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块脱落要命!要想血管斑块不脱落,要用好这三类药,一生受益

王秋冬谈心 2025-04-26 10:31:41

斑块就是人体血管里的定时炸弹,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一旦斑块脱落,非常要命!斑块堵住肺,形成肺栓塞要命,几乎无药可治!斑块堵住心脏,造成心梗,抢救不及时或者是病情严重,也可致命。斑块堵住脑袋形成脑梗,轻者可能有后遗症。如果堵在脑干或者是大面积堵塞,也可致命。即使不致命的,有些会残疾,有些会影响终生,遏制斑块脱落刻不容缓!功在今天,利在一生,可以让患者终生受益。

什么是血管斑块呢?

血管斑块是临床常见的疾病,发病率比较高,近年来有年轻化趋势,需要注意。斑块是由一种或两种以上的高危因素导致的血管内膜形成的纤维斑块,附着在血管内壁表面,大多沉积在大动脉和中等动脉,进而使血管壁变硬、管腔变细和管壁弹性减弱,导致血流阻力增大,流速减慢,会引起缺血,乃至坏死。

血管斑块

斑块分为软斑块和硬斑块两大类。软斑块一般是指新发的斑块,时间较短,或者时间较长没有经过治疗和干预,斑块没有硬化的,也是一种软斑块。软斑块在血管内壁附着不牢固,容易脱落。一旦脱落会堵塞血管,根据堵塞的轻重,危害程度也不一样,轻者堵塞血管,导致血流不足,重者导致坏死,甚至导致死亡,所以需要特别注意。

硬斑块一般是指时间较长,已经硬化变硬的斑块,或者是时间短,但是经过规范治疗,由软斑块变成硬斑块的,这些斑块与血管内壁结合牢固,不容易脱落,相对比较稳定的斑块。

那么如何将软斑块变成硬斑块,使斑块牢固而减少脱落呢?主要是使用药物规范治疗,有三大药物比较关键,需要及时给予使用治疗。

第一,是他汀类降脂类药物

他汀类降脂类药物是临床常用的降脂类药物,比较常用,临床常用的有辛伐他汀、普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这类药物不仅可以降低血脂,而且还可以稳定斑块,使软斑块硬化,转变成硬斑块,进而防止或减少脱落,防止各种梗死发生,进而减少心脑血管风险。

还有一类比较热的降脂类药物,就是PCSK9抑制剂降脂药物,这类药物是近年研发热点,也是应用热点,是比较有潜力的降脂类药物,它是一类抑制PCSK9样前转化酶枯草杆菌蛋白酶家族的第9个成员的化合物,这一类是新型的降脂类药物。这类药物通过阻止PCSK9与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的结合,阻止LDLR被降解,从而增加其在肝脏细胞表面的数量,进而增强肝脏从血液中清除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能力。另外,它还可以干扰PCSK9的分泌过程,抑制PCSK9的表达而发挥清除血脂的作用。除了降低血脂,还可以减少中风、心脏病发作等心血管事件。

阿托伐他汀钙

该类药物主要用于他汀类降脂类不耐受或者是他汀类降脂药物降低LDL-C不达标的患者,该类药物的代表药物有:目前国内上市的有依洛尤单抗、阿利西尤单抗、托莱西单抗、英克司兰等,其中英克司兰注射液为长效PCSK9抑制剂,可以一年使用两次,其它都是间隔几周使用。这是用好的第一类药物。

第二,抑制血小板聚集的药物

临床上使用的抑制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可以阻止血小板聚集,使血液粘稠度降低,常用的有肠溶阿司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等,它们可以预防血小板聚集引起的心肌梗死复发、中风的二级预防、降低短暂性脑出血及其继发性卒中风险,具有防止斑块脱落的作用。

其中,阿司匹林比较常用,是防止血小板聚集的主要药物,因其疗效稳定,价格适宜而得到广泛应用,氯吡格雷因其价格相对贵一些,常常用于风险比较高或者心脑血管介入术后,用于强化双抗治疗。

第三,降压类药物

血压升高,血液流动阻力增大,对血管壁的压力增加,久而久之会在人体血管内壁形成斑块。如果血压控制不稳定经常波动,进而会导致斑块不稳定或形成新的斑块,乃至出现斑块脱落的情况,进而会堵塞血管,导致脑卒中或心梗,乃至肺栓塞发生。

降压药物苯磺酸氨氯地平

临床上常用的降压药物比较多,主要有钙通道阻滞剂降压药物,如硝苯地平、氨氯地平等;B受体拮抗剂降压药物,如普萘洛尔、美托洛尔等;血管紧张素抑制剂,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如氯沙坦、缬沙坦、美阿沙坦钾等;利尿降压药物,如吲达帕胺、双氯噻嗪等。通过降低血脂,不仅可以减少斑块的形成,而且还可以减少斑块的脱落,所以降压药物也是防止斑块脱落的重要药物。

斑块脱落要命,要想斑块不脱落,要用好降脂类药物,抑制血小板聚集药物,降压类药物等三大类药物,可以防止或减少斑块脱落,挽救患者生命!

2 阅读: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