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义
健康养老行业是指为老年群体提供健康管理、护理服务、生活照料、康复治疗、精神慰藉、社会参与等一系列服务的产业。该行业涵盖医疗保健、康复护理、生活辅助设施、心理健康服务以及养老地产等多个领域,旨在满足老年人群体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和生活需求,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
二、分类
健康养老行业的快速发展,是应对全球老龄化趋势的重要产业。随着老年人口比例的不断增加,如何为老年人提供全面、科学、便捷的养老服务成为社会面临的重要课题。健康养老行业不仅涵盖传统的医疗和护理服务,还逐渐融入健康管理、智能科技、精神慰藉等多元化内容,以全面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以下将从多个角度对健康养老行业进行深入细分和分析。
(一)健康养老行业的背景和发展现状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纷纷将目光聚焦于养老产业。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显示,全球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在2050年预计将达到20亿,占全球人口的22%。在中国,老龄化的趋势同样不容忽视,2020年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已达到13.5%。人口老龄化催生了健康养老需求的快速增长,促使相关政策、科技创新和市场供给逐渐成熟,推动了健康养老行业的崛起。
健康养老行业不仅仅是为老年人提供生活护理服务,而是以“健康”为核心,贯穿老年人的医疗保健、生活支持、心理健康等多个方面。近年来,智慧养老、医养结合、康养地产等新兴业态在政策和技术的推动下不断发展,传统的养老服务模式正在向多元化、智能化、个性化的方向转型。
(二)健康养老行业的细分领域
1、医疗服务
医疗服务是健康养老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体检、慢性病管理、康复治疗等方面。老年人常面临慢性病多发、功能退化等健康问题,因此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尤为迫切。
老年人专门体检服务通过定期的健康评估,能够早期发现疾病风险,为预防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而慢性病管理则是确保老年人健康水平稳定的重要手段,针对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并心脑血管疾病等),医疗机构提供定期监测、药物管理、健康指导等一体化服务。康复治疗则主要帮助老年人恢复身体机能,包括术后康复、运动康复、物理治疗等。
近年来,许多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合作,推出“医养结合”的服务模式,将医院的医疗资源与养老机构的日常护理相结合,既满足了老年人的医疗需求,也提高了养老服务的质量。例如,一些养老院内设有医疗站,配备专业的医疗人员,能够随时为老年人提供紧急医疗服务和日常保健咨询。
2、护理服务
护理服务是健康养老行业的核心,涵盖生活照护、疾病护理、康复护理等内容。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生活自理能力逐渐下降,许多老年人需要长期或短期的护理服务。护理服务可以根据老年人健康状况和需求分为不同类型:
专业护理机构:这些机构主要为需要长期护理的老年人提供全面的照护服务,包括饮食、个人卫生、药物管理、日常活动帮助等。这类机构一般配备有专业的护理人员,能够提供高水平的护理服务,特别适合失能、半失能老年人。
居家护理:对于能够在家中生活的老年人,居家护理服务提供者上门为其提供个性化护理服务,如协助洗澡、穿衣、用餐、服药等。居家护理服务不仅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也能够让老年人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熟悉感。
日间照护:日间照护中心为老年人提供日常照料和康复训练,老年人白天在中心接受服务,晚上返回家中。该模式适合有家庭照料支持的老年人,能够帮助减轻家属的照护压力,同时保障老年人得到专业的护理。
在护理服务中,个性化护理越来越受到重视。每位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和生活需求不同,护理服务的提供应当根据老年人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并定期进行评估和调整,以确保老年人获得最适合的照护服务。
3、康养地产
康养地产是近年来兴起的养老新模式,主要是为老年人提供一个兼具养老和康复功能的居住环境。这类地产项目通常设立在风景优美、空气清新、交通便利的地方,且配备医疗机构、康复中心、生活辅助设施等,旨在为老年人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
康养地产项目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养老社区:这些社区为老年人提供独立或半独立的居住环境,同时配备有医疗保舰文化娱乐、生活辅助等设施。养老社区不仅仅是一个居住场所,更是一个融入了健康管理、社交活动、休闲娱乐的综合服务平台。
康复中心:康养地产中的康复中心主要为老年人提供术后康复、慢病康复、理疗等服务,帮助他们恢复身体机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综合服务中心:康养地产项目中通常设有综合服务中心,提供生活照料、健康管理、心理辅导、法律咨询等一站式服务,满足老年人多方面的需求。
康养地产的发展契合了老年人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不仅提供了一个安享晚年的居住环境,也通过丰富的配套设施和服务,为老年人带来了全方位的健康保障。
