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九一三”事件后,周总理开始主持中央的日常工作。远在广东肇庆的张闻天闻讯后非常激动,他认为黑暗即将过去,光明就在眼前。
于是,次年4月初,他提笔给毛主席、周总理写了一封信,请求能早日在政治上解决他的问题回到北京去,在党的领导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然而,毛主席并没有立即同意同意他的请求。
在这之后,张闻天又多次致信主席和中央,请求回京工作和生活,但最后还是被拒绝了。
那么,张闻天究竟有什么问题呢?他回京的请求又为何没有被毛主席同意呢?
关于张闻天的问题,最早还要追溯到1959年的“庐山会议”上。
众所周知,此次会议原本的议题只是总结经验教训,调整指标,继续纠正“左”倾错误。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此次会议的方向到后面却发生了转变,即从反“左”转为了反“右”,彭、黄、张、周等人遭到了揭发批判。
其中,张闻天的“问题”就在于他在庐山会议上的发言,而且是在彭老总的意见遭到攻击后发的言。在当时那种情况下,张闻天的一通发言,无疑使其成为了众矢之的。
但他却对此无怨无悔,他说:“心里有那么多话,能够不说吗?我是共产党员,应该讲真话!”
毫无疑问,讲真话,使他失去了主席的信任,也使他成为了“右倾机会主义”和“反党集团”的成员之一。当张闻天看到这样的会议决议后,不禁流出了热泪。
熟悉张闻天的读者都知道,他是一位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更是著名的“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之一,从1935年至1943年间,他一直担任着党的总负责人。
尽管从苏联回国后参加革命期间,他也曾一度习惯于苏联的模式思考和行动,但很快便调整过来,并在“遵义会议”上坚定的站在毛主席一边,帮助毛主席确立了军事领导地位。
要知道,在此之前,张闻天就已经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人民委员会主席、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兼宣传部长了,可谓位高权重,但他却没有权力的欲望,所以尽管当时毛主席不是总书记,但却得到了中共中央的实际领导权,而历史也证明,张闻天支持确立毛主席的领导地位是非常正确的,正是有了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中国革命才得以走向成功。
但反观张闻天,他的“仕途”之路却并非那么平坦。
尽管张闻天曾长期担任党的负责人,但在1941年后,其在党内的地位就开始逐步下降,在后来的延安整风运动中还一度受到批判,1942年1月后,他还因所谓的“缺乏实际经验”被派到了陕北和晋西北实地调查。
但即便如此,张闻天依旧没有忘记宣传毛主席的伟大。
新中国成立后,张闻天由地方转至外交部门工作,1951年4月正式接替王稼祥,担任驻苏联大使。
尽管王稼祥的工作性质发生了转变,但并不意味着他就可以“两耳不闻窗外事”,相反,作为一个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共和国的开国元勋,张闻天不仅只专注于外交工作,他还时刻关心着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多方面的建设与发展。
在“大跃进”浪潮风起云涌的时候,他就关注到了其中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所以,对于这样一个坚持真理、敢说真话的人,怎么能不会在“庐山会议”上发言呢?
然而,在当时那样的环境之下,张闻天的仗义执言,却也将他推上了风口浪尖,虽然其仍保留着职务,但实际上已经被停止了工作。这对于一个将自己的生命全部注入共和国建设事业中的人来说,简直比死更难受。
尽管他后来被安排到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担任特约研究员,但不久后,他还是被停职了,并受到了审查。再往后,他的待遇就每况愈下了,不仅取消了“供应卡”,还被撤掉了“红机子”,甚至连基本的正常生活也都没有了,要么“挂牌子戴高帽”,要么坐“喷气式”,要么则直接被带上大街……
但即便身心遭受了巨大地折磨,但他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初心和信念,从始至终对党保持忠诚,从未乱指认一人。当然,他的“不合作”,也使他遭致更差的待遇。
1969年10月下旬,张闻天收到中办通知:遣送广东肇庆,限3日内启程,并且不得使用原名,需化名后前往。
从这个时候起,一直到1975年,张闻天在广东肇庆度过了6年的幽居生活。原本以为周总理出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后,他就能回到北京继续工作,但没想到却没有被批准。
但张闻天并未就此放弃,1973年3月,邓公复出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后,张闻天又一次向毛主席和中央写信,再次请求回京,恢复组织生活,做点力所能及的工作。
但毫无疑问,张闻天的这一请求又一次遭到了拒绝。不过,毛主席亲自批示,可以让他就地参加党的生活和工作,可惜的是,这一批示不知卡在了哪一环节,一直没有传下来。
直到1974年2月后,张闻天才被批准恢复组织生活。虽然此时张闻天在政治和生活上的待遇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却仍没有被批准回到北京。
不过,张闻天并没有灰心,此后他又多次写信给毛主席请求批准他回京。与之前几次不同的是,他在信中已经不再提工作问题了,只希望能回京生活和养病,并希望能到各地去参观学习,除此之外,他就再也没有其他要求了。
但同样地,他的回京请求还是遭到了拒绝,主席批示:“到北京住,恐不合适,可另换一地方居住。
张闻天回京的希望就此破灭。此后,他原本想回到家乡上海居住养老的,但某些人根本不会容许张闻天到他们的“领地”颐养天年,所以只好请求前往苏州或无锡。这一次,组织上回复的很及时,同意他到无锡居住。
1975年8月23日,张闻天终于离开了幽居6年之久的肇庆,于25日晚间抵达无锡。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张闻天迁居无锡还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因病去世了,享年76岁。
但由于各种原因,直到1978年8月26日,党中央才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为他平反昭雪。
或许有人会说,主席多次拒绝张闻天回京工作和生活的请求,主要还是因为当年的“庐山会议”。但在文史君看来,这样的说法恐怕有失偏颇,世人皆知,主席心胸宽广,根本不会为这点小事耿耿于怀,更何况我党向来主张“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只要知错能改,就还是好同志,更何况张闻天还没犯多大的错。
主席之所以不同意张闻天回京的请求,其主要原因还是为了他的安全考虑,毕竟当时京内的局势并不稳定,某些人依然还在时刻“关注”着他,所以他留在外面比回京要好得多。
所以,主席这种看似“无情”的做法,实际上却饱含了对昔日老战友的关心和爱护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