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长顺白云寺,处处都是与明朝建文帝有关的传说。为避“靖难”之难,建文帝千里迢迢,来到白云山避世隐居修行,且听徐霞客怎么说。
(公元1638年)四月十五下午,徐霞客抵达白云寺,住持僧人名叫自然,他立即张罗起徐霞客的午饭来。
这座白云寺,据说是建文帝开创,寺前后建有两重佛阁。
后阁柱子下有跪勺泉。泉水与北面佛阁下的石窍相通。泉水不溢出,也不干涸。取水的人必须趴着舀水,因而起名叫做“跪”,据说那水是神龙供奉给建文帝的,泉水中不时有一对金鲤鱼出没。
跪勺泉,如今名叫跪井,泉水仍然清澈如初,取之不竭。
徐霞客从佛阁西侧往北,向上走了半里路,来到山顶危崖间的流米洞。高悬的流米洞,洞口朝南,洞深仅一丈多,后部有龛,可依傍着作卧床。龛右有个小穴,是米流出来的地方,流出的米据说是用来供奉建文帝的。不过,徐霞客没有看见米。龛左的峡谷高高迸裂开,上方透着明亮的窗口,中间横架木板,据说是建文帝遗留的东西。
徐霞客始终人间清醒,他觉得,这些都是神化建文帝事迹的托辞。
徐霞客站在流米洞,凭临群峰,绿浪千层,环抱起伏。洞左构筑了一个阁,供奉着建文帝的遗像,阁名“潜龙胜迹”。塑像以前放在佛阁中,后移到这里,这是明朝巡按御史胡平运修建的。
徐霞客走过佛阁往北,这里平地开阔宽敞,一层层竹林和高耸的树木,遮蔽着日月,分列的几条小径把林区分成几片,建盖了几处静室,南京井就在其中。
南京井得名于一位南京来的僧人,他在井旁建屋修行;后来井旁换了一位北京来的老和尚,泉水仍沿用原来的名字。
石山脊平平地伏在岭头,中间裂开一条缝隙,南北宽不到三尺,东西长约五尺,深一尺左右,南北通透,空洞深不可测,其中积水清冽异常,水不减少,也不溢出。僧人放置了瓢,供人舀水。徐霞客初到时,有大鱼在水面嬉戏,大鱼见人掉头游入空洞中,波纹激荡,好半天才平静下来。洞小鱼大,水停积在峰顶,也是一件奇事。
徐霞客与潜龙阁僧人对坐,交谈了许久。僧房前辟地种植了蔬菜,有蓬嵩菜,黄花开满菜地。徐霞客四面望去,乔木环蔽,如在深壑之中,不觉得处在群山之顶。幽雅与空旷开阔兼具,是山中一处绝妙胜境。
黄昏时分,徐霞客返回白云寺西。僧人自然已准备了饭食在等候他。自然又与徐霞客饮了茶,两人移到寺后的石壁下闲坐。
这一天,从早到晚,天空清新晴朗,丽阳普照,无片云蔽日的混浊之感。晚上阴云四布,不能在碧玉峰头和神仙瑶池般的地方,与明月相遇,徐霞客心中怅怅不乐。
如今的白云寺,与贵州盘县丹霞山、平坝高峰山、铜仁梵净山并称贵州四大佛教名山。
敬请关注“景致记录”看古今美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