4、健康管理
健康管理在健康养老行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老年人的身体状况随着年龄增长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健康管理旨在通过健康评估、监测、干预等手段,预防疾病的发生或减缓疾病的进展。
健康管理服务包括:
健康评估:通过体检、健康问卷、医学检测等手段,全面了解老年人的身体状况,评估其健康风险。
健康监测:使用智能设备实时监测老年人的健康数据,如血压、血糖、心率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进行干预。
营养管理:根据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提供科学的营养建议和个性化的饮食方案,帮助老年人维持均衡营养。
运动康复:为老年人制定合理的运动计划,通过适量的运动锻炼提高其身体机能,增强免疫力。
健康管理不仅是针对疾病的治疗,更加注重的是疾病的预防和健康的维护。通过健康管理,老年人能够保持较高的生活质量,延缓衰老过程。
5、智慧养老
智慧养老是健康养老行业中的新兴业态,主要通过信息技术、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提高养老服务的智能化、信息化水平,提升服务效率和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智慧养老的核心是利用智能设备和系统,为老年人提供便捷的生活和健康管理服务。例如:
智能护理床:能够根据老年人的体位变化自动调节姿势,减少卧床压力,预防褥疮,还可以实时监测老年人的身体指标,及时预警。
远程医疗:老年人通过远程医疗设备可以随时与医生沟通,进行健康咨询、疾病诊断、药物指导等服务,特别适合行动不便的老年人。
健康数据监测:智能穿戴设备可以24小时监测老年人的血压、心率、步数等数据,并通过数据分析及时发现健康问题。
智慧养老不仅提升了服务的便捷性,也为老年人的健康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随着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智慧养老将在未来成为健康养老行业的重要方向。
6、精神慰藉和社会参与
老年人不仅需要身体上的健康照护,还需要精神上的关怀和社会参与。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容易出现孤独感和抑郁情绪,因此提供精神慰藉和促进社会参与是健康养老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娱乐活动:养老机构或社区组织定期开展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如书法、绘画、歌舞、手工制作等,帮助老年人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缓解精神压力。
心理健康服务:提供专业的心理健康咨询服务,帮助老年人疏导情绪,解决心理问题,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社交平台:搭建老年人社交平台,鼓励他们参与社交活动,增强归属感和幸福感。
三、健康养老行业特征
健康养老行业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征:
(一)服务需求多样化
健康养老行业涉及老年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基础的医疗护理服务到生活照料、心理慰藉、康复治疗、健康管理等。这种多样化需求导致了行业内服务内容的广泛性,涵盖了医疗、护理、地产、科技、文化等多个领域。随着老年人群体对健康和生活品质要求的提高,个性化、定制化的服务模式也应运而生,进一步推动行业的精细化发展。
(二)持续性和长期性
健康养老服务的需求具有长期性特点。老年群体的健康问题大多属于慢性并长期护理和康复需求,服务周期长且持续不断。养老行业因此不同于其他行业,用户粘性较高,老年人一旦选择某类养老服务或机构,往往会长期依赖,形成稳定的客户群体,这也为行业提供了稳定的市场需求。
(三)政策导向强
健康养老行业受政府政策影响较大,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养老政策直接推动了该行业的发展。例如,国家在医疗保险、养老补贴、税收优惠等方面的政策支持,能够帮助健康养老服务提供者降低运营成本,并提升老年人的支付能力。同时,政府的政策规划在行业规范、标准制定、市场准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使得健康养老行业的政策导向性较为明显。
(四)专业性要求高
健康养老行业涉及到医疗、护理、心理健康等方面的专业服务,因此对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资质要求较高。特别是医疗服务、护理服务等直接关系到老年人的生命健康,相关机构需要严格遵守行业标准,确保服务质量。此外,健康管理、康复治疗、心理咨询等领域也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术支持,进一步提升了行业的专业性门槛。
(五)科技融合显著
随着信息技术、物联网、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智慧养老成为健康养老行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设备、远程医疗、健康监测、老年人数据管理系统等技术手段广泛应用于养老服务中,提升了服务的便捷性和效率。例如,智能穿戴设备可以实时监控老年人的健康数据,养老机构则通过智能化系统提供个性化服务方案。
(六)服务体系复杂
健康养老行业服务体系庞大且复杂,涵盖了从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到机构养老等多种形式,并根据老年人不同的健康状态提供多层次的服务。例如,健康状态良好的老年人更倾向于选择居家或社区养老,而健康状况不佳或需要长期护理的老年人则可能选择机构养老。这种多层次的服务体系使得行业的服务网络更加复杂,需要协调多个服务提供者和机构共同完成养老服务的链条。
