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逐渐降温之际,北极地区的大国博弈却日渐升温。
上周,俄罗斯总统普京视察摩尔曼斯克并出席国际北极论坛。他表示,俄方向来主张在北极地区展开平等合作,而不是加剧竞争,除了位于北极圈的国家,俄方也愿意与对北极开发感兴趣并负责任的域外国家进行合作。
北极国家共有8个,除了俄罗斯,剩下7个都是北约成员国。作为北极地区占地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拥有世界第一长的北冰洋海岸线,很早就开始制定北极战略,将这里视为国家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
苏联的骤然解体,一度导致俄罗斯中断北极战略,直到2013年才恢复了核潜艇北极巡航。随着全球变暖,以及俄罗斯与西方关系不断恶化,俄罗斯对北极地区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
俄乌冲突爆发的前一年,俄罗斯重启之前北极地区的废弃基地和机场,定期在这里举行军演,并将北极战略司令部升级为独立单位。
俄乌冲突爆发后,北极地区更是被列为俄罗斯国家海洋利益的第一位,不管是对于保护边境安全,还是开发北极航道,它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目前,俄罗斯在北极地区总共有500多处军事设施,不仅具有强大的自保能力,空天作战的实力也十分强劲。此外,俄罗斯对北极地区的军事建设也在不断加快,其优先度甚至不亚于俄乌冲突。
俄罗斯之所以如此看重北极地区,除了北极地区资源丰富,更是因为其他7个北极国家正蠢蠢欲动,对俄罗斯形成“合围”之势。
为谋求北极霸权,美国不断强化在北极地区的军事存在,还拉着盟友一起举行联合军演,以震慑俄罗斯。
2023年底,美国接连与多个北欧国家签署防务协议,以换取后者向美国开放北极的军事设施。
在这个问题上,北约的两个新成员国——芬兰和瑞典表现得相当积极。为确保在北极拥有较强的机动能力,这两国大幅提升了军事采购预算,加紧建设护卫舰和潜艇。
上月底,美国总统特朗普还官宣了与芬兰的最新合作,说是要买芬兰的破冰船,以补齐短板。
说到破冰船,俄罗斯的实力远远超出其他北极国家,他们的破冰船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足足有36艘,其中包括5艘核动力破冰船。与此同时,俄罗斯还在不断地造新的核动力破冰船,最大吨位可达7.1万吨。
相比之下,美国只有2艘又老又旧的破冰船还在服役。由此可见,不管是从数量还是质量,俄罗斯的破冰船都碾压其他竞争对手。
为了抗衡俄罗斯在北极地区的存在感和影响力,北约正在努力追赶。前几天,美国副总统万斯到访格陵兰岛,视察了美国在岛上的皮图菲克太空基地。
他表示,特朗普总统非常关心北极的安全,为了美国和北约共同的利益,格陵兰岛应该脱离丹麦,投入美国的怀抱,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格陵兰岛,以应对来自中俄的“威胁”。
在这之前,美国军机已经多次造访格陵兰岛,皮图菲克太空基地也加快了对基础设施的建设,以部署可以携带核弹头的F-35战机。
在挪威,北约设立了一个两栖作战中心,为来自美、英、荷三国的军事人员提供两栖作战训练。其中,英国和荷兰本身不属于北极国家,但北约为了加强在北极地区的军事存在,不断地拉域外盟友入伙,未来北极地区的博弈将会更加激烈。
这也是为什么,普京呼吁西方在北极地区进行平等合作,加速消融的冰层和漫长的北冰洋海岸线,日益威胁着俄罗斯的边境安全。
俄罗斯在北极地区的实力再强大,也免不了陷入双拳难敌四手的困境。被其他北约成员国包围是种什么样的体验?其面临的压力怕是不会小于北约东扩。
只不过,普京向西方释放友好信号,后者却未必会领情。即使特朗普上台后,美俄关系有所缓和,但北约从未停止过在北极地区加强军事部署的步伐。
据报道,挪威正准备重启2处关闭已久的地下军事基地,在冷战时期,这两处基地不仅可以抵御核打击,还能隐藏战机和战舰,一旦发生任何变故,随时可以沿着地下或者水下通道出击,而美国也对在这里部署核潜艇充满了兴趣。
总之,北极正在成为大国博弈的新战场,如果不加以控制,未来很可能会变成大国冲突的新火药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