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最新规划出炉:重点打造东部新城,确立“一主三副”发展格局

全景说说历史 2025-03-31 16:24:39

近日国家批复了南宁国土规划

将其打造为“华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确立了“一主三副”的发展新格局

在新版规划指导下,南宁将迎来怎样的发展新机遇?能否带领广西从西部地区崛起?

南宁是广西首府城市,位于广西中部偏南,与大海最近距离只有40公里;

周边分别与钦州、防城港、崇左、百色、河池、来宾、贵港七市接壤;区位优势明显。

如果南宁可以发展起来,能直接辐射带动大半个广西发展。

南宁拥有湘桂、南昆、南防、黎湛等普铁,

南衡、贵南、南昆、南珠、南广等高铁;

顺西江东下可抵达珠三角地区,沿平陆运河南下可抵北部湾地区;交通非常便利。

如果南宁可以发展起来,能间接辐射带动粤西和琼北发展。

南宁总面积为2.21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为894万(2023年),下辖七区五县。

南宁面积大、人口多,但中心城区偏居西南;如果南宁要打造全市均衡发展,则需要在东北两方向各布局一个城市副中心。

往东可以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往北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对接川渝地区发展。

2024年南宁GDP为5995亿,

第二产业增加值只有1155亿,工业基础比较差;因此需要打造数个产业新城,才能达到“强首府”的目的。

为此南宁构建了“一主三副”的发展新格局。

“一主”指南宁中心城区,是南宁的政治、经济、文化、交往中心,面积约为650平方公里,主要发展现代服务业。

朝阳片区重点升级商业和文旅服务,打造为区域性国际消费中心。

东盟商务区进行国际会展、文化交流、现代商务等活动,打造为服务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国际交往中心。

五象新区依托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南宁片区,

重点发展总部经济、现代金融、数字经济和科技研发等功能,打造为现代服务业引领区。

其实中心城区有不少工业区,如南宁高新区、南宁经开区、江南、邕宁、青秀东、五象南等工业园区,

但基本上都是一些传统的电子信息、食品加工、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只有邕宁工业园区稍微有一些铝精深加工、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

拥挤的中心城区不太适合布局新兴产业,因此南宁只能在郊区规划三个产业新城(三副)。

“三副”指武鸣副城区、南宁东部新城、临空经济示范区,主要发展先进制造业。

武鸣副城区位于中心城区北部,规划常住人口规模为80万。

2013年,南宁把位于武鸣的南宁华侨投资区(省级)升级为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

2015年,武鸣撤县设区,成为南宁面积最大的市辖区。

同年,南宁决定在武鸣兴建大学城,打造“产-学-研-城”融合发展。

2023年,南宁北站随着贵南高铁的开通投入使用,武鸣正式迈入“高铁时代”。

基于武鸣副城区的综合实力,南宁支持其做城市副中心;重点发展绿色食品、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等产业;

辐射带动北部山区隆安、马山、上林三县发展。

南宁东部新城位于中心城区东部,规划常住人口规模为65万。

通航能力达5000吨级的平陆运河,让南宁打通了从北部湾出海的通道,南宁顺势在东部布局产业新城。

伶俐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六景重点发展化工新材料产业,六景北重点发展绿色造纸、临港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六景南重点发展电池新材料产业。

打造为向海经济发展示范区和先进制造业基地;辐射带动东部横州、宾阳、黎塘三县镇发展。

临空经济示范区位于中心城区西南,规划常住人口规模为50万。

南宁吴圩机场正在新建第二跑道,设计年旅客吞吐量48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50万吨,打造为“面向东南亚区域航空枢纽”。

重点发展面向东盟的跨境产业,包括关键基础材料和核心基础零部件及元器件出口制造业、临空指向型产业。

制造业是南宁接下来十五年的发展重点,先进制造业放在东部新城,

面向东盟制造业放在临空经济示范区,面向东盟现代服务业则放在五象新区,

从而构成南宁“一体两翼”产业空间格局。

总的来说,通过构建“一主三副”空间格局,

强化了南宁作为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最终建成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国际化大都市。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