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一古寺,庙不大,却有武警24小时站岗,有何“过人”之处?

东场的校尉 2024-02-19 05:40:05

北京,这座包容万象的城池,有许多谜一般的传说。

其中,最为深邃莫过于“潭柘寺先成,北京城随后”这句谶语。

潭柘寺,这座长达1700年历史的古寺。

虽与一般名刹无缘,却蕴藏着丝丝不可说的传奇命运。

它座落京西头沟山区,北仰宝珠峰,依山而建,翠竹环抱。

这片充满灵气的土地,因种满柘树而得“潭柘”之名。

潭柘寺,这片古老的圣地。

早在西晋永嘉年间,这里就已初具雏形,当时只是一个叫“嘉福寺”的小庙。

虽无如今“潭柘寺”之名赫赫,却因地灵人杰,香火不绝。

那个年代,世道艰难,百姓们虔心膜拜,祈求庇佑。

简陋的嘉福寺,便成为他们寄托希望的所在。

香客虽寥寥,却因诚心感召,而获得了福报。

曾几何时,这片古土上,只有香客虔诚的足音,缭绕神圣的香烟......

没有太多传奇,却因淳朴质朴而真实持久。

一叶奇遇,铸永恒

靖难之后,天子再度易主。

朱棣定居京师,却难掩夺位不正的窘迫。

若在此地,恐怕百姓们任凭鼓乐喧天,也难以忘怀他踏过的白骨成山。

于是迁都之议,酝酿已久。

新城必须重整山河风水,远离旧京的血雨腥风。

命运的天平终于倾斜,北京这片满载灵气的土地受点,成为储君北狩时留恋不已的地方。

他命心腹姚广孝率先出征,踏查风水地理。

姚广孝北上使命,步履维艰。

他必须在这片陌生之地觅得风水宝地,恰如当年周文王铸鼎于岐山。

否则新京无法动工,他也就罪责难逃。

困惑之际,姚广孝偶遇一位神僧,引他来到潭柘山下小寺祈祷。

两人谈论良久,姚广孝眼前一亮。

原来这座寺院气势非凡,巍峨门楼恰似宫殿。

其规模与构造已然成就,正可借鉴移用于新京。

自此,姚广孝大手笔营造城池,模拟小寺格局打造正阳门、崇文门等城门楼阁。

皇宫之内,亦隐约可窥视山峦轮廓,仿佛那潭柘小寺。

此后,数代皇帝深怜这寺庙啟发之恩,常驾幸临游玩。

由是慢慢发展,竟成御苑一隅,供皇帝散步疗养。

步移景异,四野皆香火人如,仿佛那潭柘片天地。

足见一念灵感,启建都市;

一叶奇遇,铸就永恒。

姚广孝寻得宝地之时,又何曾料想千秋后,这潭柘小寺依旧繁盛不衰?

17世纪,康熙皇帝曾亲临寺中,赐名“岫云”,意在吉祥如意。

然而民间依然沿用“潭柘”的称呼,亲切而朴实。

这亦体现了北京人淳朴质朴的民风,比兴建繁复的宫殿更爱惜这片简陋而神圣的土地。

武警为何驻守于此?

如今的潭柘寺,早已不似当年宁静安详。

武警驻守于此,严密防护,更像一个军事基地。

每当清晨,第一缕晨曦穿过树隙,撒向潭柘寺那片宁静清净。

武警们正迎来一天的巡逻始于此时。

他们整装,检查通讯工具和武器,确保一切就绪。

这已然成为多年以来的规训流程,执行得机械而流畅。

这是守护者的职责,但他们的心,其实无时无刻不守望着那座小小的潭柘寺。

巡逻路线历历在目,他们穿行碎石小道,踏过苍翠欲滴的林间。

两旁翠竹环绕,远处隐约可见殿宇飞檐。

这片清青,与他们森严的武装形成强烈对比,却更显这宁静之地的可贵。

至于为何有武警24小时驻守,有以下2方面原因:

