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中国芯,中芯国际拼了,要把2024年的收入,全部投入?

牛头湖人世界 2025-02-16 14:52:41

一家年营收80亿美元的企业,竟计划将93.75%的收入砸向同一个目标——这种近乎“梭哈”的决策,在商业史上极为罕见。更令人意外的是,做出这一决定的并非互联网新贵,而是一家被外界视为“保守”的芯片代工巨头:中芯国际。

从第五到第三的逆袭密码

2024年的全球芯片代工排行榜上,中芯国际的名字被重新定义。这家常年稳居第五的企业,首次超越格芯、联电,以3个百分点的微弱差距紧咬三星。若剔除三星包含自有芯片业务的干扰项,中芯在纯代工领域的排名已跃居世界第二,台积电的霸主地位首次感受到来自大陆的威胁。

支撑这一跃升的是一组硬核数据:94.8万片晶圆月产能、85%的产能利用率、同比激增27.7%的营收。单看数字或许枯燥,但若将其置于美国技术封锁的背景下,便能读懂其中的深意——当华为麒麟芯片因制造断供被迫沉寂时,中芯的扩产线正在24小时运转。

每赚1块钱,9毛砸向未来

赵海军在财报会上的表态引发行业震动:2025年75亿美元的投资计划,几乎吃掉了中芯2024年全部营收。这种“不留退路”的投入模式,暴露出中国芯片产业最残酷的现实——设计端已冲锋到3nm战场,封测环节同步接轨国际,唯独制造卡在成熟制程。

“这不是选择题,而是生存题。”一位半导体分析师指出,美国禁令的核心杀伤力在于制造断链。当华为海思能设计出7nm芯片却找不到代工厂时,中芯的产线就是最后的防线。将年收入九成以上押注扩产与研发,本质是在与时间赛跑:赶在下一代技术周期前填平代差。

网友为何喊出“中积电”?

“跪求中芯变中积电!”的呼声在社交平台持续刷屏。这种情绪背后,是公众对技术突围的焦灼期待。台积电手握全球55%的芯片代工份额,其3nm产能几乎垄断高端市场。而中芯目前量产的14nm工艺,距离国际顶尖水平仍有三代以上差距。

但网友的乐观并非空穴来风。据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SEMI)2024年报,中国大陆在建晶圆厂数量占全球43%,其中12英寸产线投资额同比暴涨62%。当这些产能陆续释放,配合国产光刻机的迭代,中芯或许真能复刻台积电的崛起路径——用持续扩产摊薄研发成本,以规模优势反哺技术突破。

写在最后:

把全年收入砸向未知需要勇气,更需要底气。当中芯国际的产线轰鸣声压过质疑声时,中国芯的突围剧本已翻开新章。

1 阅读:182

牛头湖人世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