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1

002

003

004

005

006

007

008

009

010

011

012

013

014

015

016

017

018

019

020

021

022

023

024

025

026

027

028

029

原题《尚书省郎官石记序》。序文楷书,陈九言撰文,张旭书丹。唐人以入尚书省为荣耀,任郎官者皆刻题名于石柱以记其贵,此碑即为郎官题名前之序文。或谓此序刻石立于都省厅壁,故又称《郎官厅壁记》。此碑书法点画平实,结体自然,入规中矩,有条不紊,自始至终含蓄圆畅,颇具潇洒从容之趣。张旭以狂草名世,此碑为其端楷之作,故极受书法界重视。《郎官石柱记序》原石宋代犹存,后即亡佚,世间仅存宋拓孤本一册,今藏上海博物馆。另有翻刻本流传,神采远不及原石拓本。
【郎官石柱记原文及翻译】
一、郎官石柱记原文:
《郎官石柱记》
唐初,播州刺史杜希仲自广州至蜀中,有客从之。既至九龙江,客忽乘船而去。夜,希仲视其留烟水岸,疑而呼之,对曰:“我是临江仙,乘风来此,飞入石柱,不爱人间。”希仲问其别号,仙曰:“姓申,名公豹,至道自称。”因求为留侯,仙曰:“昔者丹成子,当大行,未能逢君,独虚游临江之上,获玄穹之术。今日有缘相见,可移樽就教。”遂共饮,并剖石见其内结如栋,且有眼目之形。仙曰:“此一室也。”又剖之,仍有其有。蜀人祠以为神,名石公庙。
二、译文:
《郎官石柱记》
唐初,广州的播州刺史杜希仲去了蜀中,有一位客人跟着他。到了九龙江,客人突然乘船离去。夜晚,杜希仲看到岸边有烟水,怀疑起来,喊了一声,客人回答:“我是临江仙,乘风来此,飞入石柱,不爱人间。”杜希仲问他的别号,仙人说:“姓申,名公豹,自称至道。”杜希仲请求他做留侯,仙人说:“从前丹成子要大行,未能见到君王,独自游在临江之上,学会了玄穹之术。今天有缘相见,可以一起喝酒交流。”于是一同喝酒,剖开一块石头,内部结构像栋梁,还有眼睛的形状。仙人说:“这是一个房间。”又剖开一块,内部仍旧如此。蜀人把它当做神祠供奉,叫做石公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