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装国货30年的美辣酱巨头:“捞”460亿击败老干妈,上榜福布斯

小彭的灿烂 2024-12-19 08:37:10

文|小彭的灿烂笔记

编辑|小彭的灿烂笔记

声明:本文陈述内容参考的“官方信息来源”,均赘述在文章末尾,感谢支持。

【前言】

中国调味品市场,一直以来是国货品牌的竞技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老干妈”,一个曾经风靡全球的国民品牌。

但近些年,市场的天平却悄然发生了变化,一个你以为是国货的品牌,竟然在不知不觉中崛起,单看2021年的时候,他们年收入便超过了460亿元,成为了辣酱市场的领头羊。

令人惊讶的是,这个品牌的名字听起来极具“中国味道”,其包装设计也贴近本土审美,甚至消费者吃了几十年都未曾察觉其真实身份。

这一切都是背后精心策划的结果,从超市的货架到家庭的餐桌,再到全球的连锁快餐,这个品牌无处不在,它的成功既是机遇,更是智慧的营销布局。

“潜伏30年”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商业智慧?又是什么样的策略让它悄然击败老干妈,攀上中国调味品的巅峰?

【从名字到口味的中国化】

说起老干妈,大多数中国人对它的印象都可以用一个字形容“香”,从上世纪90年代起,这款辣酱便凭借独特的口味征服了全国人民的味蕾。

甚至还成为了无数海外华人餐桌上的“乡愁”,它的诞生和成功带有浓厚的传奇色彩,创始人陶华碧一个小学都没毕业的普通农村妇女,靠着一双勤劳的手,硬是把一罐辣酱做到年销售额超50亿元。

还被外国媒体称为“来自中国的辣酱女王”,老干妈的成功秘诀很简单,实打实的原料和一丝不苟的制作工艺。

当年为了保证辣椒的品质,陶华碧坚持选用贵州当地的优质辣椒,并且要求每天凌晨采摘,确保新鲜。

这种对细节的苛求,赋予了老干妈酱香浓郁、辣而不燥的独特风味,也让它成为了许多人饭桌上的必备品。

但时间进入2010年代,老干妈的市场地位却逐渐开始动摇,真正的转折点出现在2014年,当时年逾古稀的陶华碧正式退休,将公司管理权交到了儿子手中。

新一代管理团队上任后,试图通过改革推动品牌进一步扩张,但这一系列尝试却带来了不少争议。

比如备受瞩目的“换椒风波”,2018年为了降低成本,公司决定不再只使用贵州辣椒,而是引入了河南辣椒。

除此之外,老干妈还因为食品安全问题和价格调整等事件多次陷入舆论风波,尽管每次都及时澄清或补救,但这些问题对品牌形象的伤害已不可忽视。

更重要的是,随着消费习惯的变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老干妈面临了越来越多的新挑战,一些网红辣酱品牌以更时尚的包装、更精准的定位抢占了年轻人的市场。

味好美便是其中之一,这个品牌既没有高调宣传,也没有铺天盖地的广告,而是以一种特别的方式赢得了国人的青睐,它给自己起了个听起来特别“中国”的名字,味好美。

乍一听这个名字就像是地道的国货,字里行间透着接地气的亲切感,再看包装设计,红色主调的瓶身,加上一些传统元素的点缀,让人不自觉地以为这就是个国产老牌子。

许多消费者甚至还觉得,这名字比“老干妈”还洋气些,但这个品牌的“伪装术”可不仅仅停留在名字和包装上,它从进入中国市场的第一天起,就在努力融入本土文化。

为了迎合中国消费者的饮食习惯,味好美投入巨资做市场调研,跑遍大江南北,研究中国人对辣味的偏好。

毕竟中国每个地区对辣的接受程度不同,比如湖南偏重辣,而北方人更偏爱微辣,抓住这个特点,味好美直接研发出了一款“甜辣酱”,辣中带甜甜中透辣。

这款酱一经推出,立刻填补了市场空白,尤其受到年轻人和家庭主妇的欢迎,味好美的本土化策略还体现在产品研发和供应链上。

为了更深度融入中国市场,味好美通过收购一家本土香料企业,迅速打通了供应链,从原材料的选择到生产流程的优化都实现了完全的本地化。

这不仅让产品更加贴合国人口味,也为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了成本优势,有了名字、口味和供应链的“三重保障”。

味好美的伪装策略几乎无懈可击,消费者在不知不觉中被它“套路”,吃着它的辣酱,还感叹:“这才是中国味!”

