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高雅洁
3月26日,青岛市举办“教联体”建设工作研讨会暨2025年家庭教育、思政德育工作部署会。“教联体”建设是青岛市今年家庭教育的重点工作,年内,青岛市各区(市)将争取全部建成“教联体”,全市至少70%的学校因地制宜建立“教联体”,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2024年9月,教育部办公厅等十七部门印发的《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工作方案》指出,“教联体”是“以中小学生健康快乐成长为目标、以学校为圆心、以区域为主体、以资源为纽带,促进家校社有效协同的工作方式”。
如何认识“教联体”?如何破解建设过程中的难点?如何推动“教联体”在协同育人中发挥更大作用?来自市南区、崂山区的2位分管局长和来自市北区富源路小学、李沧区实验小学、青岛西海岸新区中德生态园小学、青岛大学即墨实验学校的4位校长,围绕“教联体视域下校家社协同育人的路径探索与实践创新”主题,分别从区市和学校实际分享了探索“教联体”建设落地过程中的经验,如市南区创新打造“区域-学区-学校”三级“教联体”协同育人布局,打通10个“百分百”进校园育人路径和校外“一核多馆多地”的市南本土育人行走地图;崂山区联合多部门开展“校家社合育”系列活动,在五个街道成立五个校家社实践社区;青岛富源路小学把学生放在圆心,与社区共建“幸福教育生态圈”,与多家社会单位开展项目化基地共建;李沧区实验小学联合社区打造“15分钟育人圈”,与56个校外实践基地、高校联合开展实践活动,共建“周末研学圈”;青岛西海岸新区中德生态园小学将企业生产线转化为育人资源链,青岛大学即墨实验学校则与一汽等知名汽车制造企业联合构建协同育人模式。
会上,青岛市教育局相关处室也对2025年家庭教育和思政德育工作进行了部署。其中,对于家庭教育课程与活动落实,线下要上好每学期4次8课时的家庭教育指导课,并用好线下家庭教育资源。对于教师队伍建设,落实“每年级配备至少1名专兼职家庭教育指导教师”的要求。而在德育工作方面,青岛市将深入推进大思政课建设,丰富“多彩课堂”内涵;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等;开展好各类思政德育活动,比如开展“同城大课堂”专题教学活动以及“读经典 我思考”青少年读书提升行动等。
据了解,“教联体”建设是今年家庭教育的重点工作。年内,青岛市各区(市)要争取全部建成“教联体”,全市至少70%的学校因地制宜建立“教联体”。通过制定市、区、校三级“教联体”建设的职责、任务、资源清单进行“联责任、联资源、联空间”,实现与家长和社会各方共同研究、破解学生成长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为育人提供全方位条件保障。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