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折射“流动中国”活力

经济日报 2025-02-11 06:41:20

截至目前,为期40天的2025年春运已过半。交通运输部预计,今年春运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将达90亿人次,同比增长约7%。春运旺盛的出行需求,诠释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展现了生机勃勃、热气腾腾的“流动中国”。

流动,是当代中国繁荣发展的重要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伴随返乡“民工潮”和“学生潮”而生的春运,也走过了40多个年头。春运是一场对于社会治理能力的大考。优异的答卷,离不开我国交通基础设施网络的日益完善,也反映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

春运之初,我国交通基础设施短缺,交通工具落后,运能有限。绝大部分出行依靠营业性客运,火车是主要的出行工具。随着经济发展和改革深入,公路、水运、民航和铁路齐发力,逐渐构成多层次出行体系。近年来,我国建成了世界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以及世界级港口群、机场群,综合交通运输网总里程已超过600万公里,为民众出行提供了坚强支撑。

今年春运,铁路、民航客运量有望分别突破5.1亿人次和9000万人次,都将创历史新高;而自驾出行稳居主体地位,预计达到72亿人次,约占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的八成,高速公路车流量中约五分之一是新能源汽车。从绿皮车到动车“陆地舰队”,从“摩托大军”到自驾新能源汽车,从持介绍信购机票到国产大飞机C919“上新”……几十年来春运的巨大变迁,映照着时代前进步伐。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的观念,曾经长期支撑起春运的客流量。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生活观念都发生了重大改变。如今,春运早已不再只是返乡过年的代名词,反向团圆、旅游春运等成为新的潮流。今年春运,不少长辈来到孩子们工作的城市过年,冰雪游、避寒游、年俗游、文化游成为旅游热点。团圆的形式在斗转星移间悄然变化。只要家人在一起,哪里都是团圆。“团圆”的主题,不断强化着中国人的身份认同、家庭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也激励着我们追逐共同的梦想,在新征程上担当主角。(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邓 浩)

(中国经济网供稿)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