(七)市场潜力巨大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健康养老行业的市场需求持续扩大。特别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国家,老年人群体的消费能力逐渐增强,健康养老的需求不仅仅局限于基本生活照料,更多的是对高品质健康服务的追求。由于老年人群体的规模庞大且仍在持续增长,健康养老行业面临着巨大的市场机遇。
(八)社会关注度高
老龄化社会问题是全球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因此健康养老行业得到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媒体、政府、学术界和公众都密切关注这一行业的动态发展和创新模式。同时,随着老年人健康和生活质量问题日益受到重视,社会各界在资源投入、资金支持和技术研发等方面,积极推动健康养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九)金融支持和资本进入
健康养老行业由于其庞大的市场前景,逐渐吸引了大量资本进入。养老地产、养老保险、健康管理等领域已经成为资本市场的新热点。许多投资机构和金融服务公司也开始关注并开发专门的养老金融产品,为养老行业提供资本支持。这种资本的进入有助于推动行业的快速扩展和服务质量的提升。
(十)文化和地域差异性
健康养老行业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具有显著的文化和地域差异性。由于各地的社会文化、生活习惯、养老观念不同,养老服务的需求和模式也会有所不同。例如,西方国家更加注重老年人独立生活的能力,机构养老模式相对普遍;而在东亚国家,家庭养老的观念较为深厚,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模式较为常见。因此,健康养老行业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文化特点和需求进行差异化的服务设计和推广。
(十一)伦理和道德要求
由于健康养老行业直接关系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行业中的伦理和道德问题尤为突出。养老机构和服务提供者需要遵循严格的道德准则,确保老年人在接受服务时能够获得尊重、关怀和隐私保护。同时,政府和社会对养老行业的监督和管理也在逐步加强,以确保行业的健康发展,杜绝虐待老人等负面问题的发生。
健康养老行业是一个多元化、复杂性和专业性高度集成的行业,涵盖了医疗、护理、地产、智能科技等多个领域。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该行业的市场需求和发展潜力巨大。在政策支持、科技创新和资本推动下,健康养老行业正向着智能化、个性化、高质量服务方向快速发展。未来,随着老年人口的持续增加,健康养老行业将在全球范围内继续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并逐渐成为支撑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
四、健康养老行业行业政策环境
2024年2季度,政策主要加强养老机构监管,促进养老机构和服务提供商提升服务质量,形成良性竞争环境。一是将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试点范围扩大至全国,支持金融机构提供优惠贷款,降低融资成本,推动增加普惠养老服务供给。二是规范养老机构预收费,遏制行业内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市场秩序。三是首次在全国层面专门对发展农村养老服务作了总体性、系统性部署,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一)《关于延续实施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有关事宜的通知》
2024年4月29日,央行、发改委、工信部、民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延续实施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有关事宜的通知》,将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试点范围扩大至全国,并将支持范围扩大,支持金融机构提供优惠贷款,降低融资成本,推动增加普惠养老服务供给。实施时间至2024年末。根据《通知》,此次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支持范围扩大至公益型、普惠型养老机构运营,居家社区养老体系建设,纳入目录的老年产品制造等。
点评:
通过降低融资成本、增加服务供给、推动居家社区养老体系建设和促进老年产品制造业发展等多方面的措施,该政策将有助于提升健康养老行业的整体水平。养老机构和服务提供商将有更多的资源和动力去提升服务质量,形成良性竞争环境,利于行业高质量健康发展。
(二)《关于加强养老机构预收费监管的指导意见》
2024年5月10日,民政部、发改委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养老机构预收费监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规范养老机构预收费,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意见自2024年10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
《指导意见》共4部分14项,界定了预收费的内涵,将养老服务费、押金和会员费全口径纳入监管;明确了收取要求,限定了养老服务费最长收取时限和押金最高预收额度,列出了会员费收取的“负面清单”情形等;强调了使用用途,防止养老机构成为敛财平台;强化了多元监管,提出了预收资金分类管理、风险隐患分类处置的要求等。
