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贪污白银10亿两,临终前给儿子下2两道密令,保全后人200多年

夏夜流萤迟归 2025-01-20 15:58:29

【前言】

“人的心思难以捉摸,贪婪起来没有止境”

在权力和金钱的诱惑面前,一个人的内心会产生怎样的转变呢?原本清正廉洁的他,究竟是怎样渐渐踏上贪污这条不归路的呢?

【从德政到腐朽,他是如何心生贪念?】

1744 年,正值一个严寒的冬日,和珅降生于满洲正红旗下的一户普通旗人家里。他的父亲是个地位卑微的挑夫,母亲是位勤恳善良的女子。虽说和珅出身贫寒,不过打小就身强体壮,模样透着机灵,拥有超出一般人的聪慧头脑。

三岁那年母亲离世,九岁时父亲也走了,和珅和弟弟和琳的日子过得异常艰难。好在有个叫李长发的老家丁,打小就觉得和珅兄弟俩不错,时常给他们送些吃的和旧衣裳,兄弟俩这才勉强过活。和珅对李长发的恩情铭记于心,暗暗发誓一定要报答他。

和珅这人天赋过人,还特别勤奋好学,对汉语、满语、蒙语以及藏语这四种语言那是相当精通。白天的时候,他在街头帮人挑担子,挣些辛苦钱,到了晚上,便点起蜡烛埋头苦读。常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邻居们还能从和珅的屋里听到传出的读书声呢。而和琳呢,也被哥哥所影响,勤奋刻苦地读书。

虽说和珅屡次参加科举考试都没能考中,然而他凭借自身出色的语言本领以及过人的聪慧,迅速踏上仕途之路。在众多权贵跟前,他能言善辩,渐渐地受到重视,最后获得乾隆皇帝的认可,得以晋升为侍郎。

刚踏上仕途那会儿,和珅清正廉洁,很得百姓认可。有一回,官员安明为了能升官,打算给他送去极其珍贵的青花瓷器。可和珅不但没接受这份贿赂,还狠狠批评了安明,表明自己坚决不会收任何好处,让安明好好反省,改正错误。安明没料到和珅这般清廉,只得红着脸离开了。这事儿没多久就传得人尽皆知,那些原本想给和珅行贿的人,也都就此打消了念头,这也让和珅在朝廷里的名声响亮了起来。李长发得知后,特别高兴,跟周围的邻居讲:“我早说和珅是个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好孩子,如今他总算能有一番作为了!”

然而没过多长时间,和珅那原本还算能做到洁身自好的品行,很快就被权力和金钱给腐蚀掉了。

【巨额财富开启腐朽之门】

1765 年,和珅在朝中贵为贵族,深得乾隆的器重。就在这一年,乾隆派遣他前往云南调查贪官之事。原本他觉着这不过是一次平常的公事处理罢了,哪曾想,这场“调查”竟然完完全全地改变了他往后的人生走向。

在云南,和珅一番调查后得知,总督李侍尧长时间地大肆贪污公款,其罪行之严重简直让人瞠目结舌。接着进一步清查并抄家,结果更是让人咋舌,李侍尧私自藏匿的财物那真是多得数都数不过来——金银堆积得比房子都高,珍宝玉石把整间屋子都给填满了,到处都闪耀着光芒。

和珅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钱。他眼睛睁得老大,目光愣是半天都挪不开。在极度震惊之下,他心里头不知不觉冒出了一种难以形容的欲望。他脑子里冒出个想法:要是这些钱都归我,那可就太棒了......

就在和珅满心忧伤的时候,只听“哐当”一阵巨响传来,一个塞得满满当当全是金钱的大箱子从高处掉落下来,一下子摔开了,金币咕噜噜地滚了一地,刹那间屋子里金光璀璨,亮得人睁不开眼。和珅这下子看傻了,他哪见过这么大的阵仗啊。这时候,他心底那一丝不该有的贪欲顺势猛涨,怎么都压不住了。

一个声音在他耳畔轻声说道:“拿点儿回家,谁能晓得呢?你查收了这么多钱财物品,取一小部分没啥大碍吧?老天都摆明了,这是给你的赏赐……”

就这样,他把财物分成两部分,一部分送往京城献给皇上,另一部分则偷偷运到了自己家里。回到京城后,他得到了乾隆的奖赏,官职也得以提升。和珅沉醉在权力所带来的愉悦感以及金钱的甜蜜之中。从这以后,他的内心发生了变化,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

慢慢地,和珅懂得了凭借皇帝的需求来为自己谋取好处。当乾隆急需用钱之际,和珅老是能够迅速“搞到”更多的钱,由此渐渐获得了乾隆的信任。而对于和珅拼命搜刮百姓钱财的举动,乾隆竟然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纵和珅去谋取更大的权力。

一时间,和珅那叫一个嚣张跋扈,贪得没边儿了。他居然弄出个特别的规矩,把那些贪官搜刮来的钱财,全都拿去给乾隆个人享用,而不是放进国库。这下可好,当官的都跟着学,一个个贪心不足。就因为这个,给晚清的衰落埋下了祸根。

