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的人,天一黑都做什么?是马上睡觉吗?

边白说文史 2021-07-02 13:18:56

现在的夜生活很丰富,繁华都市,霓虹不断,可古时虽有“映月读书,凿壁偷光”,但那时的人们,到了晚上会如何度过漫漫长夜呢?

看过古装剧的应该都知道古代是有宵禁制度。特别是2019年播出的《长安十二时辰》,里面的色彩画面和宵禁的森严被鲜明地反映出来。

在宵禁开始的各个朝代里只有唐朝的宵禁是最森严。刚刚萌芽的夜市也被明令禁止。

那么,古人在夜晚都在做些什么呢?

在封建社会,都是以小农经济为主的男耕女织。夜晚丈夫耕耘回来,晚上一般的农妇为生计的需要还得在织布机前忙活,方便白天能带着上街去卖,所以她们一般不会早早入睡,而丈夫们经过一天的疲惫早已不能继续敖下去了为了明天早早去耕地里做农活他们必须早睡。像孟郊母亲大晚上的还熬夜为儿子缝补明天要穿的衣服,其实这是每个妇女们的真实写照。

在繁华的城市里,人们也只能在白天进行市场交易,晚上的大街是不允许有人外出的,除了巡逻的士兵和查宵禁的官员。晚上可以去住客栈去朋友家借住或者去酒肆留宿一晚也是可以的,只要不出现在街上一切都还是可行的。

在都城长安宵禁只会更加的严格。白天它是国际繁华都市,夜晚就只是清冷寂寥的无人街而已。然而,在诺大的皇宫内,夜晚虽然没有宵禁制度,但只有皇帝可以肆意在宫内走动,其他人会被认为是策反、谋划等心术不正之人而被杀头。

一般在皇宫内,夜晚是不能出现男人的,特别是清朝最为明显,除了皇帝的召见外,不能有其他人出现在皇宫。所以古装剧里那些什么妃子与大臣之间不明确的关系都是虚造的。

随着唐朝科举制的完善,科举就成为一代代寒门之子改变生活条件的途径之一,有的是为了升官发财,有的只为富国强兵施展抱负。

寒门贫子在夜晚挑灯苦读也是常有的事可有些寒门子弟是买不起当时照明用的蜡烛和煤油灯的,所以才有了映月读书凿壁偷光这样的典故。那时的苦读学子在至今也是遥不可及的。他们有时会读到三四更甚至是天亮,这些科举人在夜晚不停用功苦读只为做官,但有的达官贵人在夜晚却是在虚度年华。

但夜生活有所不同,在有一定程度上,是因为财富程度不同。

贫穷百姓们到了夜晚顶起煤油灯开始为第二天生活做准备。也许是织布缝补,也许是为了丈夫第二天做工的准备。在那个时代毕竟是女卑男尊的时代,所以女性的工作都是围绕男性为主的。

其实在夜晚有一些富贵人家还会有暖床丫头为他们暖床。官场上的人会聚在一起商量国事。可能是会到深夜,特别是在冬天里床被都是冷的,这时他们的丫鬟们就会为这些大人贵族们暖床。暖床真的只是暖床,她们是不能睡的。他们要等到官员大人们入睡之后才能入睡,而有时候在府邸的丫头们一整夜都不能入睡,要一直都在主子们的身旁守候。

唐朝有名的诗仙李白曾有“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孤独的夜晚虽有酒有花有月可也只能一个人消遣自娱自乐没有逛夜市散步的权利。

大诗人苏轼也曾在夜晚经常去找佛印大师进行促膝长谈。两人整晚整晚地不愿入睡。每次和佛印大师在寺庙里进行交谈的时候,他们二人都是无所遮掩地互怼对方。这也就是后来苏轼为什么会有很高的佛学造诣。

但是唐朝也不是每天晚上都有宵禁的。唐朝的上元节那可是热闹非凡啊!那些久久不能外出的诗人,大夫,官人们都出来消遣。特别是在长安那可真是繁华热闹,不输当今。当天没有宵禁所有人都可以彻夜畅玩。

青年男女外出定情约会祈福,诗人们聚友赋诗,达官贵人自然可能更喜欢花楼酒肆吧!连白天在田地里耕作的农民也会进城去看看这难得一见的繁华。农民们白天顶着三四十摄氏度的大太阳在地里牵牛耕作到了晚上本应早早入睡的,疲惫了一天的身体早已经不起折腾,但也只有在上元节这一天他们会放弃早睡的机会来体验这上元节的喧嚣与热闹。

