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克 900 的上市着实让我眼前一亮。这款基于 SPA Evo 架构打造的六座旗舰 SUV,在 4 月 28 日正式以 28.99 万元起售,直接杀入 30 万级插混市场的红海。今天咱们就从设计、空间、动力、智能四个维度,聊聊这台车的真实表现。

领克 900 的设计延续了品牌标志性的分体式大灯和直瀑式格栅,但细节处的雕琢明显更下功夫。5240mm 车长与 3050mm 轴距的黄金比例,配合 21 英寸星芒轮毂,让整车气场十足。不过后门开启角度实测约 65°,相比 MPV 的 80° 标准仍有差距,带儿童上下车时需多留意。车尾 264 颗 LED 光源组成的贯穿式灯组,在夜间动态迎宾时宛如流动的星河,这种仪式感确实能打动追求精致的用户。

值得注意的是,领克 900 的车身线条采用 "光影雕塑" 设计理念,通过双腰线和悬浮式车顶营造出力量感。但为了保证空气动力学(风阻系数 0.275),侧面取消了传统 SUV 的硬朗棱线,转而用曲面过渡,这种取舍让整车更显优雅,但也牺牲了部分硬派气质。
空间:六座布局的创新与妥协进入车内,30 英寸 6K 一体式中控屏与 95 英寸 AR-HUD 形成的三屏联动,瞬间将科技氛围拉满。车机搭载双高通骁龙 8295 芯片,操作流畅度媲美旗舰手机。但需要指出的是,这块中控屏采用向驾驶员倾斜 15° 的设计,副驾操作时需身体前倾,便利性打了折扣。

座椅布局是领克 900 的最大亮点,也是争议点。全系六座标配 "纯平地板 + 1.4 米超长滑轨",第二排双 180° 旋转座椅可与第三排形成对坐模式。实测二排旋转后,第三排腿部空间仍有 25cm,配合 155° 大角度后仰,短途对坐聊天并无压力。但如果是长途出行,建议保持常规布局,毕竟 SUV 的头部空间(1020mm)相比 MPV(1150mm)仍有差距。
三排座椅均配备加热 / 按摩功能,这在同级中独树一帜。但第三排进出便利性仍需优化,尽管二排支持 "一键礼让",但 22cm 的地台高度对老人小孩仍有挑战。
动力:插混系统的性能与逻辑领克 900 提供三套动力组合,覆盖不同需求:性能旗舰:2.0T + 三电机,857 匹马力,3.8 秒破百;续航优选:2.0T + 双电机,734 匹马力,CLTC 纯电续航 180km;节能之选:1.5T + 双电机,720 匹马力,亏电油耗 5.3L/100km

实测中配双电机版,动力响应存在约 0.8 秒延迟,这与领克车型一贯的调校风格一致。这种 "缓坡式" 动力输出,虽然牺牲了运动感,但对晕车敏感的家庭用户非常友好。底盘方面,双腔空气悬挂在舒适模式下能有效过滤颠簸,但激烈过弯时侧倾明显,建议选择运动模式提升支撑性。
值得关注的是,领克 900 搭载宁德时代骁遥电池,支持 4C 超充,17 分钟即可完成 20%-80% 补能。这在同级中属于领先水平,尤其适合长途出行场景。
智能:硬件堆砌与场景落地智驾系统方面,领克 900 全系标配 Thor 芯片 + 31 个传感器(含 4D 毫米波雷达),支持城市领航辅助、无人泊车等功能。实测 G-AES 障碍物避让功能,在 80km/h 时速下可精准识别并规避锥桶,反应速度媲美老司机。但无图城市领航功能预计 6 月推送,现阶段仍以高速 NOA 为主。

座舱交互上,LYNK Flyme Auto 系统实现八屏互联,手势控制识别准确率达 92%。但语音助手对模糊指令的理解能力一般,例如说 "我有点冷",系统会直接打开空调,而不是询问是否需要调高温度。
竞品对比与购买建议对比同价位的理想 L7 和问界 M7:理想 L7:五座布局更舒适,增程系统无续航焦虑,但智驾硬件落后一代;问界 M7:鸿蒙座舱生态更完善,智驾功能全量开放,但底盘质感偏软;领克 900:六座布局灵活,SPA 架构安全背书,插混系统兼顾性能与油耗.
如果您需要一台能满足全家出行、偶尔激情驾驶的全能车型,领克 900 的 2.0T Ultra 版(限时 36.69 万)是不错的选择。若预算有限,1.5T Halo 版(28.99 万)的配置已足够日常使用。
总结:领克 900 的出现,标志着自主品牌在 30 万级市场的又一次突破。它既有 SPA 架构带来的安全底蕴,又有六座布局的创新设计,更有插混系统的高效表现。当然,它也存在一些不足:智驾功能尚未完全落地、第三排进出便利性待提升、动力响应偏保守。但瑕不掩瑜,对于追求品质与实用的家庭用户,这台 "可城可野" 的六座 SUV,值得列入试驾清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