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女人的江南情结,藏在这一角苏式月饼里

青筠看美食 2024-01-14 03:08:20

这些年,我喜欢品尝美食,但更喜欢美食背后的料理人,并与之闲闲散散地交流,颇有意思。

带朋友来过数次成记汤包,与女主人彤彤线上线下交流,原本模糊的人物轮廓渐渐明晰,不免记录几笔:

彤彤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地道武汉女将,承继了父亲程会计“火爆热烈”的个性,她年少于大都市深圳外企工作,但可能因为祖上数代人的关系,我发现,她对徽州、上海乃至苏州一带,有着强烈的原乡情结。

选一个春风沉醉的晚上,在绵延两代人的成记汤包小馆,喝花雕、品熏鱼、尝四喜烤麸、点几样私房小菜如上海油爆虾、黄牌辣酱油配炸猪排、水晶猪蹄等,与彤彤相熟识,试过一小碗自家熬制的桂花赤豆汤,甜甜糯糯,粘稠有度,十分熨帖。

当然,来这里,少不了他家的招牌汤包,浅浅小酌,透过大窗,街道昏暗米黄,汉口的老房子历经百年依然矗立,它见证过租界时代,见证过抗日战争,见证过抗美援朝,见证过文革动乱,见证过改革开放,在这里,你才会懂得,为何大汉口沉沉浮浮的风花雪月市井故事,才会在那些女将笔下摇曳多姿、变化万千。

彤彤说起小馆的食物,如数家珍,小时候的家常食物,汤包、熏鱼、烤麸、酱鸭之类,如今成了成记汤包馆的当家菜。武汉的上海菜本就不多,做得好的更是寥寥无几,成记是很多江浙沪上食客解乡愁、以及想尝试下江美食的好去处。

除了汤包馆与私房菜,彤彤每年会在特定节日做手工产品。荆楚地区重视端午节,绿豆糕有汪玉霞、曹祥泰等老字号,彤彤也会在自家制作绿豆糕。这份绿豆糕深得何祚欢老师的喜欢,我也爱之。这个端午,我小尝几块,入口滑润绵密,就像火辣刷辣的武汉女人居然也会焕发细致精细的一面。“等秋天时候,你也试试我的苏式月饼。”记得在赠我绿豆糕时,彤彤如是约定。

这不,临近中秋,彤彤推出了她的手作苏式月饼。

一条平江路,半座苏州城。

我喜欢苏州,很早读陈从周先生的随笔,他从苏州园林切入,来阐释中国的古典文化。““他年记取小红亭,小红亭外,高柳万声蝉。”诸如此类的唐宋诗词,层层叠叠,有时间有空间,我是从那时爱上的。

于是,等我工作,全国各地出差,爱园林的我将苏州作为了重要一站,闲暇之余,逛遍了拙政园、留园、网师园、沧浪亭等等,并继而从园林来扩散到对整个苏州城的喜欢,如昆曲、评弹、古镇……

在吴侬软语的水墨调中,在亭台楼阁水榭之中,我一度以为自己的前生应该生长在江南水乡。

彤彤也喜欢游历苏州,古道春风评弹,小桥流水人家,苏州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说來奇怪,虽然我不是苏州人,但很喜欢,找了家坐下,四方的大厅,正前方是表演台,后面都是方桌板凳,点了茶点,小零食,糕点,开始听曲。除了果仁之外,有一款切成四牙儿豆沙馅的酥皮小点心。”

她记得那枚苏式点心,入口不油腻,甜度刚好,且有热茶相配,便是偷得浮生“苏式半日闲”。

于是,彤彤决议做出这样的苏式点心,以还原她对苏州的想念。这点心,严格来说它不一定月饼,而是南国人家都喜欢的一款苏州点心。她希望大家在过节的同时,品尝到苏州的味道。

她的建议是,一角玫瑰豆沙月饼,配热茶,古风古意;像我这样搭配一杯拿铁咖啡,中西合璧,亦是上佳。

想来,苏州,已经是多年好久不见!上次有人发我苏州的消息,还是去看《牡丹亭》,而如今亦烟波淼淼,毫无消息!

庆幸的是,今年年初《戏码头》的演出,王文惠的那场《游园惊梦》,那金色的折扇,那柔软窈窕的身段,那软软糯糯堪比桂花酿的水墨韵调,以及彤彤的这款手作月饼,不仅化解了我的乡愁,也勾起了我对姑苏的热爱,那份热爱其实一直藏在心底,多年过去从未褪色。(作者:舒怀)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