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泰国总理佩通坦·西那瓦拎着一只奶白色手袋走进总理府,面对镜头时特意将手袋往前一送——这个动作对见惯奢侈品牌的她来说太罕见了。
后来大家才知道,这只售价约1.1万人民币的手袋,来自泰国小公主希里婉瓦丽的同名品牌“Sirivannavari”。
从“国际公民”到“时尚公主”:她的“开挂”人生有多耀眼?38岁的希里婉瓦丽,是泰王玛哈·哇集拉隆功与前妻所生的唯一女儿。

不同于四个被剥夺头衔、赶出泰国的哥哥,她从小被接回王室,顶着“神兽公主”的称号长大——据说高僧曾预言她能“镇国”,老国王普密蓬亲自安排她接受精英教育。
她的人生像开了“多线程”:18岁拿东南亚运动会羽毛球女团金牌,为精进技术专门到中国国家队训练;20岁以运动员身份点燃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圣火;27岁在泰国国王杯马术赛摘金,后来又代表泰国参加亚运会、东南亚运动会,拿过银牌、带过国家队;36岁被授予少将军衔,成了泰国皇家军队专业军士。
但最让她出圈的,还是时尚领域。

17岁创立同名品牌,18岁被米兰时装周邀请为客座设计师,20岁去巴黎服装工会学院系统学设计,27岁在巴黎时装周办首秀,2023年又在巴黎丽兹酒店发布秋冬系列……如今她的品牌能登上米兰、巴黎时装周,和迪奥、阿玛尼等大牌合作,在曼谷高端商场设专柜,手袋、礼服价格从几千到几万泰铢不等,妥妥的“泰式高端”。
争议背后:“普通设计师”还是“王室特权的活招牌”?希里婉瓦丽总说自己“从第四、第五助理做起”,强调“没有靠公主身份”。
但网友不买账:“普通设计师能轻松进巴黎时装周?能和国际大牌合作?”

争议的核心,是泰国的贫富差距。
2020年泰国基尼系数约0.43(国际警戒线是0.4),底层民众月收入可能不到1万泰铢(约2300元人民币),而她的手袋卖4.8万泰铢,一件礼服能卖到几十万泰铢——这样的价格,普通家庭一年收入都未必够买。
有泰国网友吐槽:“她的品牌是‘王室特权的橱窗’,我们连摸都摸不起。”

更扎心的是“资源倾斜”。
比如她的品牌能快速打开国际市场,靠的不只是设计——2007年巴黎首秀时,泰国王室直接站台;2023年秋冬系列发布,巴黎丽兹酒店这样的顶级场地免费提供;连米兰时装周的入场券,对普通设计师是“挤破头”,对她却是“递个名片的事”。
有时尚评论员直言:“她的成功是‘王室资源+个人努力’的混合体,但普通人只有‘努力’这一项。”

平心而论,希里婉瓦丽确实拼。
为练马术,她每周训练六天,左腿骨折打了螺丝钉也没停;为设计,她跑遍泰国乡村找传统织工,把泰丝、蜡染等工艺融入时装;为推广品牌,她亲自当模特走秀,在社交媒体分享设计理念。
2021年,她还被《曼谷邮报》评为“最具知名度女性领袖和模范”。

但王室身份像把双刃剑——她越成功,“特权”的质疑声越大。
有泰国网友说:“我们不否认她的能力,但如果她真的想证明自己,为什么不把品牌价格降下来?或者多做平价线?”也有人觉得:“王室成员本来就有资源,关键是看她用资源做了什么——她支持泰丝工艺、带火泰国时尚,也算给国家赚了面子。”
这场争议,本质是公众对“特权与公平”的纠结。
在贫富差距大的社会里,王室成员的“高端”很容易被放大成“不接地气”;但换个角度看,希里婉瓦丽用王室资源推动泰国文化输出,又确实有积极意义。
就像那只被总理炫耀的手袋,它既是公主设计实力的证明,也是一面镜子——照见了王室成员在现代社会的尴尬:想靠个人努力被认可,却总被“王室光环”抢了风头;想推动文化发展,又躲不开“特权”的质疑。
或许,希里婉瓦丽真正需要的,不是更贵的手袋,而是让更多普通人能触摸到她的品牌,感受到“王室资源”带来的普惠价值。
毕竟,真正的“高端”,不该是少数人的特权,而应是多数人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