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3月12日,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接受了美国博主采访,并就一系列国际热点问题展开问答。
拉夫罗夫开诚布公地表示,目前的情况和冷战时期完全不同,俄中两国长期友好互信的关系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并且得到两国人民的支持。他强调,美国人非常清楚一点,那就是俄方永远不会违背与中方在法律和政治层面达成的承诺。
所以,我们不妨猜想一下,俄罗斯到底对我们承诺了啥?
核心承诺:战略互信和经济利益
战略互信:比如说在国际事务中互相支持(如共同反对美国霸权)。经济利益就包括能源长期供应协议(如亚马尔天然气项目)。简单来说,就是“你需要能源我供货,我被制裁你撑腰”。此外,俄方多次强调不会因美国示好而动摇对华关系,比如近期美俄密谈后,普京立刻向中国通报情况以消除疑虑。这种承诺更多是“抱团取暖”的生存选择,毕竟俄罗斯被西方孤立后,中国成了唯一能提供资金、技术和市场的大国。
俄乌战争中,中俄有什么利益交换?
中国在俄乌冲突中的利益主要是平衡风险。一方面,中国低价买入俄罗斯打折能源(如每年多拿400万吨天然气),同时避免公开站队被西方制裁波及;另一方面,中国通过和乌克兰签农产品协议、承诺参与重建,既维护“中立”形象,又能拿到乌克兰矿产和港口权益(如敖德萨港股权)。这种“两边下注”看似矛盾,实则精明——既保住了中俄战略合作,又趁机扩大在欧洲的经贸存在,还不用像美国那样被骂“发战争财”。
中俄还能深化哪些合作?
能源和基建仍是重点。俄罗斯天然气想通过北冰洋航线直送中国,避开马六甲海峡风险,而中国需要稳定能源供应;科技合作也有潜力,比如联合开发小型核反应堆、量子计算等,俄罗斯有基础研究能力,中国有产业化优势。而且中国农产品加工设备比欧洲便宜好用。
所以,到底是俄罗斯真心想和我们做朋友,还是他别无选择?
拉夫罗夫的承诺看似坚定,实则源于俄罗斯的困境:经济依赖中国(中俄贸易额是俄乌冲突前的2.5倍),战略上需要中国牵制美国。而中国也乐见俄罗斯顶住西方压力,分担自身的地缘压力。这种关系短期内稳固,但若美国真对俄解除制裁,俄罗斯可能重新“向西看”。
舔美国不成转头又向中国示好
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我永远相信丁伟的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