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起,我每月都会对楼市数据进行剖析,不过很少涉及金融数据的分析。
毕竟社融相关内容分析起来较为敏感,稍有不慎就可能出现状况,还望大家多多理解。
从数据层面来看,即便当下楼市小阳春一片繁荣,各一线及强二线城市楼市成交维持高位,但这繁荣背后却透着丝丝寒意。
楼市的杠杆不仅没有上升,反而在降低。
除了那些因刚需不得不买房的人,如今仍在楼市投资的,大多是企图借大放水获利的投机者,以及因工作忙碌、对经济形势认识不足而被媒体误导的中产阶层,明智之人大多已抽身离去。

这并非主观臆断,下面我将通过数据深入剖析其中缘由。
此前我们多次提及二手房挂牌量的情况。
以深圳和北京为例,在近半年的高成交量下,二手房挂牌量始终居高不下。常常是上个月有所下降,这个月又再度回升,一直未见明显减少。
2月中旬,北京绿中介挂牌量曾降至12.6万套,但3月初又回升至13.2万套。深圳绿中介挂牌量曾降至4.6万套,3月初同样回升至5.1万套。
直至我撰写此文时,北京绿中介二手房前台挂牌量显示为13.4万套,这一数字与去年8月楼市最低谷时相同,甚至比今年年初还多出8000套。
为何这半年成交量颇高,二手房挂牌量却不见减少呢?这只能表明,看好未来房价上涨的人数少于认为房价会下跌的人数。
为何不是相等呢?因为买房人群中刚需占比较大,属于被动购房,其数量远超被动卖房群体。
至于房屋置换者,一买一卖,挂牌一套又消化一套,对挂牌量影响可忽略不计。正如我之前所说,楼市多空双方仍在博弈,目前还难以判定哪一方占据优势。
尽管成交量看似高涨,但一直是以降价换销量,只要挂牌量无法显著减少,就难以断言楼市已出现拐点。
那些声称成交量连续数月超过某个所谓荣枯线楼市就回暖的观点,过于僵化,缺乏深入思考,如同刻舟求剑。

再看2月的社融数据,居民贷款中的短期贷款减少了2741亿,中长期贷款减少了1150亿。
我们都清楚,居民的中长期贷款主要就是购房贷款。这个数据颇具深意,要知道2月楼市表现极为火爆,堪称名副其实的小阳春。
新房方面,据中指研究院数据,2025年2月份百强房企销售额同比增长17.3%。
二手房方面,四大一线城市以及杭州、成都等强二线城市成交量纷纷创下新高。
在2月楼市成交火爆的情况下,购房贷款却在减少,这只有两种可能。
其一,二手房卖房业主并未将卖房所得资金用于购置更好的房产,而是选择存入银行或投资其他领域。
其二,买房贷款的金额赶不上提前还贷的金额。
当然,最大的可能性是二者兼而有之。
无论哪种情况,我们都能得出一个共同结论:老百姓的资金正在从楼市撤离。
此外,2月老百姓短期贷款下降,反映出消费意愿不强。
而企业贷款却大幅增加,足足增长了1.04万亿,这表明企业生产意愿正在恢复。
生产增加虽有利于改善就业,但生产出来的产品若无法被消费,将会给社会平均价格和收入带来更大压力,CPI和PPI形势将更加严峻。
难怪金融监管局急于拉动个人消费贷款。

M1和M2的表现同样不尽如人意。
尤其是M1,今年调整统计口径后,刚到2月,同比增长就降至0.1%的低位,几乎接近负增长。
M1和M2的剪刀差不断扩大,显示年后居民消费意愿依旧低迷。我们不能仅听他人所言,更要关注其实际行动。
不管媒体如何鼓吹,事实上资金正从楼市流出,这说明房产作为投资资产,正逐渐失去吸引力。
世上从来不缺聪明人,也不乏被误导的“韭菜”。明智之人会尽早远离风险,而“韭菜”却容易在他人编织的美梦中盲目接盘。
综上所述,我们不能被楼市的表面繁荣所迷惑。
在保持对楼市长期信心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短期形势不容乐观,目前现金仍是较为优质的资产。
我们务必屏蔽那些不实言论,比如“购房永远比存款好”这类荒谬观点。投资并非一成不变,需根据实际形势合理配置资产。
这就如同吃饭和喝水,二者都不可或缺,关键在于何时吃饭、何时喝水。
在肚子饱胀、喉咙干渴时,若有人还强行塞馒头,声称长期来看大家都要吃饭,这种言论只会让人无所适从。
当然,对于刚需购房者而言,不必过于焦虑。
恰恰是当前数据表现不佳,预示着国家将更快出台救市政策。
这不,今天下午五部委就将采取行动提振消费。
消费需要提振,楼市也必须稳定。3月和4月楼市成交走势,将决定新一轮救市政策的出台时间,让我们拭目以待。
没人口没经济没收入了,100万30年还160万,这不就是30年花了两套房的钱得到一套房吗,谁能不生病不失业,一个出现就钱房全没了,这不就是一个深坑吗,房价涨一万,人口出生率的少一成,你还担心什么,全国还是卖土地盖房,房子还是越来越多多呀
国家应该严控二手房的上市总量才能有序控制住下跌市场,才能止跌回升
人造的小阳春,房托所为,房托演出来的小阳春,是假的,假阳春,真寒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