文人诗客们聚在一起出游泛舟赋诗抒情怀。这天的夜晚也是一个不眠之夜,可这也只是上元花灯才有的机会。

唐朝虽是一个盛强的国度,可宵禁制度却是最为严格的。在晚唐和五代的时候才稍微有了松弛,直到宋代才取消了宵禁制度。唐代鸣街鼓是夜市开始与结束的标志,每天晚上衙门的昼刻已尽,就敲击六百下闭门鼓,早上五更后敲击四百下开门鼓,若有触犯宵禁的,会被苔打五十下。

五十下并不是一般人所能忍受的,身体柔弱的可能都受不了五十下。宋代只有“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如今不是时平日,独自笙歌彻晓间。”

宋代夜市不绝,夜生活更是丰富多样相比于我们其实一点也不逊色。早说宋代早市夜市买卖不绝,夜市直径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足以见其开放和繁华。

宋代文人苏轼在“元丰六年10月12日夜,至承天寺寻张怀民,相与步于中庭,”夜间访友。可见宋代是有权利在街上随意走动散步的。还有宋徽宗赵受益的女儿福康公主曾在一个夜晚与夫君和婆婆大吵,在吵闹之后公主半夜回宫找父亲诉苦。当时公主府与皇宫还是相隔几条街的。她能半夜回宫足见宵禁并不森严。

宋代赵匡胤把坊市融为一体,打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禁令。宋代民间各色小吃,各种商店随处可见。交通设施也众多,相传一些贵人大夫在酒肆吃酒喝多后,到了半夜无法回家也可以叫代驾,只是那时的代驾们骑的不是骑车而是驴或者马,用驴载着客人送家门前就行了。

听说那时还曾出现过外卖。真的和我们的如今生活并没有太大的出入,只是科技上的发达不同而已。宋代的繁华只需一张清明上河图就可以完美诠释了。当时都城开封的繁华热闹遥不可及,北宋虽是有积贫积弱现象,可在开封那也是自由热闹的。宋朝的官家每逢节庆日都会到民间与民同乐,这让开封更具有热闹气了。

有名的“宣和与民同乐,”正是宋徽宗夜生活的写照,宋徽宗请百姓看魔术、观灯会、饮茶等,百姓们也都是家家户户张灯结彩,与宋徽宗一起夜间观灯。

古代的宵禁制度,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阴阳两界时空转换的看法,人们觉得晚上不让他们出去,是为了看不到那些不干净的东西,可以保护性命,一到晚上夜黑风高的各种妖怪都出来了。

那些影视剧里的聂小倩还有聊斋志异里面的异物都是夜晚出动。百姓以为阴界是在晚上开门的,人是活在阳界只能在白天活动。北南两宋过后清朝宵禁开始死灰复燃,清朝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都是封闭严格的状态。

清朝对待女子的约束更是要求严格,别说是夜晚不能外出连白天都是大门不迈的,她们晚上都只能学习三从四德练习女工。特别是他们的皇宫,在皇宫里是不能有任何的男人出现。

未成年的小小子都不行。只有太监可以出现,所以皇宫里的太监在晚上也是要做很多苦差事的,连夜守着主子。后来“辛亥”的出现废止了很多束缚人们思想习俗的制度,其中就有宵禁制度。

宵禁一开始只是为了治安环境防止难民和细作混入城内密谋策划引发叛乱。毕竟当时古代战争频发,除了皇帝所在的都城以外,其他的地方都是有灾民和难民的出现。然而灾民的涌进就会导致城市的动乱。

所以,为了城市的安全,统治者不得不实行宵禁。

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宵禁对治安维护还是起了积极的作用,但同时这一制度也会阻碍经济的发展,栓住进步的枷锁。像宋朝这种商业发展的繁荣推动了夜市的繁华,才取消了宵禁制度使开封扬州这样国际大都市的商业更加进步,但清朝恢复的宵禁又让经济发展进步受到了阻碍。

但总的来说,普通老百姓在白天,都是要辛辛苦苦地谋生,到了晚上早早休息,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除了有一定生活习惯不想被打破外,他们除了睡觉,然后第二天继续努力赚钱外,也没有什么夜生活。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