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对联”和“福”又是怎么来的?

宇儿谈历史 2021-04-29 10:46:29

导语:春节作为我国最古老的传统节日,也是我国最大、最有意义的节日,而春节是怎么来的?那些习俗又是怎么演化而来的呢?让我们来了解下。

对联文化是何时产生的?

对联也叫门对、春联、对子、桃符等。一般以简洁对偶的文字来抒发美好愿景。古代时候人们用桃木板上刻字,然后挂在门口处用来驱魔辟邪,故也叫春联叫“桃符”,在后汉史书上记载桃符是个长方形桃木板,长度为六寸,宽度为三寸,在其上面还刻有“茶神”“郁垒”二神;清代史书记载为“春联着,桃木也“。

直到五代十国时期,书写神名的桃符有了春联的雏形。据史书记载,公元964年的除夕夜,后蜀的君王昶写了一副对联”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这被看作是最早的春联。在宋朝期间的春联仍然被叫做桃符,著名诗人王安石曾作诗”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此后,书写对联也被看作是儒雅之事,文人墨客都把书写对联当作一种对才华的衡量。

于是便有了春联可以被当作礼物来赠与他人,而人们也逐渐的在纸上书写对联,又因为桃木是红色的,红色被看作是吉祥的象征,用来辟邪,所以人们沿用了这个特点,书写对联全部用红色纸。

春联真正盛行的时候是在明朝,”桃符“也在这个时期被完全称作”春联“,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时,十分喜爱春联,大力提倡书写春联,书写”春联“一时间达到了高潮,逐渐的被流传下来,成了一种习俗。

到了清朝时期,春联已经成为一种文化艺术形式,甚至一度流传到了国外,也深受外国人的喜爱,好多国家也模仿这种庆祝的方式,有了贴对联的习俗。

福字为何要倒贴

每年到了春节,除了要提前贴好对联,而与之同样重要的是在门窗上贴上福字,这是我们的一种习俗,而绝大多数人喜欢把”福“字倒贴,有的人解释道”倒福,也就是“福到“的意思,为的是图个好的寓意,而这种说法大多被人接受。

同样的,和其他风俗习惯一样,”福“字倒贴的由来也是有不同的说法的。有一次朱元璋微服私访,在热闹的集市种看到了人们在围观着一副油画,画里一位大脚女子怀抱一颗大西瓜,得意洋洋,这是人们在庆祝丰收的喜悦特地做的一幅画。

本来他看到这番情景,他心里充满了自豪和喜悦,但令他尴尬的是,这画中的女子的名字和他的马皇后的名字谐音相同,他认为这是民众在嘲笑他的皇后脚大,于是命令士兵全城搜捕围观的群众,在没有围观的的群众门上贴上“福”字,而有一户人家不识字,便把“福”字贴倒了,朱元璋大怒,想要将其满门抄斩。而马皇后听闻此事后,急中生智道“民众知道皇上要来微服私访,他们故意把”福“字贴倒,这不意思是”福到“嘛,朱元璋听到这番解释后,也知道马皇后是为那家人开脱,便表现出甚是喜悦,也绕过了那家人的死罪。

小编对此有话说

我们中国有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历史,曾经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虽然在近代饱受欺凌,一度让我们迷失了自我,开始崇洋媚外;而我们的文化也被外国文化侵蚀了,而我们很多人并不知道我们的传统文化,也不知道它们的历史,这让我由衷的担心,会不会老祖宗给我们的留下的宝贵文化就此一点点的被淡忘、被侵蚀。小编在此呼吁:牢记我们的文化,体会其中的奥妙。

本文由“小宇说历史”原创。小伙伴们喜欢它,带走我,记得点关注哦。

0 阅读: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