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地道的成都人,我平时喝酒大多是和朋友在火锅店边吃火锅边喝点小酒,或者在串串店里边撸串边喝点啤酒,酒桌氛围轻松又自在。上个月去上海参加一个朋友的婚礼,被当地的酒局文化弄得我有点懵,回来后郁闷了好几天,以下是我对上海人喝酒的5点疑问,一直想不通,下面一起来看看。

疑问1:为啥上海人喝酒这么小气?
刚到上海参加酒局,我就发现上海人喝酒的杯子特别小,一般都是那种小酒杯,容量也就一两左右。而且喝酒的时候,大家都是小口小口地抿,一杯酒要喝好久。我心想,这和我们成都人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习惯太不一样了。在上海的酒桌上,很少看到有人豪爽地干杯,大家都很克制,喝酒的速度也很慢。

疑问2:为啥上海人喝酒这么安静?
在上海的酒局上,我感觉气氛特别安静。大家坐在一起,喝酒的时候很少大声喧哗,也很少有人主动敬酒。和我们成都的酒桌相比,上海的酒桌显得有些冷清。在成都,酒桌上总是热热闹闹的,大家一边喝酒一边聊天,还会互相敬酒、劝酒,气氛非常热烈。在上海,我很少看到这种场景,大家都默默地喝酒,偶尔说几句闲话,感觉有点冷场。

疑问3:为啥上海人喝酒这么讲究环境?
在上海参加酒局,我发现上海人对喝酒的环境特别讲究。酒桌一般都布置得很精致,桌上摆满了各种小菜和点心,还有鲜花装饰。而且酒局的地点也大多是选择在环境优雅的餐厅或者酒吧,很少在路边摊或者大排档。这和我们成都人喝酒的习惯很不一样,我们成都人喝酒不讲究环境,只要有酒有朋友就行。在上海,我感觉喝酒成了一种享受生活的方式,而不是简单的社交活动。

疑问4:为啥上海人喝酒还要分时段?
在成都,喝酒可不分什么时段,只要大家高兴,从白天喝到黑夜都没问题。但在上海,我发现喝酒有着严格的时间划分。比如商务酒局,一般会选在晚上,而且有明确的开始和结束时间;朋友聚会,也不会像在成都那样从早喝到晚,而是有相对固定的时长。
有一次,我和上海的朋友喝酒,正喝得兴起,朋友却提醒我时间差不多了,该结束了。我当时就纳闷了,在成都,只要大家高兴,喝到通宵都没问题,怎么在上海还有时间限制?

疑问5:为啥上海人喝酒选择这么“单一”?
在成都,喝酒的选择那叫一个丰富。白酒、啤酒、红酒,还有各种特色的果酒、米酒,应有尽有。而且,大家会根据不同的场合和口味选择不同的酒。
可在上海,我发现大家喝酒的选择相对比较单一,尤其是在一些正式的酒局上,基本上都是红酒或者洋酒。对于我这个习惯了各种酒类的人来说,总感觉少了点乐趣。

回到成都后,我一直想找一款既能体现成都酒文化特色,又能适应不同场合的白酒。偶然间,我发现了南池翠N9这款52度浓香酒。
这款酒来自四川邛崃,那可是浓香型白酒的核心产区。酒厂成立于1988年,历史悠久,实力雄厚。多年来,一直为其他酒企提供基酒,还被评为老八大原酒厂之一。

我第一次品尝,就被它醇厚的口感和浓郁的窖香味所吸引。它采用当地优质的高粱、大米、小麦、糯米和玉米为原料,运用独特的古法大曲固态酿造工艺,经过100多天的精心酿造和9年的窖藏,才成就了这瓶美酒。

在成都的酒桌上,它凭借其柔和的口感和不上头的特点,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尤其是对于像我这样喜欢尝试不同酒款的人来说,它不仅好喝,还能让我在酒桌上尽情享受饮酒的乐趣,而不用担心喝醉。

以前跟朋友吃饭,为了有面子,我就硬着头皮买名贵酒请客,当时脸上是有光,但事后一看余额,半个月的工资没了,心疼不已,可是自从有了南池翠N9,我在和朋友聚会时,面子有了,钱包也省了,我就总会带上它。大家围坐在一起,喝着酒,摆着龙门阵,那种热闹、欢快的氛围又回来了。
因为其酒厂始终为消费者考虑,保证品质可媲美三四百名酒的前提下,选择直营,省去中间环节,几乎不做广告,把成本都用在酒上,所以定价只要百元出头,让我少花了不少冤枉钱。网上好评率高达99%,很多酒友一买就好几箱。

这次上海之行,虽有郁闷,但也有了对不同酒文化的全新认识。相信在未来,我会带着这份热爱与好奇,继续在酒文化的世界里探索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