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鎧
编辑|刺猬
在公元前6世纪中后期,萨摩斯还是令希罗多德赞不绝口的爱琴海强国,公元前5世纪末期,城邦却国运式微。
地理位置萨摩斯的命运同所有岛屿一样,与大海和海洋周围的陆地紧密相连。萨摩斯是东爱琴海天然的海上贸易中心。
从萨摩斯出发的航线,可以很方便地与爱琴海各个地区进行交流。从萨摩斯岛出发,船只向南穿过群岛和半岛到达罗得岛,从那里沿着海岸航行可前往塞浦路斯或腓尼基;
向西穿过基克拉迪群岛沿伊卡洛斯、提洛岛和纳克索斯岛几乎可以直接到达塞隆尼克湾和希腊大陆的众多港口,这是波斯舰队在公元前490年所走的路线,直到现在仍被广泛使用;
向北航行的船要么紧靠大陆航行,要么沿着希俄斯岛和莱斯博斯岛西海岸航行,这条路线虽然费时但比较安全,可到达赫勒斯滂海峡入口,从那里沿着色雷斯海岸向西转,或者再往前就可去往普洛庞提斯和黑海。
罗得岛虽然在南部交通路线上占据有利地理,但是萨摩斯在与西部和北部的交流上处于更好的位置。
从萨摩斯经卡尔帕索斯有一条直达埃及的道路。萨摩斯对小亚的以弗所、米利都、普利埃奈和米奥斯之间的交通也很便利。
在古风早期,它作为爱琴海地区和小亚细亚的必要连接枢纽,为希腊和安纳托利亚地区的人们提供了相互交流的平台。
独特的地理位置对萨摩斯的影响优劣并存。由于到达爱琴海各地的航路都十分便利,战争期间萨摩斯经常被作为舰队的集结地。
海岛处于一个相对密闭的自然环境,周边的海域可作为防御敌人的天然屏障,所以在冲突的初级阶段,萨摩斯岛很容易获得独立自保,并且战略选择的自主性较大。
但是随着战争拉锯战的展开,岛国过度依赖对外发展而缺乏内部的社会改革,特殊的位置又会使萨摩斯更容易被大国拉拢,遭受更为严重的战争损伤。
萨摩斯靠近伊奥尼亚海岸,与沿海地区的居民来往十分频繁。萨摩斯和米卡莱之间隔着一条只有1.8公里宽的海峡,在整个古代它经常控制着大陆上的一些领土。
海军实力萨摩斯存在诸多自然与地理优势,这些优势的发挥离不开萨摩斯卓越的造船水平和独特的航行技术。
在出色的远洋航行技术支持下,萨摩斯的船只可以穿梭在地中海周边的各个地区。萨摩斯周边的海况有利于海军的发展。
该岛和小亚细亚之间的萨摩斯海峡水流的涨落幅度较大,有时候狂风从山上横扫而下,会将南部船只倾覆,这就要求萨摩斯人掌握特殊的航行技巧,特别了解当地的水域情况,这些知识和技巧都能使萨摩斯船只在海洋航行中占有优势。
波吕克拉特斯统治时期,萨摩斯的发展达到顶峰,波吕克拉特斯凭借强大的海军舰队一时雄霸爱琴海。
舰队的劫掠贸易和与此相关的殖民征服,确实给萨摩斯带来大量财富并促使周边国家建立同盟外交关系。
但这支舰队在给萨摩斯带来收获与荣誉的同时,也为日后萨摩斯的发展招致灾祸。
波吕克拉特斯想要凭借这支强大的海军舰队夺取整个伊奥尼亚的霸主地位,但海军舰队的维系需要消耗大量金钱,他因试图谋获支撑海军建设的巨额资金而丧命。
舰队四处劫掠与征服,使萨摩斯与周边城邦关系恶化,树敌众多,如斯巴达和米利都。
作为提洛同盟早期的船只主要供应者之一,在萨摩斯起义之时,萨摩斯曾凭借强大的海军力量几乎击败雅典。在希波战争和伯罗奔尼撒战争中萨摩斯一直是交战各方的拉拢对象。
但在相对和平时期,这些霸权国家又会对萨摩斯海军进行压制。由于忌惮萨摩斯的海军力量,他们一直在努力阻止萨摩斯海军复兴。
僭主政治传统萨摩斯的僭主政治在公元前7世纪末建立,至公元前5世纪初开始走向衰落。
僭主政治伴随殖民运动出现,在平民与贵族矛盾激化的情况下,极具政治影响力的个人在平民阶层支持下获得统治城邦的权利,打破了贵族统治城邦的局面。
僭主政治通常都是作为贵族政治的对立面出现的。早期的僭主确实对城邦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僭主为了得到平民的支持,维护平民的利益,客观上推动了城邦政治的民主化。
不过,萨摩斯的僭主政治断断续续维系了近两个世纪,已经发生了变质。自波吕克拉特斯开始,萨摩斯的僭主大多是贵族通过暴力政变夺取政权,为民众考虑较少。
