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唐强大却短命的真相揭秘,只存在14年?

稷下学史来明志 2024-02-02 03:46:14

后唐(923年至936年),是由沙陀族建立的五代十国割据政权,其都城位于洛阳(今河南洛阳)。历经二世四位君主,共统治了十四个春秋。

乾宁三年(896年),河东节度使李克用被封为晋王,由此开始独立自治。

天祐四年(907年),朱全忠将唐朝取而代之,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昭宣帝李柷将皇位禅让给梁王朱温(原名“朱晃”),唐朝正式宣布终结,朱温随后顺利登基,国号改为“梁”,历史称之为“后梁”。与此同时,晋国成为了北方的超级强国,并视后梁为伪政权,仍尊奉唐朝为正朔。

天祐五年(908年),李克用离世,其子李存勖继承晋王之位。

天祐二十年(923年),李存勖在魏州(今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称帝,改年号为“同光”,同年底,他成功消灭后梁,定都洛阳。然而,他并未沿袭传统,使用自己的王号“晋”来命名新朝,反而选择使用“唐”作为国号,称为“后唐”。

在摧毁后梁之前,一直沿用唐朝昭宗时期的“天佑”为年号。因此“前晋政权”和“后唐政权”的正式国号依然是“唐”,然而为了区分唐高祖李渊和石敬瑭的“唐”和“晋”,将李存勖在称帝之前的政权称为“前晋”,之后的称为“后唐”。

同光元年(923年),李存勖成功灭掉后梁,定都洛阳,史称后唐;同年,岐王李茂贞向后唐俯首称臣;

同光三年(925年),他又成功消灭前蜀王衍;

天成三年(928年),南平高从诲也向后唐称臣并请求恢复藩镇地位;

长兴元年(930年),南楚马希声同样动作如出一辙;

清泰三年(936年),石敬瑭用燕云十六州的代价,借助辽兵攻入洛阳,自立为帝,创建后晋,此后后唐就此覆灭。

后唐的版图崎岖壮观,其主权主要集中在中国北方广大区域,东临大海,西达陇右、川蜀,北至长城一线,包括幽云十六州,南跨江汉。在925年至933年期间,除南吴、南汉以外,南方诸国纷纷向后唐奉行正朔。

930年,后唐的领土达到顶峰,涵盖了豫、鲁、晋、冀、湘、渝等省份,陕西、川、鄂等省份的大部分地域,还有宁、甘、黔等省份的部分地区,以及苏、皖淮北等地。

后唐也是五代十国时期统治疆域最广的朝代。有人赞誉道:“五代之中,无过于此之盛者”、“当时梁、晋、吴、蜀共治江山,而后唐独于四者中灭二,实得天下四分之三”。

后唐灭亡后,天福二年(937年),李昪在江南建立徐齐政权,天福四年(徐齐升元二年,939年)改为国号为唐,史称南唐。

梁晋争霸

中和三年(883年),沙陀族将领李克用因收复长安有功,被册封河东节度使,治所太原府。中和四年(884年)、大顺二年(891年),两度被封为“陇西郡王”。乾宁二年十二月十三日(乙未日,896年1月1日),获封晋王,创立晋国。然而,朱全忠曾欲暗杀李克用,不幸失败,故而双方结下深仇。

天祐四年(907年),朱全忠篡唐建后梁,李克用仍沿用天祐年号,晋国遂成为后梁北方之最大敌。天祐五年(908年),李克用逝世,其子李存勖即晋王位。

天祐七年(910年),朱温欲彻底灭义武军及成德军,出兵赵地。成德节度使赵王王镕抵挡不住后梁进攻,向晋国乞援。时义武节度使北平王王处直亦表示愿投靠晋国。李存勖抓住机遇,遣大军救赵,与梁军在柏乡激战,大败梁军。柏乡之战后,义武军与成德军皆归附晋国,晋国实力日益壮大。

天祐八年(911年),卢龙节度使燕王刘守光自立为帝,改元应天,国号燕,史称“桀燕”。李存勖以平乱为由,大举进攻燕国。

桀燕

天祐十年(913年),晋国灭亡燕国,刘守光殒命太原。此役后,河北大部分归于晋,为晋南下灭后梁奠定基础。

天祐十二年(915年),天雄节度使邺王杨师厚去世,梁末帝试图分割魏博,魏博哗变,纷纷投靠晋国。历经连番争斗,魏博等州尽归晋有。至此,河朔三镇皆入晋手,形势为之逆转,晋由弱势变为强势。天祐十五年(918年),晋王李存勖发大军攻梁,战于河南胡柳陂,梁军先赢后败,但己方伤亡亦甚重,再难攻汴州。

