻了明朝的统治。但是,可惜他们容易为胜利所陶醉,忽视了关外的大敌,终于为满洲人所乘,遭受了失败。所以,李自成既有中国农民典型的吃苦耐劳,有创造力等优点,也有农民意识,小富即安,目光短浅的缺点。前者导致他成功,后者导致他成功之后迅速败亡。

参考资料

[1]

李自成学习强国(引用日期 2023-06-12)

[2]

江山风雨情 的全部演职员豆瓣(引用日期 2023-03-22)

[3]

明末清初农民军队的郧阳战史中文期刊服务平台(引用日期 2022-02-22)

[4]

采桑子主编《不可不知的2000个国学常识 经典收藏本》北京 :新世界出版社2008

[5]

明史 列传第一百九十七 流贼国学(引用日期 2023-08-10)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