根据《指导意见》,养老机构采用预收费方式的,应当在服务场所、门户网站等显著位置公示预收费项目、标准等信息,并向负责监管的民政部门报送。养老服务费预收的周期最长不得超过12个月,对单个老年人收取的押金最多不得超过该老年人月床位费的12倍;养老机构不得超过床位供给能力承诺服务,确保交费的老年人总数不得超出其备案床位总数,预收费用总额不得超出其固定资产净额;养老机构不得以承诺还本付息、给予其他投资回报等方式,诱导老年人或者其代理人交纳预收费;会员费不得用于非自用不动产、有价证券、金融衍生品等高风险投资。对符合服务协议约定退费条件的预收费用,养老机构应当按照约定及时退费,不得拒绝、拖延。
点评:
政策限定了养老服务费的收取周期和押金的最高预收额度,避免养老机构利用高额押金和长期预收费用进行非法集资或挪用资金。将有效遏制行业内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市场秩序。有助于促进健康养老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提高整体服务质量。
(三)《关于加快发展农村养老服务的指导意见》
2024年6月,民政部、中国残联等21部门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农村养老服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就深入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发展农村养老服务作出安排部署。
《意见》指出,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集体互助、家庭尽责,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强化农村基本养老服务供给,着力提高农村养老服务质量水平,为加快推进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成熟定型奠定坚实基础。到2025年,农村养老服务网络进一步健全,每个县(市、区、旗)至少有1所以失能照护为主的县级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省域内总体乡镇(街道)区域养老服务中心服务覆盖率不低于60%,互助养老因地制宜持续推进,失能照护、医康养结合、助餐、探访关爱、学习娱乐等突出服务需求得到有效满足。
《意见》要求,拓展县级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功能,推进乡镇(街道)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增加村级养老服务点,引导提升县域养老机构资源使用效能。要提升农村养老服务质量水平,加强服务安全监管,推进医养康养相结合,提高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养老服务水平。要健全农村养老服务工作机制,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作用,激发村集体和村民发展养老服务内生动力,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要强化农村养老服务支撑保障,合理规划建设服务设施,建立健全多元投入机制,提高服务资源利用效率,强化农村老年人养老保障能力,提升农村养老服务可及性。
《意见》的发布是对中国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的一次全面升级,并对残疾人的特殊需求提出相应举措,体现了国家对特殊群体的重视及支持。《意见》强调提升农村养老服务质量水平,支持县级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根据需要设置失能或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加强护理型床位建设;推进医养康养相结合;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妥善解决包括农村失能老年人在内的广大失能人员长期护理保障问题;提升农村养老服务可及性,面向农村留守、高龄、失能、重残等老年人群体,建立探访关爱和应急救援服务机制。
点评:
我国是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具有总量多、速度快、应对难等显著特征。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我国老龄化水平城乡差异明显。从全国看,农村60岁及以上老年人的比重为23.81%,比城镇高出7.99个百分点。根据第五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农村老年人在年龄结构、空巢率、健康状况等指标均较城镇更加严峻,在经济收入水平和养老服务费用承受能力等方面均与城镇差距较大,许多地方村庄空心化、农民老龄化、老年农民工返乡现象比较突出,城乡老龄化差距正在不断拉大,农村老龄化程度更高、形势更紧迫。《意见》首次在全国层面专门对发展农村养老服务作了总体性、系统性部署,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供重要政策引导,为加快推进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成熟定型奠定坚实基础。
四、行业重大事件及影响分析
(一)国家发改委将推动专业化养老机构下沉社区
2024年4月17日,国新办就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举行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表示将围绕扩大增量、优化存量、提高质量三个方面不断改善“一老一小”服务:
一是扩大增量。2024年,我国还将进一步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的支持力度,重点支持“一老一小”设施服务体系的建设。国家发改委还将通过以投资带机制,推动专业化养老机构下沉社区,让人民群众能够就近就便享受养老服务。