第一、来客尊贵。

潭柘寺这片净土,历来有感召政要名流的魅力。

仅三十公里外就是北京城中心,却像一个世外桃源。

常有各国使节慕名而来,或许是想找到繁华表象背后,这片土地的本真姿容。

他们来到这里,面对千年的香火,都不禁心生敬畏。

世俗的荣辱与得失,似乎顷刻间抛却。

所思所想,都回归到灵魂深处最初的地方。

也正因如此,这里的安保尤为重要。

武警们时刻警惕,确保每一位贵宾的尊严与安全。

第二、潭拓寺有很多重要文物。

1、天降石鱼。

龙王殿的西侧隅,一条巨大的石鱼悬挂于此。

它通体乌黑,长1.7米、重150公斤。

看似生铜所铸,走近细看,表面布满岁月沧桑的痕迹,分明便是千年沉淀过的石头。

敲之有音,铮铮作响,犹如活物一般灵动多姿。

这莫名其妙的石头,从何而来?

这块神奇的石鱼,自有一段传奇故事。

相传,它本是南海龙王贡献玉帝的一条灵鱼。

盘踞天庭瑶池,日浴霞光。

一次大旱,天下人间饥荒成灾,玉帝遂命这灵鱼下凡救苍生。

电闪雷鸣间,一道辉光呼啸而下,群山为之颤动。

潭柘寺僧们奔出一看,竟是条巨大的怪鱼从天降。

次日早晨,已成一条石鱼。

这神奇石头蕴藏天地灵气,对国家兴衰尤为灵验。

敲其鱼身七十有二处,可感应天下南七北六十三省的旱情。

一敲便应声下雨,清脆霏霏。

正是这份神秘感应之力,从根本上解决干旱灾害,使国泰民安、水旱从人。

也使这片香火弥漫千年不断,波光潭月,银色世界。

故事最终回归宁静,化为润物无声的磐石。

我们又何尝不是这颗磐石,在这尘嚣世界,默默守望和守护?

2、公主拜砖。

潭柘寺观音殿内,放眼望去金碧辉煌。

唯有殿角一块陈旧青砖异常醒目,两只脚印清晰可见,轮廓分明犹在。

这便是馳名遐迩的“公主拜砖”,蕴藏一段凄美佳话。

她本是锦衣玉食的蒙古公主,却在荣华富贵中品尝到滔天苦难。

眼看着父亲忽必烈旗下的铁骑,蹂躏烧杀无数生灵。

那样的残暴与噩梦,日复一日灼烧公主的心。

终于在某个雨夜,她带着一身伤痛,来到小小的潭柘寺,永远离开王宫这金丝牢笼。

公主在观音殿祈祷时,泪水怎么也止不住。

她跪地恳求观音开示,却只听到自己内心的哭声回响......

父亲已经造下太多罪孽,唯有用一生苦修来赎罪。

生为帝王之女,承受太多恶果,唯有痛改前嫌。

于是年复一年,她对着观音像祈祷,直到青砖地上踏出两个深深的印记。

我们面对这无言的证据,不禁想起历史伤痛。

3、释迦牟尼坐像图

这幅佛像图,是溥儒先生以血肉之躯换来的頂礴作品。

他本是清室遗老,看淡权势荣华,在战乱中寻得一隅清净,出家为僧。

寺中日子平和简朴,他却无法忘怀。

一代天子几多兴衰,宗室更是家破人亡。

为赎这些罪孽,他下定决心画一幅舌血所作的圣像。

于是数月清斋,不沾一粒盐分,继而凭白纸一张,一笔一划蘸取自己鲜血。

一滴滴血珠洒在佛像上。

他的心却获得洗涤,这份痛楚化作历史的罪孽救赎。

佛像绘成,他双膝跪下,虔诚顶礼......

只要潭柘寺还在,世间就尚存一方明镜。

可洗涤尘嚣,回复真实。

也许有朝一日,这武警的身影也会消逝,神佛的净土永不干涸。

但愿到那时,世人已无需他人守护,方能找回清净的心田。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