而实际上,这背后的企业来自大洋彼岸的美国,拥有超过百年的历史,这样一想颇有些细思极恐。

【味好美的成功秘诀】

实际上味好美的崛起,除了名字和口味的本土化,更重要的原因是它多层次、多维度的渠道布局和资本运作优势。

比如说多渠道的市场渗透,味好美的成功并不是只靠个人消费者买单,它精准地锁定了多个消费群体和渠道。

与肯德基、麦当劳等国际快餐巨头的深度合作,是味好美初期打入中国市场的关键,这些快餐连锁店需要高品质、稳定供应的调味品。

而味好美凭借在香料和调味品领域的技术积累,稳稳占据了这一领域的主导地位,在此基础上,味好美逐渐向超市和便利店渠道扩展,推出一系列面向普通消费者的调味品。

在包装设计和品类上,味好美展现了惊人的适应能力,红色主调的瓶身、贴近中国消费者的产品口味,甚至让不少人误以为它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产品牌。

与此同时,味好美深耕电商渠道,在天猫、京东等平台开设官方旗舰店,通过直播带货和短视频营销吸引年轻消费者。

这样线上线下的全方位布局,让味好美实现了快速的市场渗透,无论是餐饮行业还是家庭餐桌,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另外就是资本的力量,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味好美拥有强大的融资能力,这为它在中国市场的研发、生产和渠道拓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

这种资本运作的优势,是坚持“不上市”原则的老干妈所无法比拟的,通过持续的投入,味好美不仅能不断推出新品,还能快速开拓新的产品线。

比如番茄酱、甜辣酱、黑胡椒酱等多种细分品类,而这些品类的成功,进一步巩固了它在中国调味品市场的领先地位。

当然,味好美并不是中国市场上唯一一个被“误认”为国货的外国品牌,在调味品行业,类似的案例比比皆是。

像是太太乐鸡精,早在2000年就被日本味之素公司收购,李锦记这个起源于广东的百年品牌,现在的背后也站着一家美国食品巨头。

它们共同的特点是,在品牌本土化的同时,牢牢把握了产品品质和消费者需求,这些品牌的崛起背后,反映出中国消费者对“本土感”的强烈认同感。

名字要地道、包装要贴近生活、产品要符合中国人口味,这些因素综合起来,造就了这些品牌在中国市场的成功。

不过随着全球化的深入,中国市场正在变得越来越开放,消费者的选择也更加多元化。

本土品牌要想在这种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不仅需要坚守品质,还需要更加灵活的市场策略,创新、渠道、品牌认同,这些都是未来市场竞争的关键。

【结语】

在这场调味品市场的较量中,我们看到了味好美的创新突破,味好美以其本土化策略、多渠道营销和资本运作,实现了品牌的深度渗透,成为中国调味品市场的领跑者。

中国市场的潜力巨大,传统品牌和新兴品牌的竞争将推动行业不断进步,我们更期待民族品牌能够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坚守特色,同时不断创新在这片充满机会的市场上迎来更加辉煌的未来。

参考资料:

福布斯在2023年2月8日关于《福布斯发布2023全球区块链50强,蚂蚁、百度、建行等中国企业上榜》的报道

青年报在2012年4月20日关于《味好美发布“2012中国流行风味预测”》的报道

金融界在2022年1月29日关于《味好美2021财年全年净利7.63亿美元,同比增长1.54%》的报道

0 阅读:0

小彭的灿烂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