二是优化存量。国家发改委将组织各地实施一批专业化、规模化的医养结合项目,带动提升养老服务的整体水平。同时,为有效解决托育供给不足与幼儿园资源富余的现实问题,并且还将会同有关部门,着力推动各地统筹配置“0-6岁”育幼服务资源,通过支持生源减少的幼儿园整体转型或者发展托育服务等方式,促进“0-3岁”和“3-6岁”服务供给的有序衔接。
三是提高质量。国家发改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做好政策落实。同时,为进一步推动托育服务水平的提升,还将与有关部门一起组织实施托育机构质量评估工作,真正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让人民群众获得更好的服务。
点评:
通过组织实施专业化、规模化的医养结合项目,将医疗资源与养老服务相结合,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的支持力度,推动专业化养老机构进入社区,将为健康养老行业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空间,促进健康养老行业的健康发展。
(二)《中国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报告(2023年)》发布
2024年5月24日,由中国老龄协会指导,中国老龄产业协会、新京报社联合举办的第二届老龄产业发展论坛在京开幕。本次论坛主题为“银发经济的市场机遇与发展趋势”。论坛上,中国老龄产业协会发布了《中国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报告(2023年)》。
报告针对智慧养老产业面临的供需不匹配、管理碎片化、市场化运作不健全、人才供给不平衡的问题,报告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在完善政策方面,报告建议,首先应建立老年人信息库,提供精准服务。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和医疗机构应实现数据互联互通,确保数据安全共享。同时,深入挖掘行业数据,主动为老年人提供服务,并在开放与安全之间取得平衡。实施信用管理,确保数据合理使用,加强平台数据监管。各地应根据地方差异,出台扶持政策和标准,推动智慧养老产业发展,逐步从政府财政补贴转向市场融资。
在健全市场化运作机制方面,报告建议,建立养老服务需求动态监测机制,及时关注需求变化,调整供给内容。智慧养老产品操作应简单易用,企业需加大宣传和技能培训力度,消除老年人使用障碍,提高满意度。
在注重人才培养方面,报告建议,完善就业福利待遇,提升智慧养老人才的社会地位,推动多元化发展。养老服务企业应提供培训成长空间,提升职业吸引力,构建国家和地方的考核激励体系,给予财政补贴。完善从业人员资格审核和服务质量监督制度,建立黑名单,禁止行为不端人员从事养老服务。
点评:
随着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在智慧健康养老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将迎来快速发展。报告提出的建议将有助于推动智慧健康养老产业的创新和发展。报告建议建立养老服务需求动态监测机制,有助于企业更好地把握市场需求,调整供给内容,实现供需平衡。此外,智慧养老产品操作应简单易用,企业需加大宣传和技能培训力度,将有助于提高老年人的使用满意度,促进智慧养老产品的普及。
(三)2024年京津冀民政事业协同发展重点合作任务敲定 推进养老服务协同
2024年6月17日,京津冀民政事业协同发展第八次联席会议在津召开,会上,京津冀三地民政部门签订《2024年京津冀民政事业协同发展重点合作任务清单》。
根据任务清单,今年,三地在养老协同方面,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京津冀养老服务协同发展的实施方案》《关于推进京津冀养老政策协同的若干措施》《京津冀养老服务人才培训协同工作方案》,推动《养老机构老年人心理评估规范》《家庭养老床位服务规范》等标准编制工作,以及京籍老年人入住京津冀三地养老机构合同网签工作。推动京津冀养老企业等经营主体对接合作,促进企业之间建立合作机制,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组织三地民政部门和养老机构(企业)开展互访考察,举办第二届北京养老服务行业发展四季青论坛和第二届国际(天津)养老服务业博览会暨京津冀资源对接会。健全京津冀养老服务人才培训培养常态化工作机制,举办第二期京津冀养老服务人才线上培训。遴选京津冀优秀职业院校和养老机构,联合建立养老服务人才实训基地和见习基地。联合卫生健康、中医等部门,召开京津冀医养协同交流座谈会,共同推动北京市医疗机构与有内设医疗机构资质的津冀养老机构协作。拓展远程协同服务范围,逐步将具备条件的河北省养老机构纳入北京市医养结合远程协同服务平台。
点评:
联合卫生健康、中医等部门,推动北京市医疗机构与有内设医疗机构资质的津冀养老机构协作,以及拓展远程协同服务范围等措施,将进一步深化医养结合模式。拓展养老服务市场,激发市场的活力和创新力。通过推动京津冀养老企业等经营主体对接合作,将促进三地养老资源的优化配置。可以避免资源浪费,还能通过企业间的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提升整个区域的养老服务水平。
五、健康养老行业运行情况
随着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继续推进,以及可供广大老年人选择的养老服务方式越来越丰富,我国养老服务和社会福利、慈善事业正在加快发展。
(一)市场规模
截至2024年2季度末,全国养老机构40538个,较上年末下降226个。养老机构数量上呈下降趋势。
(二)养老需求分析
1、经济情况
