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转企业,铁饭碗没了?

丁仪聊商业 2024-08-08 20:56:49

最近山东省属事业单位转为企业引发关注。

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10部门联合印发了一个通知。

《关于省属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有关问题的处理意见》。

根据这份文件,部分省属事业单位转为企业。

网传有10万事业人员告别「铁饭碗」,由事业编转为企业员工。

这事儿怎么看呢?

我觉得首先这是大势所趋,该来的总会来。

房地产下行后,土地财政难以为继,各地财政紧张。

没钱了,怎么办?

不管是组织还是个人,无非就是两招。

开源节流。

开源就是想办法多赚钱。

比如这两年地方政府都大力发展旅游。

从淄博到哈尔滨,从天水到阿勒泰,背后都是政府开源的一种努力和尝试。

节流就是想办法省钱。

事业单位转企业,就是把事业单位的人工成本交给社会。

山东是全国最看重公务员和事业编的地方。

基本上是全民考编。

山东省的公务员数量绝对值541万,仅次于广东省的547万。

所以为什么山东这么着急推出这项政策,也就可以理解了。

公职人员人工成本太高,压力太大。

当然不光是山东,全国各地都有这样的趋势。

比如河南省。

今年4月启动改革,原则上不再保留科级和事业编制16名以下的事业单位。

财政宽裕的时候,公职人员多一些没关系。

但财政紧张的时候,政府压力也很大。

政府精简人员,提升效率是大势所趋。

所以我说该来的总会来。

其次,短期内影响并不会那么大。

山东本次转企业的单位仅限省属事业单位,总共79家。

范围十分有限,根本没有网上流传的10万事业人员。

这种改革一般都会讲究循序渐进。

更多是一个信号,让大家先有个心理准备。

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做铺垫。

而且这些转为企业的事业单位哪怕不是铁饭碗了,还是不错的饭碗。

相对私企和个体户而言,它们还是相对稳定。

再次,未必不是好事儿。

本次转企业的单位是从事生产经营性的事业单位。

如招待所、规划设计院这些本身就能赚钱盈利的单位。

转企后盈利能力只会更强。

就好像能力强的个人,从体制内出来自己打拼,没准儿赚得更多一样的道理。

当然肯定也有一些事业单位转成企业后,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

没了体制托底,优胜劣汰,这也是难免的。

对在职公务人员来说,虽然这次可能不关你的事儿,也最好未雨绸缪,做好准备。

如果真的有一天,铁饭碗没了,你如何应对,有没有退路?

不是说到了那一天再说,现在就要做准备了。

对没进入体制的人来说。

现在普遍的观念是一窝蜂地想上岸,想进体制。

听说今年有高考学生放弃985大学,选择专科警校。

就是因为更容易进体制。

因为这几年钱太难赚了。

大家发现还是体制内好,稳定。

不过现在的情况是体制内想精简人员,体制外的人都想进去。

可想而知,最近几年即使挤破头进入体制,也未必就有了铁饭碗。

一件事,当大家都挤破头去做的时候,性价比就会呈下降趋势。

当然我不是说让大家别考公考编了。

预计很长一段时间内,这依旧是国内最体面最稳定的职业。

我想说的是,能上岸当然最好,要是上不了也别太难过。

在当今这样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快速变化的时代。

最重要的不是体制内,还是体制外,而是你是否有真本事。

从今天开始,充满好奇心,不断学习,掌握一项社会需要的核心技能,这才是铁饭碗。

今天就聊到这儿,有什么想法欢迎留言。

0 阅读:136

丁仪聊商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