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06年的苏州,城依旧,如侬软语依旧;但一位丧夫的老太太——57岁的诰命夫人谢长达,却脱下象征士绅家族身份的金簪玉镯,用一柄剪刀剪开礼教枷锁,当街发起“天足会”。更以惊世之举创办振华女校(今苏州十中前身)。她以教育为刃,在封建暮色中劈开一束照亮新女性的曙光。
她说:言传不如身教;
她说:多说不如多看;
她说:尊重自我发展;
她还说:少管!
多么经典的三句半,把教育的核心展现的淋漓尽致,也给我等后辈在为人父母和教育子女方面,无尽的感悟与自省。

谢长达的教育方法,独具匠心,且充满了实践智慧。她深知,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点燃学生心中的火焰,激发他们内在的潜能。
1、言传身教,树立榜样——“言教不如身教”她用自己的行动为孩子们树立榜样。
例如,在倡导女性放足的过程中,她率先将自己裹了几十年的小脚解开,穿上布鞋,四处奔走宣传。她的这一举动,不仅让孩子们看到了母亲的勇气和决心,也深深影响了周围的女性,推动了放足运动的开展。

谢长达注重因材施教,根据每个孩子的性格和兴趣进行引导。
她的长子王季烈对数学物理有着浓厚的兴趣,她便鼓励他深入钻研,并为他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王季烈不负所望,后来成为中国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翻译了中国首部大学物理教材,并编撰了中国第一本中学物理书籍。
而她的女儿王季玉,则在她的支持下前往美国深造,回国后接任振华女校的校长,将一生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

杨绛先生在自传中回忆:“谢校长要求我们先看尽苏州城的苦乐,再下笔写文章”,这塑造了她“观察十年,写作十日”的创作观。
谢长达在振华女校推行的教育实践中,将传统私塾“先生讲、学生听”的模式彻底颠覆,其“少说教、多观察、重实证”的教学理念,比蒙台梭利“无声教学法”早诞生20年。
她常常鼓励孩子们质疑权威,勇于探索未知领域。

真正的管理艺术在于“不管理”——当学生成为规则的制定者、执行的监督者和结果的承担者,教育便完成了从“塑形”到“赋能”的本质跨越。
谢长达在振华女校推行的“少管”并非放任自流,而是通过制度设计激发学生自主性,其核心逻辑是“以不管之管,成不教之教”。
通过“学生自治、弹性管理、自我实验空间、自我评价体系”等一系列的措施,暗合现代教育心理学中的“自我决定理论”,高瞻远瞩。

如此的教育理念下,谢长达的家族史,更是一部教育与兴旺的交响曲。她的家族成员,用150年演绎了“教育如何重塑命运”,无一不是学识渊博、品德高尚之士。他们秉承家族传统,将教育视为家族兴衰的关键。
列举其中之一二,犹如掬出大海中的一捧水,足以震撼!

谢长达是南宋宰相谢深甫的后代;
创办振华女校(1906),开江南女子现代教育先河;
推动“天足运动”,建立中国首个妇女解放组织。
其夫王颂蔚为光绪六年进士,翰林院编修;
曾参与维新变法,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同样也是苏州四大家族之一。

1. 长女王季玉;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生物学博士
培养出何泽慧(中国居里夫人)、陆璀(著名妇女运动家)等
2. 长子王季烈;中国近代物理学先驱
翻译中国首部系统物理学教材《物理学》
3. 次子王季同;数学家、电机工程专家
设计中国首台蒸汽发电机;开创中国数学符号系统
4. 四子王季点;化学家、教育家
创建北平大学工学院应用化学系;参与筹建中国科学院
三女王季茝;中国首位女留学生化学博士(芝加哥大学)北平女子师范学院创始人之一

1. 王季同之女王明贞;统计物理学家
清华首位女物理教授,培养邓稼先等两弹元勋
2. 王季烈之子王守竞;量子物理学家
主持筹建昆明中央机器厂(抗战最大兵工基地)
哥伦比亚大学首位华人系主任
3. 王季玉养女彭子冈;《大公报》首席女记者
1938年独家专访宋美龄震动新闻界;
创办《妇女战线》推动战时女性觉醒
4. 王季茝之女王淑贞;中国妇产科学奠基人
创建上海妇产医院(今复旦大学附属)
主编首部《中华妇产科学》
设计中国首套计划生育教育方案

1. 王季玉学生何泽慧;钱三强夫人,核物理学家
发现铀核三分裂现象,被誉为“中国居里夫人”
领导建成中国首个原子能实验室
2. 王守竞之子王义翘;生物工程泰斗
国际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开创者
麻省理工学院生物工程系创始人
3. 彭子冈之女王汝烨;比较文学学者
哈佛燕京学社首位华人女社长
主持翻译《鲁迅全集》英文版
4. 家族旁支王承书;核物理学家
中国铀浓缩理论奠基人
隐姓埋名30年参与原子弹研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