2024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733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5.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3%。随着低基数效应的消退,上半年居民收入增速有所回落,与今年一季度相比,名义增速和实际增速分别回落0.8和0.9个百分点。分城乡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561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4.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272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6.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和实际增速分别快于城镇居民2.2和2.1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由上年同期的2.50降至2.45。
2、社会情况
(1)个人养老金制度
中国的养老体系,目前主要是三大支柱。第一支柱是基本养老保险,第二支柱是补充养老保险,第三支柱就是个人养老金。政府工作报告在2024年工作任务中提及将在全国范围推广个人养老金制度。虽具体时间仍未公布,但这是试点运行一年多后,官方首次明确个人养老金制度将在全国范围推广。
到2024年,个人养老金制度已经试点一年,目前也初步获得社会认知,居民对于制定和落实养老规划的需求也有了显著的提升。开户人群中,主要以34-43岁、已婚已青、本科学历为主;月收入主要集中在8K-20K之间;从职业上看,管理人员、技术/研发和其他专业人士占比较高。
随着居民对养老财富规划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养老投资方式也越来越多种多样。目前主流的养老投资方式有银行存款、银行理财、商业养老保险、基金、个人退休金、股票、房产等等。但从投资意愿来看,选择银行理财、养老保险、基金作为养老诸备金融工具的比例较高,保守的养老储备方式占主导地位基中,银行理财占比47%,养老保险占50%、基金占比4%。
(2)银发经济市场规模
全国落地个人养老金制度之外,政府工作报告在2024年工作任务中提出,将加强老年用品和服务供给,大力发展银发经济。
从全球范围来看,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7%以上的国家/地区超过120个。
同样,中国老龄化人口问题也在不断加剧,主要特征就是:“老得快”和“未富先老”。和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第七次人口普查的老年人口占比就上升了5%以上,意味着中国已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到2050年将会处于超老龄社会。可见,日益增长的老年人口规模无疑是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为整个“银发经济”市场潜力的迸发奠定了基础。
2023年,“银发经济”市场规模有7万亿元,预计到2035年规模将达到19万亿元,接近总消费的三成,占到GDP总量的10%。
现阶段,国内主流的养老模式是“9073”也就是90%居家养老、7%社区养老、3%机构养老。居家养老是最主要的养老方式,而与之对应的适老化改造(为适应老年人养老生活而进行的改造)就成了重点方向。
第七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现在有2.6亿的老人,其中2.3亿都是通过家庭照顾和社会化服务支持来安度晚年。目前在居家适老化改造方面,支付端、市场端、应用端、服务端已经呈现出了四个大的趋势:①在支付端,未来付费端需要进一步扩大,从老年客群再到子女,逐步覆盖到整个老年家庭;②在市场端,未来的改造项目会逐渐面向市场,形成“市场化购买为主,政府服务为辅”的机制;③在应用端,智能化和物联网技术将为老年群体塑造更加健康安全、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在服务端,产品+服务”是未来家庭适老化改造的商业模式。
此外,银发经济也会为医疗产业的发展注入新动能,一类是老年用品产品。以营养保健品为例,银发群体对于保健品的消费意愿正在不断提升。相比2022年上半年,2023年上半年淘系平台的心血管保健品、消化道营养品和深海鱼油产品均有80%以上的增长速度。健康促进类产品也有比较大的市场规模。2022年我国康复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为511亿元,同比增长13%以上。随着养老产业的升级,相关的疗养类、监测类、护理类、康复类等医疗器械将会迎来更大的市场机遇。
(3)养老细分产业
①养老设施
随着核心城市人口老化加快,各大城市加快养老设施建设成了必然。但不管是大型养老社区,还是社区嵌入式养老设施,在大城市建设都必须面对土地、租金价格高,土地稀缺的问题,缺乏空间成了制约城市养老设施建设的重要因素。
养老发展缺乏廉价物业空间,而地产下行又导致了大量存量用房的空置,这种资源错配的情况是可以通过政策去抹平的。2024年5月和6月,深圳市通过《深圳市关于促进和规范利用既有房屋改造为养老服务设施试点工作指引》,明确了改造条件、工作职责和实施路径,推动了社区空置房屋的整合利用,简化了审批流程,鼓励了社会力量的参与;浙江省则通过《浙江省推进存量资源改建养老服务设施操作办法(试行)》,提出了标准化、规范化的操作指引,明确了存量设施和养老设施的适用类型,以及通过城市更新和临时改变建筑用途两种方式实施改造的具体路径;河北省的《河北省支持康养产业发展若干措施》则提到了多方面助力房地产项目转型发展康养产业,支持闲置商业等场所改建养老服务设施。从这三地近期的政策走向看,未来通过“化闲为老”高效利用闲置房屋、商业等场所发展养老服务设施,是我国解决养老服务供给与养老需求不匹配问题的重要举措,必然会在全国主要城市推广。
②养老项目
2024年5月-6月,太保家园、泰康之家、欣岳年和物产中大金石都有新项目开业,复星康养、中海锦年康养等则各自与不同大学达成新的合作。其中,太保家园新项目落地苏州,这是中国太保在长三角区域继杭州、上海普陀、上海崇明、南京社区开业后,预计投入运营的第五家养老社区。该项目位于吴中太湖新城,设计约340套房间、590张床位,计划2024年底完成验收交付,2025年上半年投入运营。