僭主为了维护个人统治权威,推动了城邦内部大型公共工程的修建,如赫拉神庙、引水渠和防波海堤。
但是,僭主大兴土木、扩建海军的作为和穷奢极欲的生活方式,加剧城邦的经济负担。长期个人专权的存在特别容易造成统治决策的专断,甚至容易催生霸权与霸主思想。
萨摩斯在公元前6世纪经历了长期的经济与文化繁荣,稳定的城邦在僭主带领之下,迅速成为爱琴海强国,但与之伴随的是僭主的野心也越来越大,僭主政治的弊端日益显露。
公元前6世纪末,萨摩斯的僭主波吕克拉特斯试图称霸整个伊奥尼亚,造成和周边国家之间冲突不断。
而到了公元前5世纪初,萨摩斯僭主都是波斯帝国扶植的傀儡,他们的统治基本是以牺牲城邦利益为代价来维系僭主地位,这就导致谋求城邦独立更加困难,城邦的对外依附程度不断加深,也很难再图谋复兴。
地区局势变化大国之间的争霸扩张始终贯穿于公元前5世纪萨摩斯的发展历程。公元前6世纪中叶,波斯帝国崛起,萨摩斯作为波斯向西扩张的重要跳板,助力波斯的希腊远征。
在波斯退出希腊大陆后,萨摩斯再次陷入雅典和斯巴达争霸的内乱之中,整个地中海地区仿佛开启了一场角逐战,各大帝国轮番登场争锋。
希腊城邦各自为政的政治状况导致它们难以统一。
波斯帝国崛起之前,希腊各城邦间的纷争就持续不断,公元前5世纪初,在波斯帝国大兵压境的危急情势下,它们被迫走向联合,组成反波斯同盟,迎击波斯帝国的入侵。
在萨拉米斯海战中,希腊军队利用地形优势和巧妙部署打败了强大的波斯海军,但是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公元前480年希波战争取得初步胜利后,斯巴达和雅典由于在战争中表现突出,公民信心倍增,开始谋取在反波斯同盟中获取更多权益。
波斯退回小亚细亚大陆之后,同仇敌忾的希腊人将矛盾注意力转向了同盟内部。雅典接管了反波斯同盟的领导权,成立提洛同盟,并逐渐将其演变为雅典控制其他各邦的工具。
斯巴达则依旧领导伯罗奔尼撒同盟与雅典帝国相抗衡。整个地中海局势动荡,萨摩斯凭借其出色的海军实力和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各大帝国争先拉拢的对象。
公元前6世纪中叶开始,波斯帝国依靠笼络萨摩斯僭主,逐渐控制该岛,使萨摩斯成为了波斯西进扩张的重要据点。
由于萨摩斯僭主逐渐沦为波斯帝国的傀儡,城邦内贵族与平民的反僭主情绪高涨,他们试图依靠反波斯同盟推翻僭主统治,谋求城邦的独立。
萨摩斯内部形成了亲雅典和亲斯巴达的两股势力,他们分别代表贵族寡头派和民主派,每个政治集团都想凭借外部势力让萨摩斯恢复往日的盛景。
但由于雅典、斯巴达亦或波斯等强邦都在努力谋划各自的帝国大业,它们都只是想利用萨摩斯,来提升自己的争霸筹码,并不会允许处于重要地位的萨摩斯获得独立自治。
萨摩斯城邦内部各种政治力量试图恢复城邦昔日繁荣与独立的愿望,与大国政策方针矛盾。
在萨摩斯可以为帝国所用之时,帝国对其积极拉拢,但在萨摩斯与帝国意愿相悖之时,帝国就会反过来对它进行强烈打压。
萨摩斯成为大国强权称霸的工具,外部霸权冲突与内部派别斗争结合起来,导致萨摩斯的政治局势十分不稳定。
在帝国打压下,萨摩斯的自身发展和周边的战争冲突紧密相连,动荡的政治局势促使它快速走向衰落。
综上所述,位于海上交通枢纽的萨摩斯,拥有希腊城邦普遍共有的自由平等精神,追求独立自主的政治发展。
这虽然符合现代国家推崇的自由民主观念,但也是当时希腊城邦长期涣散难以走向统一的根本原因。独立发展的边缘城邦在激烈的民族冲突中必然会遭遇打击。
同时岛国的相对独立性使其可以维持长期相对稳定的僭政,僭主制作为君主制变态形式,持续独断专权也会对城邦的稳定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萨摩斯虽然利用海军优势在地区局势动荡之初谋得了短暂的稳定,但最终还是沦为大国争霸的工具。
面临着古代世界民族碰撞交流的融合大潮,萨摩斯光辉灿烂的成就和屈从堕落的不甘都卷入了历史漩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