【“查抄”那一天,他才知道自己贪了多少】

被权力迷了心窍的和珅,慢慢丢掉了最初的理想,一门心思沉浸在金钱所给予的愉悦里,压根没意识到自己正朝着那永无翻身之日的绝境步步靠近。

直到1796年那具有决定性的一天,他才恍然醒悟过来。

那一年,乾隆离世,嘉庆帝登上皇位后便把和珅给囚禁了起来。大清王朝的法治和正义好像在一瞬间被唤醒了,誓要把这个极度贪婪的大贪官依法惩处。

在一个个透着寒意的清晨,和珅于被软禁的府中苏醒过来。他眼神迷茫地环顾四周,这才清楚自己已然没了尊严,正逐步迈向毁灭的无底洞。他回想起在云南时那被权势迷了眼的模样,心中懊悔万分——倘若当初不是贪欲膨胀,自己又怎会陷入如今这般绝境。

就在一个阳光灿烂的大清早,朝廷的鼓声渐渐传来,众多官员和武将纷纷抵达和珅的府邸,把这儿给翻了个遍。和珅呢,脸色惨白地呆坐在正厅里,眼睁睁看着他们打开一个接一个的密码锁箱,然后把那些金银珠宝都给搬了出来,堆得跟小山似的。

那财富多得简直没法数,就算是在江湖上闯荡久了、啥险恶场面都见过的他们,也不禁惊得倒吸一口冷气——原来和珅私底下藏了如此海量的财富!这一辈子都瞧不完的金银珠宝,眼看就要变成他人生的终结点了。

瞅着这些汇聚了自己这辈子罪恶与贪婪的金银财宝,和珅的内心许久都难以平复。它们迟早会变成一颗颗定时炸弹,把自己和家人的一辈子都给毁掉。命运的荒诞让他眼眶泛红,泪水在眼窝里直转悠,可就是没能淌下来。

【密令保全九族,却也埋下祸根】

当晚,和珅于被软禁的状态下,度过了他人生当中最为漫长的一夜。

他清楚地明白,要是自己被砍了脑袋,那自己费劲攒下的钱财就会归别人了,整个家族也都得遭殃。这桩惊世骇俗的丑事,肯定会把所有有血缘关系的亲人都给牵扯进去。

脑袋里装的都是白天那让人胆战心惊的“查抄”情景。和珅这下算是彻底清楚了,自己这辈子的贪得无厌和犯下的种种罪行,早就注定了整个家族会遭受灭顶的灾祸。

咋样才能把自己的亲生孩子给救了呢?这问题把他折腾得整宿整宿都没法入睡。

天边泛起鱼肚白的时候,和珅猛地睁开了眼睛。他可算是想到了一个法子!

大清早,他火急火燎地把儿子们叫过来,让他们围在自己身边,一脸严肃地讲道:“都听爹的,一定得照着做,这事关咱们全家的性命啊!”

“首先,家谱不准留!所有族谱的记录得统统销毁掉,一点儿都不能剩!再者,任何祠堂都不许建!绝对不能有能纪念先人的地方存在!”

和珅这人啊,心思那叫一个细腻,他这么做就是为了保住自个儿家族。要是留下了家谱,皇上随时都能拿这个来给他们家族安罪名;建个祠堂呢,皇上也能通过这个把家族里的人都给锁定了。有了这两条禁令,家族就能在民间低调行事,不被皇上给注意到。虽说这事儿违背了人伦道德,可这也是能保住性命的最后办法了!

儿子们一个个哭得稀里哗啦的,纷纷向和珅认真保证,一定会把这两个绝密之事代代相传下去,竭尽全力保护好自己的亲人。和珅这下心里踏实了,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独自去承担一切后果的想法。

然而,他这般行事,倒是在族人心里埋下了隐患。和珅为了达成目的而不择手段,其行径难免会遭到后人的指责。即便日后功成身退了,那心理上的阴影也会世世代代延续下去。可当下,保住性命才是关键,只能舍弃小部分人的利益,顾全大家的利益。

最终,经朝中官员们的一番劝说,嘉庆帝打消了株连九族的念头,仅判和珅一人死罪。十五天后,和珅于狱中被赐自尽,终年五十五岁。

【两百年后,密令依然生效】

随着时间的流逝,那温柔的岁月终究会把所有的伤痛都慢慢抹去。如今,和珅的后代仍然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然而,那段扣人心弦的过往却已逐渐在人们的记忆中淡去。

在黑龙江的五常,还有那么一些村民,说自己是和珅的后代。这些村民的日子过得平平淡淡,没啥纷争,整天在田地里忙活着,生活得朴实又温暖。

两百多年都过去了,和珅的那两条绝密禁令,其族人一直都在严格地执行着。那就是不留家谱,也不建祠堂,并且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也正是因为这两条禁令,让他们的族谱渐渐在历史中消失,从而能够和那个腐朽的贪官和珅撇清关系,过上普普通通的生活。

【结语】

现今的后辈们对于和珅的种种行径已然不再加以评判,他们只盼能安安稳稳地过日子,不愿再和那段黑暗的历史有丝毫牵扯。

想当年,和珅在朝中专权,贪污受贿,权势大得吓人,那样的场景如今已无法再重现。而他的后代们,早就脱离了那个混乱且腐朽的时期。他们靠着自己的双手努力劳作,去打造美好的生活,这才算是真正赢得了人生。

好些年都过去了,咱不该去批判一个已经不在了的人。实际情况是很残酷的,每个人在面对诱惑的时候,都有可能会产生动摇。咱们应该做的是,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保证那种腐朽又黑暗的历史不会再次出现。

人心这玩意儿复杂得很,道德的标准也没个准头,只有找回自己的初心,那才是每个人心灵的灵丹妙药呢。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