中信集团旗下的中信养老对外披露了其部分重点经营数据。截止目前,中信养老用于老年人长期居住的开放床位数约为2300张,涵盖7个项目,入住的人数超1300位,入住率接近60%。从收费看,中信养老旗下护理院每月的单床收费在7000-11000元/月,护理型养老机构的护理床位,单床收费在8000-13000元/月。收费相对高昂,主要面向中产阶级以上的家庭。
从目前的市场来看,以光大养老为代表的国央企,和以九如城为代表的民企都在参与公建民营的普惠性项目建设,中信养老则尚未涉足到这一方面,其主要目标仍是市场化经营。
公建民营的目的是普惠,是对民生的基本保障,这是政府推动公建民营养老项目落地的前提,与市场化经营有一定的距离,床位和服务费难以进行市场化定价。
从实现目标来看,社会资本参与公建民营项目主要是为了控制成本,特别是庞大的土地、租赁、物业建设等成本,在此基础上去赚取运营利润;而政府的目标则希望利用民营的灵活和高效,带来更好的服务,同时控制财政支出。
对于连锁养老企业而言,参与公建民营项目的经营是需要牺牲价格的灵活性的,但在品牌打响之后,能迅速扩大公司运营的项目和床位数,以此在某些发达地区形成规模效应,实现薄利多销。
(4)养老模式
养老产业是指以养老服务为核心的综合性体系。养老服务产业作为养老产业综合体系的核心部分,其发展程度对于养老产业有着深远影响。参考服务内容和养老场所,现阶段国内养老可以分为三种模式,分别为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
①居家养老
居家养老是以家庭为核心,以信息化平台为支撑,为与子女共同居住或独自居住的老人提供居家的服务内容,是目前大多数老年人养老的主要方式。该方式适合具有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生活成本较低,老人可以居住在熟悉的环境中,无需更换居所。居家养老占据养老服务体系中的基础性位置,提升潜力和发展空间较大。
随着新技术不断创新变革,智能养老平台在养老服务领域中应运而生,这种模式多为各地政府主导的智能养老产品或平台,通过采集老人数据进行分析,应用于老人独居、医养结合等多种场景。智能养老平台整合了线上、线下资源,实现了养老服务供给资源的集约化管理和供需有序衔接,包括老人健康信息建档和监测、提供每日膳食搭配方案、挂号预约等功能。有机构预测2025年我国智慧养老市场规模将达到15.6万亿元。
上门服务主要是由专业护理人员定期上门为老人提供助餐、助浴、心理疏导、康复训练、医疗护理或健康检查等服务,满足了习惯于传统居家养老但又缺乏子女照顾老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大幅提升了老年生活品质。
②社区养老
社区养老是指依托社区公共资源,由社区的有关服务机构和人士为基本生活自理能力较弱或没有与子女共同居住的老人提供托老服务。这种模式吸收了居家养老和社会养老的优点和可操作性,把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最佳结合点集中在社区。是针对我国社会转型期在21世纪上半叶所面临的巨大老龄化问题提出的一种新型养老方式。
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以提供上门服务和社区日间照料、社区老年活动中心、社区老年食堂、家政服务、紧急援助等为主要形式的养老服务机构。目前常见的是以社区机构发起组织设立的老年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或者以加盟连锁、合作经营、托管经营、指导运营等方式管理的养老机构,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社区养老往往不需要老人离开自己最熟悉的居家环境,可以自行前往社区机构接受服务,方式较为灵活。
③机构养老
机构养老是满足活力老人、失能、半失能、失智老人的日常生活所需服务,这种方式较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相比成本较高,老人需要集中在机构里养老,能够享受到全面、丰富、专业化的配套设施和服务。
医疗+养老,医养结合模式是将健康检查、康复治疗、失能及半失能人群照料、临终关怀等服务与养老相融合。医养结合免去了老年人群多次往返于医院和家庭看病就医的负担,在保证养老生活的前提下又增加了医疗保障,这种模式迎合了众多家庭的切实需求,所以市场上优质的医养机构往往面临一床难求的现状。
地产+养老,主要是以地产为载体,以养老产业为配套的一种新兴地产形式。相比传统住宅来说,这类模式养老设施配套齐全,住宅配有适老化设施,在社区内便可享受康养服务,是和传统地产业在功能组合与产品形态上的渗透和互动。除了一些大型房企例如万科、保利,尝试参与到养老产业以外,还出现了一批专门做养老社区的地产公司,例如上海亲和源老年公寓。
保险业+养老,是指老年人通过购买指定种类及金额的保险产品即可获得养老社区入住资格的模式,一般面向高净值客户。保险公司利用其规模大、周期长的保险资金来投入到自营的养老社区,与前端的保险销售形成完整养老闭环,重资产布局养老地产,轻资产覆盖养老运营。
旅游业+养老,随着季节变化,老年人选择不同的地方旅游养老,这种方式跨越了地域限制,形式常见为集旅游休闲、康养服务、文化娱乐的综合体,需要休闲度假环境和优质服务内容作为支撑。
六、健康养老行业主要风险
(一)宏观经济超预期下行
当前随着周期性因素减弱以及经济活动进一步趋向其潜在水平,2024年年初各种不同的经济势头在一定程度上收窄了各经济体的产出差异。服务业价格通胀正阻碍降通胀取得进展,这使得货币政策回归常态的过程更加复杂。因此,在贸易紧张局势升级和政策不确定性加大的背景下,通胀的上行风险有所增加,导致利率可能在甚至更长的时间维持在更高水平。若全球经济步入深度衰退,或将拖累我国经济与金融市场走势,导致我国社保基金投资收益下滑,加重养老金收支压力。
(二)政策实施不及预期
一方面,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且尚无向好势头,老龄化情况持续恶化或将导致人口红利加速消失,进而影响我国延迟退休政策实施预期。另一方面,延迟退休政策对财政、就业、人口等方面具有一定负面影响,同时舆论对延迟退休存在一定反对声音,对政策的推进造成影响。
(三)人才短缺风险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我国老年人需求结构正在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居民的养老护理需求更趋专业化、个性化,需要多元化、多层次的护理服务。这对从业人员的技能、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而现有养老护理人员存在年龄大、学历低、专业能力不强等问题,难以匹配需求。
