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志远传》第二部《高志远》第四章西撤5.浴血八百里(四)

文石斋主聊文化 2024-09-12 06:00:22

历史人物传记《高志远传》第二部《高志远》第四章 西撤 5.浴血八百里(四)

高志远画像

5.浴血八百里(四)

《中国共产党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历史》第一卷记:“1938年10月14日,吴紫阳、吴绍舟率领抗联第十四总队西撤到白河时,突然遭到日伪军的重兵包围。吴紫阳带队伍沉着应战,经过一昼夜的激战,突破重围,渡过白河。但吴绍舟等一部却被日伪军紧紧围住。

敌众我寡,情况危急,有人主张投降。吴绍舟厉声呵斥:‘再有有言降者,格杀勿论!’ 他沉着应对,指挥官兵分散突围。日伪军派人找吴绍舟劝降,吴绍舟断然开枪,将其击毙,带领战士们与日伪军展开血战,直到打完最后一颗子弹。吴绍舟和26名官兵全部牺牲。”(见《中国共产党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历史》第一卷第一卷,第111页)

《滦南与冀东抗日暴动》记:“吴绍舟 (1914-1938),也作少舟,字兴昌,又行常,号默南,司各庄吴庄人。15岁入胡各庄高级小学读书,17岁考入河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

绍舟敏而好学,才华出众,品学兼优,志存高远。学生时代即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九一八’事变后,他在命题作文《民国二十年的中秋》中写道:‘同胞们不要伤心,我们如果有‘卧薪尝胆’的努力,我们失掉的东三省,也和这月蚀一样,将来重圆会有日。’1933年长城抗战失败,冀东沦陷,吴绍舟在《中秋》文中发出万千感慨:‘九一八事变已经两年了,我们失去的东三省不但没有收复,而且别的地方又丢了不少。这国难有日深一日之势,而且由现在我的环境上看来,处处使我悲痛欲绝,悲痛欲绝!’

学校地下党发现绍舟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积极上进的爱国青年,于是确定为重点培养对象。1935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绍舟入党后,除勤奋学习外,与高培之 (高朗豁)、王哲先(彭立夫)等参与组织了一系列的抗日救亡活动。1937年,他们组织了‘法律研究会’,以此为掩护宣传抗日,开展地下武装活动。绍舟为练杀敌本领,自购德枪一支,暗中练习枪法。学校发现后,曾三次开除他的学籍,前两次是语文、物理老师保了下来,第三次是父亲亲自去学校求情写保证,方得以留校学习。

1938年6月,患病卧床的吴绍舟得知高培之、丁振军、张鹤鸣等人正联络组织抗日队伍,心急如焚。病情稍有好转,等不及业证书,急忙赶回家乡。首先与本村老太爷吴紫阳取得联系,相商共同组织队伍,参与冀东抗日暴动。7月 16 目,吴紫阳、吴绍舟等在吴庄一带拉出暴动队伍,到月底发展到2000多人,被编为抗联第14总队。吴紫阳任总队长,吴绍舟任政治主任。

吴绍舟年轻有为,智勇双全,无私无畏,胆略过人。他注意队伍的政治思想工作,又身先士卒,参与指挥战斗。在抗日联军攻打卢龙时,为减少伤亡,他一人潜入城内,与‘皇协军’中队长黄本初见面。绍舟用唇枪舌剑,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申明大义,苦口婆心,黄本初为绍舟的大胆无畏所折服,被其抗日精神所感动,被大兵压境的严峻形势所震慑,最后携械归降。

抗联撤往平西前,他跪在母亲面前辞行:‘妈,为了全国的百姓人家,也为了咱们吴家,我要走了。抗日救国是青年人的责任,我不能待在家里当亡国奴。自古忠孝难两全,您只当没生这个不孝的儿子,让我为国尽忠吧!’”(见《滦南与冀东抗日暴动》第 135-136页)

0 阅读:2

文石斋主聊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