天祐十八年(921年),赵国内乱,赵王王镕被养子张文礼杀害,李存勖派大军征讨,张文礼病死。天祐十九年(922年),李存审攻破镇州,斩杀张文礼子张处瑾,赵地完全归晋所有。

庄宗入汴

天祐二十年(923年)四月,李存勖在魏州称帝,拟定同光元年,沿用“唐”为国号,拜祭父祖三代为皇帝,视唐高祖、唐太宗、唐懿宗、唐昭宗并列为七庙,以此昭示自身乃大唐的正统继承人,历史上俗称其后唐。

李存勖

次年(923年)十月初二,李存勖亲临大军自杨刘渡河,翌日,进至郓州,部将李嗣源任前锋,当夜跨越汶水,次日清晨即与梁将王彦章交战,大获全胜,后取中都(今山东汶上),生擒王彦章。随后,采纳李嗣源建议,采纳兵贵神速之道,急袭汴州,令其率前军夜间启程,自领主力随行。初七,抵达曹州(今山东曹县西北),梁将尽数投降,朱友贞绝望自杀。初九,唐军抵达汴州,王瓒开城投降。十二日,段凝率五万兵到封丘(今属河南)投诚,宣告后梁覆灭。抵达汴州后,李存勖贬郑珏为莱州司户参军,萧顷为登州司户参军;处决李振、赵岩、张汉杰、朱珪及其族人。

同光乱政

李存勖与伶人联袂献艺,尊其艺名为“李天下”,沉溺于戏曲,恩宠伶人,致伶人干政,成为历史罕见之况。唐末宦官遭大量屠戮,残存者多隐居民间。李存勖登基后,宦官势力复苏。近千宦官左右李存勖,并以之为监军,钳制军队。听从伶人和宦官的谗言,离间老将,人人自危。即使忠诚如大将李嗣源亦遭猜疑。

租庸使孔谦横征暴敛,民怨四起,李存勖却嘉奖其理财有功,赐“丰财赡国功臣”称号。受宦官谗言,设立内府外府,致使外府米尽内府仓满。时政紊乱,皇太后、皇后懿旨,庄宗诏书同时下放地方,各地方府无不应从。

刘龑

同光二年(924年)南汉国主刘龑闻李存勖灭梁,心惊胆战,遣使献贡,探虚实。使臣何词归报称:李存勖骄淫不堪,不足畏惧。

蜀主出降

同光三年(925年)九月,庄宗任命魏王李继岌和枢密使郭崇韬带兵六万,由凤翔入蜀;另令高季兴任东南面行营都招讨使,攻陷夔州、忠州、万州等地。

同光三年(925年)十月,马步军都指挥使李绍深攻克威武城;蜀将王承捷带凤、兴、文、扶四州归顺唐朝。唐军深入,李继岌兵临兴州,宋光葆献梓、绵、剑、龙、普五州图籍;前蜀的武定节度使王承肇、山南节度使王宗威、阶州刺史王承岳也相继献城;唯有天雄节度使王承休与副使安重霸欲出征秦州,至茂州仅剩兵马两千,安重霸见大势已去,献秦、陇二州归唐。高季兴的水军攻打施州。

蜀国的峡路招讨使张武用铁锁断绝长江航道,大败荆南军,高季兴乘舲船逃脱。不久后,张武得知北路战事不利,献夔、忠、万三州降唐。十一月,唐军急行至利州,王宗弼闻风西逃。李继岌率大军直指剑州、绵州、汉州。蜀国的武信节度使王宗寿献遂、合、渝、泸、昌五州。李绍琛抵达绵州时,绵江浮桥已毁。为迅速攻占蜀国,李绍琛乘蜀兵崩溃之机,领大军涉水渡江,攻占鹿头关,进击汉州,直逼成都。

同光三年(925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李继岌率大军抵达成都,翌日,蜀主王衍投降,前蜀灭亡。

明宗之治

同光四年(926年)二月,皇甫晖于邺叛,太祖命李嗣源讨伐。然至魏州城下,其下部众哗变,与魏州叛军共同拥立李嗣源为帝。嗣源始诈称去邺都召集散卒,旋受女婿石敬瑭和部将安重诲、霍彦威唆使,举事反。闻讨伐军反,太祖命白从晖领骑兵守河阳桥以备京师,奉金帛以彰德信,亲率师援汴梁,惜已无济于事。抵荥阳时,随从尽散。至洛阳,从马直指挥使郭从谦也率众哗变,与京城防守军交火。

