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外蒙10万人口突然消失,是外蒙内乱还是苏联的阴谋?

时生的手记 2022-04-08 19:05:35

24个王朝,每个王朝国运三四百年,究其原因在于人口和土地的不平衡。王朝初期,因战乱、饥荒的影响,人口大幅度锐减,随着王朝富庶,人口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增长,后期更是达到了巅峰。可土地的面积是有限的,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民间与朝廷的关系逐渐微妙,战争与叛乱四起,此时人口又得到了清洗,然后周而复始。

按照这个逻辑来讲,土地面积的有限是无法承载呈指数式上升的人口,可若是供大于求的话,那就是另当别论了。这其中有个例外,1939年外蒙古处决六分之一的人口,这与土地和人口的规律相违背。

1939年在中国版图上,外蒙古还未分割出去,可此时中原地带都自顾不暇,边疆地区更不可能兼顾。在史料的记载下,此刻的外蒙古正在经历人口的动荡,原本60万的人口突然锐减了10万,六分之一的人口突然消失。

外蒙古地界荒凉,若是饥荒原因导致倒是情有可原,可在史料的记载中并未有天灾人祸之类的词语出现。再者1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完全可以承担60万人口的供给,这与我们熟知的土地人口的规律相违背。

如今已经有八十多年过去,可10万人口的消失让外蒙古至今没有缓过来,连带着生产生计一并被拖垮。现如今外蒙古1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供养着300万的人口,可这个数据还是偏少。

在被尘封的史料中,我们发现,外蒙古有一段时间被苏联把控过。苏联想把外蒙古培养成自己的“嫡系”,曾派遣军队入驻,政治文化也要向苏联看齐。只是当时国家正在遭受帝国铁骑的践踏,外蒙古焉能袖手旁观,此时苏联又在一旁把控,势必双方会有一场争论!

1939年的国家总体都处于落后的水平。即便是李鸿章、张之洞搞了一套洋务运动,但其畸形化的发展导致资本主义以工业化并没有在中国大地上兴起。

外蒙古作为边疆,自然不可能出现资本主义和工业化,有的只有庞大的喇嘛群体以及寺庙。

中国任何一个地方都有寺庙,寺庙是为皇权服务的,在笼络人心这块,寺庙是居功至伟。外蒙喇嘛信徒总数超过十万人,占据外蒙十分之一的人口。极度牢固的宗教体系,使得苏联人难以对其进行渗透,更没办法将其收入囊中。

而苏联人又不能直接插手外蒙宗教事务,因为这与入侵没有任何差异,想要除掉这一庞大的信徒群体,苏联来了一招借刀杀人。

农民和牧民、喇嘛和地主是天生的对家,这个矛盾只需要苏联在其中加一把火,就可以烧起来。在苏联的推波助澜下,2万多的喇嘛和数不清的寺庙遭到摧毁。

其次是地主,地主受朝廷恩惠与管辖,自然是对国家效忠,苏联的到来直接摧毁了他们的利益,反苏联他们是第一人,苏联自然也要进行清洗、与此同时受到波及的,还有对成吉思汗认同、与祖国关系亲密的人,都进行了彻底地清洗。

苏联在外蒙古的大开杀戒导致了八万人的丧生,到了1939年年底的时候,死亡人数已经增加到10万。1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才有60万人,一下子六分之一的人消失,外蒙古内部是人心惶惶。

可苏联的手段是有用的,尤其是在震慑人心上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苏联的出手,为自己在外蒙古开展活动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亲近祖国之人减少,留下的都是拥护苏联之人。即便苏联解体,外蒙古也是和俄罗斯靠拢。

谁都知道,苏联帮助外蒙古独立只是表面说得漂亮,内里不过是想要趁机控制外蒙古,进而打通的战略主导权。

先看蒙古在中国版图上的地理位置,按照左宗棠的话来说,蒙古是中国北方的门户,只要撕开蒙古的一道口子,中国的其他重镇如西北、新疆等地都会遭到威胁。失去了外边的屏障,这些位于中国版图中心的城市便是唇亡齿寒。

自苏联建立以来,防止颜色革命一直是西欧各国的重中之重,“反苏同盟”就如同一个铁皮城墙,苏联只能走迂回之路,先打通亚非地区,而弱而庞大的中国则成为了苏联人的目标。加上日本人的大肆入侵,这让苏联势力介入外蒙提供了十分有力的借口,促使外蒙独立也成为了苏联眼中顺理成章的事情。

日本人的狼子野心昭然若揭,苏联作为反法西斯联盟的重要成员,打出的旗帜自然是“出兵日本、拯救中国”,这让苏联势力介入外蒙提供了十分有力的借口,促使外蒙独立也成为了苏联眼中顺理成章的事情。

那时的中国虽弱,但庞大的人口和国土使得苏联人并不能一口吞下。苏联人就开始了沙俄扩张时期的手法:要求某个地方先独立,之后在进行渗透和同化,最后宣布加入。

只不过随着国民党兵败如山倒,新中国成立。同为社会主义阵营,苏联也没有理由在领土上提出要求,最终形成中苏两国将外蒙夹在中间的格局。

0 阅读:304
评论列表
  • 2022-04-08 21:45

    你发此文让布查事件怎么洗地

  • 2022-04-17 17:39

    一辈亲,二辈表,三辈四辈认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