七、银行授信建议
银行业制定健康养老行业的授信建议时,需充分考虑该行业的特征和发展趋势,制定合理的授信策略和风险控制措施。以下为针对健康养老行业的授信建议,涵盖目标企业的选择、区域授信策略、授信策略及风险控制措施。
(一)目标企业的选择
银行在为健康养老行业提供授信时,应注重以下几类企业:
综合型健康养老服务提供商:这些企业通常具有较为成熟的服务体系,涵盖医疗、护理、健康管理等多元化服务,业务广泛且稳定,能够满足老年人多层次的需求,具有长期发展的潜力。此类企业通常在行业内拥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和客户忠诚度,抗风险能力较强。
康养地产开发商:康养地产项目是当前养老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开发以健康管理和养老服务为核心的综合性社区项目的开发商。银行应选择具备长期项目开发经验、土地储备丰富、财务稳健的康养地产企业,并关注其与医疗机构、护理机构的合作情况。
智慧养老技术企业:科技在健康养老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银行可以选择那些专注于研发智慧养老产品和服务的企业进行授信。这些企业包括提供智能护理设备、远程医疗技术、健康监测系统的科技公司。银行可以关注该类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专利储备、市场占有率等指标。
具有政策支持的养老机构:银行在授信时应关注国家重点扶持的养老机构或具备较强社会影响力的企业。这些机构通常得到政府的财政支持或税收优惠,项目资金风险较低,授信相对安全。
(二)区域授信选择
区域选择应结合该地区的老龄化程度、经济发展水平、政策支持力度等因素:
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地区:银行可以优先选择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地区进行授信。例如,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一些内陆经济较为发达的省市,老龄化问题较为严重,对健康养老服务的需求旺盛。这些地区的市场潜力大,行业企业发展稳定,适合长期授信合作。
政策支持力度较大的地区:一些地方政府出台了专门的养老产业支持政策,如财政补贴、土地优惠、税收减免等,银行可以重点关注这些地区的健康养老项目。例如,国家或地方政府设立的养老服务试点地区,银行在这些地区进行授信的风险较小,且更容易获得政府的配套支持。
经济发达且养老需求强烈的地区:例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经济发达地区,这些城市不仅老龄化程度高,且居民支付能力强,对高端健康养老服务的需求明显增加。银行可以重点关注这些区域内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养老服务企业。
(三)授信策略
灵活的授信额度和期限:根据健康养老行业企业的不同类型,银行应制定灵活的授信策略。例如,针对康养地产开发项目,银行可以提供中长期贷款,期限可以根据项目的开发周期灵活设置;而对于智慧养老技术企业,银行可以提供短期授信支持其技术研发和市场推广。
组合授信产品:银行可以为健康养老行业企业设计一揽子金融服务,包括流动资金贷款、项目贷款、信用证、融资租赁等多种授信工具,满足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资金需求。特别是针对大型康养地产项目或养老机构建设,银行可以考虑提供融资租赁服务,支持养老设备采购。
贴合政策的授信模式:健康养老行业高度依赖政府政策支持,银行可以通过与地方政府合作,为具有政府背书的养老项目提供专项贷款。同时,银行可以重点关注养老产业扶持基金、专项债等政府支持的融资渠道,与地方政府联动,共同为行业企业提供更具灵活性的资金支持。
分阶段放款策略:对于康养地产等大型项目,银行应采取分阶段放款的方式,根据项目的进度情况逐步发放贷款,以确保资金使用的合规性与有效性。项目完成不同节点时,银行可以进行实地考察并审核资金使用情况,再决定是否继续放款。
(四)风险控制措施
加强项目尽职调查和风险评估:健康养老行业涉及医疗、护理、地产等多个领域,银行在授信前应对企业的资质、财务状况、项目可行性等进行全面的尽职调查。特别是对于康养地产项目,需详细评估项目的土地储备、开发周期、销售计划等,以确保项目的资金安全。
引入第三方担保或保险机制:银行可以引入第三方担保公司或保险公司参与授信业务,降低资金风险。特别是在健康养老地产项目中,引入第三方担保能够确保项目如期完工并降低延期或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定期资金跟踪与监控:银行在授信后应定期跟踪企业的资金使用情况,特别是大型康养项目和医疗机构项目,需确保资金按计划使用,避免资金挪用或投资不当。银行可以通过定期审核企业的财务报表和项目进度报告,及时发现潜在风险。
审慎的风险缓释措施:健康养老行业存在一定的市场不确定性,银行应设立风险缓释措施,如在授信时要求企业提供不动产抵押、设备抵押或股东连带责任担保等。对于科技类养老企业,银行可以通过知识产权质押、未来收益质押等方式来保障贷款安全。
关注行业政策变动:健康养老行业的政策导向性较强,银行需要时刻关注行业相关的政策变化,尤其是政府的补贴政策、税收优惠以及行业监管要求等。银行应根据政策变化,及时调整授信策略和风险评估方法,以规避政策变动带来的潜在风险。
健康养老行业是一个充满潜力的朝阳产业,但同时也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银行在为该行业提供授信服务时,需要根据行业的特性和发展趋势制定科学的授信策略。通过灵活的授信模式、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以及对目标企业和区域的精确选择,银行能够在支持健康养老行业发展的同时,实现业务稳健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