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详解石榴石族宝石的性质、品种与鉴定方法》共分六章。第一章:石榴石族宝石的概述、第二章:石榴石族宝石的性质、第三章:石榴石族宝石的品种、本文是第四章:石榴石族宝石的鉴定方法、第五章:石榴石族宝石的质量评价、第六章:石榴石族宝石的产地。

石榴石串珠
石榴石的鉴定分为石榴石真伪鉴定、石榴石拼合石鉴定与石榴石与相似宝石的区分,三个方面。
01、石榴石真伪鉴定石榴石真伪的鉴定,首先观察颜色、光泽;测试折射率、密度和吸收光谱,以及放大观察内含物特征,进行准确鉴定。
01-1、颜色特征
石榴石家族中由于类质同像替代频繁,宝石品种较多,各个品种的颜色特点及分布状态也可帮助区分石榴石品种。

石榴石族宝石颜色
01-2、光泽
因高折射率使石榴石族宝石的表面具有强玻璃光泽,非常明亮。
01-3、折射仪测试
单折射,不同品种的石榴石,折射率大小不一,除钙铁榴石(翠榴石)、锰铝榴石(芬达石)、部分铁铝榴石的折射率超出折射仪的测试范围(1.35-1.81)以外,其他都在折射仪的可测范围内,只要小心测试,可帮助准确地鉴定出品种名称。
01-4、测量密度
不同品种的石榴石的密度不同,但整体的密度较高,在3.7-4.2之间,根据不同的品种密度,易于与其它品种和相似宝石区分。
01-5、分光镜检测
镁铝榴石、铁铝榴石、锰铝榴石和钙铁榴石都有典型的吸收光谱,提供了准确的鉴定依据,从而帮助确定石榴石族宝石品种的名称。但是镁铝榴石和铁铝榴石在鉴定中需要注意,当测试的典型光谱表现为镁铝榴石,且折射率在铁铝榴石范围内,可定名为铁镁铝榴石;当测试的典型光谱表现为铁铝榴石,而折射率测试在镁铝榴石范围内,则定名为镁铁铝榴石。
01-6、放大观察
不同品种的石榴石内含物特征,为准确定名提供了有利的依据。如铁铝榴石中内含物较丰富,通常可见大量的晶体和三组金红石针分布于宝石中。锰铝榴石中含有大量的面纱状愈合裂隙,常被描述为“花边状”。铁钙铝榴石中常含大量的浑圆状无色透明晶体包裹体,常被描述为“糖浆状”构造。翠榴石中含有典型的“马尾丝状”包裹体。

翠榴石中“马尾丝状”包裹体
02、石榴石拼合石鉴定石榴石拼合石通常为二层石,将红色石(一般用铁铝榴石)和有色玻璃黏合在一起,再磨制成刻面,从台面看具有很好的光泽和颜色;侧视拼合石,上下光泽、颜色有差异,上下部分的折射率、包裹体特征、荧光现象亦有不同;放大检查可找到黏合层以及黏合层面上的气泡。

石榴石-玻璃拼合石及红圈效应
另外拼合石具有红环效应。将拼合石台面向下置于白色背景上,在合适的光照条件下,可见一红色圈环绕宝石腰部。

石榴石-玻璃拼合石红圈效应图
03、石榴石与相似宝石的区分石榴石的颜色变化很大, 这与其广泛的类质同象替代有密切的联系。宝石级石榴石常见有红色、黄和绿色系。
03-1、红色石榴石与相似宝石的区分
红色系列的石榴石主要有镁铝榴石、铁铝榴石和锰铝榴石, 一般呈红色、粉红、紫、橙红、褐红色。与红色石榴石相似的宝石有红色尖晶石、红色碧玺、红宝石、红色锆石、玻璃等。可以根据折射率、相对密度、包裹体、光性和特征的吸收光谱将它们区分开来。尖晶石的折射率和相对密度与镁铝榴石有重叠, 同为均质体, 很容易混淆。但大多数红色尖晶石在紫外灯下都有红色荧光;而石榴石因含铁量较高, 无荧光。放大检查两者的内部特征也不同。

红色石榴石与相似宝石的区分
03-2、黄色石榴石与相似宝石的区分
黄色系列的石榴石主要有锰铝榴石和钙铝榴石, 常呈黄色、橙黄色、褐黄色等颜色, 相似的黄色宝石主要有锆石、托帕石、蓝宝石、楣石、金绿宝石等。这些宝石与石榴石最大的差异是光性特征不同, 石榴石为光性均质体, 而其他宝石均为非均质体。此外, 也可根据折射率、相对密度、包裹体特征及典型吸收光谱进行区分。

黄色石榴石与相似宝石的区分
03-3、绿色石榴石与相似宝石的区分
绿色系列的石榴石主要有钙铝榴石(沙弗莱)、钙铁榴石(翠榴石)和钙铬榴石, 常见颜色包括翠绿、橄榄绿、黄绿色等。与之相似的宝石有锆石、榍石、铬透辉石、祖母绿、绿色碧玺、橄榄石、绿色绿柱石等。此外, 绿色水钙铝榴石集合体还极易与翡翠相混。可通过放大检查、折射率、相对密度、吸收光谱及滤色镜下的反应等方面进行区分。

翠榴石戒指
石榴石为均质体, 楣石、橄榄石、铬透辉石等宝石双折射率较大, 可直接借助放大镜观察其后刻面棱的双影现象, 即可与石榴石区别。绿色锆石一般为低-中型锆石, 可能在光性上与石榴石相似, 但锆石具有653.5nm的特征吸收光谱, 与石榴石明显不同。
水钙铝榴石呈绿色,为多晶集合体,粒状结构。半透明,在外观上与翡翠极为相似。折射率一般为1.72(点测),密度3.47,红区无特征吸收线,在查尔斯滤色镜下呈红色,而翡翠的折射率值常为1.66(点测),密度3.34左右,红区可见690、660、630 nm的三条特征吸收线, 在查尔斯滤色镜下不变红。此外, 而翡翠一般为纤维交织结构与水钙铝榴石的结构不同。

水钙铝榴石
作者:王建泉
珠宝鉴定师、钻石分级师 、NGTC 宝石学家、资深珠宝投资顾问。贵金属首饰与宝玉石检测高级技师(国家一级)、美石嘉珠宝创始人、担任黑龙江省玉文化研究会秘书长、哈尔滨商业大学管理学院宝石及材料工艺学专业客座教授。从事中国玉文化研究与珠宝行业发展趋势分析工作多年。
注释:部分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珠宝首饰鉴定师》、《宝石学教程》和《系统宝石学》以及网络软文等。欢迎广大玉友提出宝贵意见。如转载需标注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