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军级不高,授衔被照顾了?但具有代表性,廖汉生:比我符合条件

从阳化石 2024-08-14 22:30:34

1955年,新中国授予55位将领为上将(后又补授2位),有些将领显得与众不同。如:无军队级:乌兰夫、阎红彦;准兵团级:贺炳炎。

我们知道能被授予上将,至少是副兵团级以上将领之外,还要具备战功、资历、品德等。作为准兵团级将领的贺炳炎,被授予上将,显得比较特殊。

一般情况下,准兵团级将领会被授予中将,从贺炳炎的职务来说,是符合被评为准兵团级的,红军时期担任过师职,抗日战争时期担任过旅职,解放战争时担任过军职。

俗话说,没有对比就没有差别。

作为1933年才参军的廖汉生来说,在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多次与贺炳炎搭档,却被评为副兵团级,级别高于贺炳炎。从职务来说,廖汉生在土地革命时也是师级,土地革命也是旅级,解放战争也是军级。俩人既然搭档,职务肯定是同步的。

1949年,在解放青海后,贺炳炎是1军军长兼军区司令,廖汉生是1军政委兼军区政委。

1952年的军队评级,主要看新中国成立之前担任的职务,和过去几个时期的战绩等综合评定。先别说廖汉生比贺炳炎晚参军4年,就从职务来说,俩人也没有什么不同之处,怎么评级如此差距呢?

很多人不知道,在青海解放后,贺炳炎就因身体情况而去休养了,青海的工作由廖汉生一个人抓。几个月后,贺炳炎被贺老总调去西南军区工作,从隶属关系上来说,贺炳炎已经不是西北军区的将领了。

1952年,贺炳炎担任西南军区副司令员兼四川军区司令员,而廖汉生担任西北军区政治部主任。从职务来说,还是贺炳炎高一些。

实际上,军级评定也是要考虑“山头”,土地革命时期三大主力红军就是3个“大山头”,还有一些“小山头”;抗战时期,八路军三个主力“山头”,还有新四军“山头”;解放战争时期,更有5大“山头”。

他们所在的作战区域不同,面对敌人不同,兵力不同,但革命贡献都是一样的。

评级时,贺炳炎离开了西北军区,而在西南军区,或许严格按照过去职务给予准兵团级,这也是符合要求的。而廖汉生、彭绍辉等留在西北军区的干部,此时已经担任西北军区政治部主任、西北军区参谋长,而且此时西北军区兵团级将领不多,他们会不会因此被提拔起来呢?

不然,也不好解释同职务下,却不同军级。

尽管贺炳炎是准兵团级,但在授军衔时,给予照顾。贺炳炎作为红3军团出身,没有人比他更能代表3军团授予上将,像王尚荣、杨秀山、黄新廷等都没有他资历深,也没有他参军早。

各个“山头”都对革命有很大贡献,像3军团曾经开辟湘西、湘鄂川黔苏区,不能因为将领级别不够,而没有代表。就像陕北红军,将无军级的阎红彦授予上将是一样的。陕北红军为中国革命的发展和贡献也是突出的,也应该具有代表。

廖汉生曾经在回忆录提到,贺炳炎比自己有代表性,他参军早,而且是军事干部,符合要求。

0 阅读:35

从阳化石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