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我在接孩子放学。他们班一出来,就有一个孩子跑到我跟前,说我儿子把他杯子摔坏了。
“没有,不是这样!是A拍我屁股,我去追他,不小心碰掉了。”儿子边流泪边着急地解释。
他口中的A也凑过来,红着脸嚷嚷,跟我没关系,我俩没打闹,我只是轻轻拍了一下他屁股。
他们三个一个比一个激动,都在争先恐后地解释。我看围观的孩子越来越多,赶紧对被打坏杯子的同学(以下简称B)说:“你叫啥名字,我回头加你家长微信,给你转杯子钱。”
记好名字,把其他人打发走,我儿子还在那儿抹眼泪。
因为下午还要上课,我们就边走边聊。我问他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他仍然很激动,叽里呱啦说了一通。意思跟刚才差不多,主要是澄清自己不是主要责任人。
我大致明白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告诉他弄坏别人东西要赔偿。他一听哭得更厉害了,扯着嗓子大喊:“是A先动的手,我实在忍不了才打他。他已经这样好几次了!”
看他那么激动,我只能先安抚他,告诉他别着急慢慢说。
一番安慰下来,他也平静了。我再告诉它损坏东西要赔偿时,他已经不再反驳,甚至还建议我在网上买一个一模一样的杯子赔B。(他认为网上买便宜点)。
到此为止,我家孩子和同学的冲突算是圆满解决。回顾整个过程,我用到的就是以下几点:
1. 调查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孩子之间的矛盾简单,让每个人都说一说,我们差不多就能搞清楚。
2. 理解、相信孩子
家长理解、信任孩子,孩子有啥事才愿意说出来。
比如受了委屈,或者是同学的欺负,因为我们不会冤枉他,他才愿意说出来,不至于发生无可挽回的后果。
就拿我家孩子来说,他认为自己也是受害方,也很委屈,所以一直泪流不止。
我也知道是他弄坏了别人东西,但并没有责骂他不听老师话乱跑(虽然这也是事实)。
因为如果我先批评,他会更委屈,觉得连家人都不信任他,更别提帮忙了。孩子受委屈时,我们要先站他那边,这样他才有勇气面对整个事件。
3. 客观分析
孩子激动时,听不进任何道理,其实我们大人也是这样。
我们可以等他平静下来后,再和他分析整件事。
虽然我儿子打坏了别人的杯子,但是他总觉得自己也是被迫,A也有责任。
我告诉他,事情要一件一件解决。目前要处理的是你打坏B杯子的事,至于A,则是另外一件事。咱们先处理完赔偿,再说他的事。
4. 反思寻找解决的办法
事后的反思用一个高大上的说法就是“复盘”。把这件事从头再捋一遍,把教训拉出来,孩子也会明白以后该怎么做。
我跟儿子分析时,他也知道之所以发生这件事,是自己跟同学打闹造成。也跟我说,以后放学时听老师的话,再也不和同学追逐了。
这件事还涉及了同学A,是跟他打闹才发生的事情。据了解,这个孩子非常爱动手动脚,有事没事总惹同学。
我告诉孩子,朋友也是需要选择的。因为我们遇到的人怎么样,一开始谁也不知道,相处后发现不合适,可以考虑换个同学玩。
孩子去学校读书,一方面是学习知识,另一方面是学着和其他人相处。过程中肯定会出现各种问题,遇见时我们可以引导他解决,这也是我们在教孩子处理问题的方法。
在整件事中,最怕的是逃避,或者草草解决。这样孩子会形成逃避型人格,遇事就逃。因为他习惯了逃避,不知道该怎么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