同光四年(926年)四月初一,太祖率近卫骑兵出征,中箭而亡。初三,李嗣源入洛阳,群臣拥立为监国,不久柩前继位,更同光四年为天成元年。

李嗣源

天成元年(926年),霍彦威、孔循劝明宗改国号,明宗以兄终弟及回绝。丙申,诛杀租庸使孔谦。天成四年(929年)六月,前荆南行军司马、归州刺史高从诲,上表求归。七月,明宗命高从诲任荆南节度使,兼侍中。

长兴元年(930年)十一月,武安节度使马希声,上表求归附朝廷。十二月,明宗命马希声任武安、静江节度使,兼中书令。长兴元年(930年)十一月,契丹东丹王耶律倍归唐,明宗亲迎,赐姓李名赞华,改封陇西县开国公。长兴二年(931年)六月,明宗恢复明法科,沿用大唐开元礼。

耶律倍

明宗统治期间,后唐国势回升,民生殷泰,使已显颓败的朝政呈现“中兴”之势。然而,明宗之治并不稳固。明宗后期,国内军事动荡初起。

宋潞之争

天福七年(933年)十一月二十日,秦王李从荣因谋逆而亡。次日,李嗣源遣孟汉琼至邺地召回李从厚。当月二十六日,李嗣源驾崩。众人守孝六日后,才宣遗诏即位,改元应顺。

李从荣

应顺初年,闵帝视潞王李从珂与石敬瑭为眼中之钉。他先罢李从珂之子李重吉控鹤指挥使,外放为亳州团练使;又将李从珂调至河东、石敬瑭至成德、范延光至天雄,又令其堂兄李从璋接任凤翔节度使,取代李从珂。受此刺激,李从珂在部下怂恿下,拒不奉诏,起兵谋反。

应顺元年(934年)三月,朝廷大军逼近凤翔。李从珂垂泪泣诉,称遭奸佞所迫。禁军将领杨思权贪图富贵,鼓动禁军哗变,投靠李从珂。李从珂大赏三军,承诺攻陷洛阳后再加重赏。结果,潞王大军连克长安、华州、陕州,侍卫军纷纷归附潞王。闵帝无奈,逃往魏州,途中遇见河东节度使石敬瑭,遭其围困软禁于卫州。

石敬瑭

应顺元年(934年)四月三日,李从珂入主洛阳。宰相冯道率文臣武将劝进,但李从珂假装推辞。次日,曹太后下旨废李从厚为鄂王,命李从珂监国。六日,再尊李从珂为帝,改元清泰。

末帝失国

清泰二年(935年),末代君主委派武宁节度使张敬达率领精兵驻扎代州,以牵制并监视身为天平节度使的石敬瑭。清泰三年(936年),末代君主试图通过调整石敬瑭的职位来削弱他的兵权,但遭到石敬瑭的抗拒。石敬瑭于是发动叛乱,并上书指责李从珂的即位非法,要求立即将皇位让给许王。末代君主震怒,撕毁了他的奏疏,削除他的官职。

清泰三年(936年)五月,末代君主任命建雄军节度使张敬达为太原四面都招讨使,杨光远为副使,率大军征讨石敬瑭。唐军包围并围困了太原,石敬瑭向契丹寻求援助,表示愿割让领土和称臣。九月,契丹君主耶律德光亲自率领五万大军援助石敬瑭,唐军与辽晋联军在团柏谷展开激战,唐军惨败,伤亡超过一万人。此后,石敬瑭与契丹军顺利南下逼近都城洛阳。先锋指挥使安审信、振武守将安重荣、彰圣指挥使张万迪等将领纷纷归降石敬瑭,后唐政权岌岌可危,处于全面崩溃的边缘。

耶律德光

清泰三年(936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末代君主深知大局已定,带着传国玉玺与曹太后、刘皇后及太子李重美等人登上玄武楼,自焚殉国,后唐灭亡。

天福四年(939年)九月,石敬瑭封许王李从益为郇国公,以延续唐朝社稷,服色、旗帜维持原本制度。开运四年(947年)三月,耶律德光率辽军北还,命萧翰留守汴州,后晋大将刘知远发兵太原,萧翰假传诏命封李从益为权知南朝军国事。六月,刘知远指派郭从义在开封杀害了王淑妃和李从益。

0 阅读:0

稷下学史来明志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