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中国视为对手,这就是德国的待客之道?中国这次没惯着

寻欢人 2023-05-16 07:11:25

中国有句古话,叫“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这是中国的待客之道,我们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然而去年刚访问过中国的德国总理朔尔茨,似乎半点没有学会。

前几天,我国外交部长访问欧洲,第一站就选了德国,这应该是上次德国外长贝尔伯克访华后我们的回访,但第一站选了德国,也足以说明中国对德国的重视。

朔尔茨访华的时候,我们热情接待,让这位德国总理带着他的商业天团满载而归;贝尔伯克访华的时候,我们高度重视,秦刚外长亲自陪同,还有领导级人物带她参观雍和宫。那么这次中国外长到访,德国什么反应呢?

朔尔茨突然学起了美国。

当中国外长在柏林与德国外长贝尔伯克进行会谈的时候,德国总理朔尔茨在“欧洲日”活动上发表讲话,他说,“我们与中国的关系可以很好地用‘伙伴、竞争者、系统性对手’这三个词来概括,毫无疑问,与中国的对抗和竞争色彩日渐浓烈。”

在这段发言中,我们可以发现,朔尔茨毫不犹豫地将中国列入到了“竞争者”和“对手”的行列中,而非合作伙伴。至于具体如何与中国相处,他又表示,赞同冯德莱恩的观点,即欧盟27国不应立即与中国脱钩,而是应当进行“明智的去风险”。

有些人说,既然人家已经表明了不会与中国脱钩,那就不必太过苛求。这样的想法愚蠢至极!西方的对华态度只存在两种,要么对立,要么合作,从来不存在所谓的中立派,所谓对华“去风险”,看似温和,但问题是与中国的交往哪里存在风险?中国没有发布《通胀削减法案》这样的不公平竞争条例,更没有干过破坏“北溪”管道这样的事情,所以到底有何风险可去?

所谓对华合作“去风险”论,其本质与美国的对华“脱钩”如出一辙,只不过相比直接“脱钩”这样的极端手段,“去风险”更像是软刀子,但软刀子伤起人来也一点也不含糊。

所以这一次,虽然是在德国的主场,中国外长依然没有惯着朔尔茨。

在与德国外长共同会见记者时,秦刚外长正面批评了这些对华“去风险”的论调,“以‘去风险’之名行去中国化之实,就是去机遇、去合作、去稳定、去发展。”

不管西方政客怎么掩饰、怎么舌灿莲花,都无法改变对华“去风险”和与华合作对立的这个事实,所以中国绝对不接受所谓对华“去风险”的这个论调。

朔尔茨在中国外长来访时的这个发言,反映了德国以及所有欧洲国家在对华态度上的矛盾心理,他们明白本国的经济发展离不开与中国的合作,但又不愿因亲近中国而得罪美国,这种心理表现出来,就是他们一边吃着中国经济的红利,一边又嘴上不饶人,时不时炒作一些反华的话题。这种端起碗吃肉,放下碗骂娘的行为我们绝对不能接受,相互尊重是开展合作的前提,欧洲不要不识好歹。

最后,引用秦外长在波茨坦会议旧址的留言作为结尾:

维护战后国际秩序、促进世界和平繁荣、实现中国国家统一!

0 阅读:6

寻欢人

简介:寻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