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
4月19日澳门世界杯男单半决赛,世界排名第一的王楚钦,会被排名第五的巴西选手雨果拖进七局苦战,最终3-4爆冷出局。
这一败,不仅让国乒少了个冲金机会,更把"王楚钦该不该被护着"的争议,直接推上了热搜。
一场不该输的比赛,暴露了多少问题?先说比赛本身。

王楚钦和雨果的对决,前四局比分胶着到2-2平,第五局王楚钦一度领先,第六局又被雨果逆转,第七局关键分连续失误——全程看下来,球迷的心情像坐过山车:"明明有机会赢,咋就没扛住?"赛后技术分析更扎心:新球材质变了,速度和旋转更难控制,可同样用新球的雨果、林诗栋都适应得挺好,唯独王楚钦正手失误不断、反手被压制,调整速度明显跟不上。
更让人困惑的是他的"豪华教练团"。
主管教练王皓全程盯着,刘国梁亲自督战,北京队还派了5名教练帮忙——这配置放国乒都是顶配,结果呢?
问题出在哪儿,赛后没人敢公开说,反倒是恩师刘国正夫妇开直播力挺:"大头已经很努力了,输球有客观原因!""奥运会失利也有客观原因,大家多包容!"刘国正甚至直接呛声"看不惯就别看"。

这波"护犊子"操作,彻底点燃了网友的情绪。
支持派说:"谁没输过球?24岁还在成长期,多给点时间不行吗?"可更多人不买账:"竞技体育靠实力说话,不是靠哄!"有人翻出马龙的例子:"当年马龙输球,刘国梁当众训话;樊振东19岁进世乒赛决赛,马龙20岁就扛大旗。王楚钦24岁了,大赛至今0冠,还当宝宝护着,能成长吗?"
还有球迷戳得更狠:"WTT商业赛冠军拿到手软,一到奥运会、世界杯就拉胯,这不是实力问题,是心理问题!"有教练组内部人士也透露:"他训练量不小,但关键战抗压能力差,容易手软。"想想也是,去年马龙4-0横扫他时,就暴露过类似问题——马龙用逆旋转发球调动他的正手,他被压制得毫无还手之力;这次对雨果,关键分又连续失误,心理关过不了,技术再强也是白搭。
护着他,真的是为他好吗?平心而论,运动员输球再正常不过。

但问题在于,当教练团队、恩师都忙着"找客观原因"时,谁来帮他真正解决问题?
新球适应慢,是不是该针对性加练?
关键分手软,是不是该找心理教练做专项训练?
林诗栋没豪华团队,裁判判罚不利,不照样拼进决赛了吗?

刘国正夫妇的维护,出发点肯定是心疼弟子。
可竞技体育最残酷的地方就在于:你护得越紧,他越难直面真实的自己。
当年马龙被刘国梁"骂",樊振东被"压担子",不都是在挫折中磨出了大心脏?
现在王楚钦需要的,不是"大家多包容"的安慰,而是"问题出在哪儿,咱们怎么改"的清醒。

24岁的王楚钦,已经站在世界第一的位置上,可大赛0冠的"魔咒",像根刺扎在球迷心里。
他需要的,不是护着他的"保护伞",而是能戳破泡沫的"清醒剂"。
毕竟,真正的成长,从来都来自直面问题的勇气——骂声或许刺耳,但能骂醒他;护着或许暖心,却可能让他在舒适区里,离冠军越来越远。
竞技体育的魅力,不就在于"越挫越勇"吗?
我们愿意等王楚钦成长,但更希望他能自己撕掉"被护着的宝宝"标签,用一场场大赛胜利,证明自己配得上世界第一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