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立皇太子,那朕就将成为闲人了

另类评说 2025-02-18 13:49:39

大中十年(公元856年)的正月,唐宣宗让宰相裴休极尽所言,议论当今大事。裴休请求唐宣宗尽早立皇太子。唐宣宗说:“如果立皇太子,那朕就将成为闲人了。”裴休不敢再说了。一个月后,裴休以有病为由辞去官位,但唐宣宗没有同意。(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六十五》)

唐宣宗李忱,是晚唐皇帝中,相对说来比较贤明与有比较作为的一位。对于前代皇帝,他最为欣赏的是唐太宗李世民,并且因此时常翻看《贞观政要》,努力向唐太宗看齐,虚心接受臣下的各种谏言。但在这里,有些奇怪的是,一方面他让宰相裴休“极言时事”,可另一方面当裴休真的知无不言,建议他早立皇太子的时候,他却断然予以了拒绝——虽然他就表达方式而言,还是比较委婉的。

当裴休建言早立太子的时候,唐宣宗已经是46岁的人了。有历史学家考证,在隋唐之时,人均寿命为43岁;至于唐朝的21位皇帝,他们的平均寿命虽然稍稍长一些,但也只有46岁。因此,《资治通鉴》中在更早一些时候的大中四年(公元八五零年)提及唐宣宗的时候,就有“时上春秋已高”的说法。并且,魏征五世孙魏谟还因此向唐宣宗哭着表示:“今海内无事,惟未建储副(立太子),使正人辅导,臣窃以为忧。”当然,我们能够想象的,魏谟那一次谏言的结果:石沉大海。

太子为储君,亦即未来皇位的继承人。为了国家的稳定,未尽的事业的可持续,作为皇帝本应该早些考虑立哪个皇子为太子的议题。不过,这样的问题还有另一个考察的角度,那就是一旦明确了继承人,那么,皇帝的权力和地位将有所削弱——拿唐宣宗的话来说则是,“则朕遂为闲人”。而这,对于唐宣宗们来说,可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很多做皇帝的之所以恋栈,不愿过早地立太子,甚至于他们中有些人到临死之前的那一刻,方才确定太子人选,还不就是怕太子分享权力,也可以说是被太子架空?

唐宣宗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史书上没说,但我们却不难想象。而当他把一旦立了太子,自己从此可能成为闲人的担心道出之后,裴休显而易见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不仅“不敢复言”,而且一个月后便“以疾辞位”。尽管说当时唐宣宗很可能因为这样做有损自己的形象并没有立刻同意,但在四个月后裴休还是被罢相了。裴休被罢相,健康状况或许是原因之一,可他说了不当说的话,可能是更重要的原因——即便是相当圣明善于纳谏的皇帝,有些底线也是万万不可触及的。

0 阅读:0

另类评说

简介:评说体育、娱乐、历史、社会,与公众分享思想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