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清张飞遇刺四个疑点,幕后主使浮出水面,刘备诸葛亮也无可奈何

慕卿容 2025-02-20 13:14:00

张飞遭遇刺杀这件事啊,那可真是迷雾重重,存在不少让人疑惑的地方呢。仔细梳理一下就会发现,其中至少有四个疑点是相当明显的。然而呢,不管是被视作正史的《三国志》,还是广为人知的小说《三国演义》,对这些疑点都没能给出清晰明确的解释。其实呢,也不是不想解释清楚,实在是这件事儿有着诸多复杂的情况,要么就是真的没办法解释得明明白白,要么就是出于某些原因不能把话说得太透彻喽。您想啊,刘备和诸葛亮那都是何等聪明睿智之人,他们心里肯定清楚得很,刺杀张飞这件事,幕后主使绝对不可能是曹丕或者孙权。可即便知道这一点,他们也绝不能去深究此事。为啥呢?因为一旦真的找出了那个主谋,并且按照当时的规矩将其诛灭三族,那蜀汉可就麻烦大了,搞不好整个蜀汉的局势就彻底玩儿完啦。所以啊,这事儿也就只能这么含糊着,留下诸多谜团咯。

张飞遇刺这件事,在《三国志》以及《三国演义》里都有相关的记载和描述呢。这两本书所讲的内容大体上是差不多的,不过呢,《三国演义》在这方面说得可就更细致一些啦。所以呢,咱们今儿个就准备把这两本书结合起来,再相互对照着看,去仔细琢磨琢磨范疆(史书上记载的是范强,要知道在古代,“疆”和“强”这两个字是可以通用的哦)还有张达他们俩刺杀张飞这件事,在事前、事中以及事后存在的四个疑点哦。

范疆和张达二人的作案动机,着实是个极大的疑点。大家都知道张飞脾气确实很暴躁,可他并非是那种完全不讲道理的人,更不是只有匹夫之勇而毫无智谋的。说什么范疆、张达因为没能制造出白旗白甲就挨了打,然后便起了杀心,这情况显然是不太可能发生的。不管是从正史的记载来看,还是依据演义里的描述,这范疆和张达两个人都算不上是高级将领呢,那他们又何苦要去当这个出头的人,去干下如此大逆不道的事儿呢?

就算张飞真下达了制造白旗白甲的命令,其实范疆和张达也并非负责这件事的人。按照一般的情况来讲,这事儿理应是由张飞的副手吴班来操办才对呢。毕竟在军中是有着层级之分的,像范疆、张达这样属于低级将领的“末将”,还没轮到他们站出来对这件事表示抵制。

范疆和张达在军中属于地位比较低的“末将”哦。这就产生了第二个让人疑惑的地方啦,要知道张飞可是车骑将军,还兼任司隶校尉呢,他的中军大帐那可是守卫极其森严的,严到什么程度呢?夸张点说,就连一只苍蝇都没办法飞进去呢。在这种情况下,范疆、张达这两个地位不高的“末将”,他们到底是怎么能够闯得进去的?这着实让人想不明白呢。

话说刘备称帝之后,对麾下的将领进行了分封。其中呢,封马超为骠骑将军,并且让他兼任凉州牧;封张飞为车骑将军,同时兼任司隶校尉。不过呢,这里得说明一下,马超所担任的这两个官职,实际上都是虚衔哦。为啥这么说呢?因为,在非战争时期,不管是骠骑将军这个职位,还是车骑将军的职位,都是没有直属部队的呢。而张飞这边就不太一样啦,他因为肩负着在阆中防范曹魏的重任,所以他的麾下那可是有着千军万马的,能够实实在在地统领不少兵力呢。

咱们来说说张飞啊,他还有一个职务呢,这职务可相当重要啦。在汉末三国一直到魏晋时期,有个叫司隶校尉的官职,这个官职是干啥的呢?它其实就是专门负责监督京师以及京城周边地方的秘密监察官哦。您可别小瞧了这官职,司隶校尉手底下管着一千二百人呢,这些人就有点像后世咱们听说过的锦衣卫或者东西厂里面的那些人,专门负责暗中监察各种事儿。刘备给张飞册封的时候,那册封圣旨里说得可清楚明白啦,是这么说的:“就因为你张飞忠诚又坚毅,能够和古代的召虎相比,名声到处都传扬着呢,所以我特别下了这道重要的命令,不但给你提高地位、进封爵位,还让你兼任在京城负责相关监察事务的这个重要职务呢。”

咱们来说说张飞啊,他可不简单呢,手里可是掌握着重兵的哟。而且呢,他有点类似于明朝嘉靖皇帝身边那个很厉害的角色——锦衣卫都指挥使陆炳哦。这陆炳啊,他母亲是朱厚熜的奶娘呢,就因为这层关系,他打小就和兴王次子朱厚熜一块儿玩耍,一直玩到大,也正因如此,他后来官职一路高升,做到了掌锦衣卫事,还被封为太保兼少傅、左都督呢。再看张飞,他和刘备之间,虽然名义上是君臣关系,可实际上那恩情就如同兄弟一般深厚。他们俩从少年时期就相伴在一起了,一直到中老年呢。要知道在古代,人到了四五十岁差不多就算是老人啦,这时候都能自称老夫咯,他们相伴的时间可是相当长的呢。

范疆和张达居然能够径直闯入张飞的中军大帐,那情形就好像进入了一个无人看守之地一般,胆子可真是大得很呐。并且,他们还极为大胆地把张飞的首级给带走了。这便构成了张飞遇刺案当中的第三个让人疑惑不解的地方:要知道,范疆和张达可是带着张飞的首级开始了千里奔逃啊。那么,他们究竟是凭借什么办法闯出那戒备森严的军营的呢?还有啊,当时身为“副帅”的吴班,又为什么没有派人去对他们展开追击、进行追杀呢?这一系列的情况实在是让人觉得匪夷所思。

咱们来分析一下范疆和张达的情况哈。要是他们是因为完不成任务,担心会挨揍的话,其实完全有另外一种选择,那就是“畏罪潜逃”嘛。要知道,逃出军营可比去行刺张飞要容易得多,而且也更安全。再说说另一种可能,如果他们杀张飞是为了“报仇”,那正常来讲,应该是一击得手之后,赶紧撒腿就跑才对,怎么可能还带着十来斤重的、沾满鲜血的包裹去闯那重重岗哨呢,这实在是不合常理。

大家知道吗,张飞当时是在阆中进行防范任务呢,而他主要防范的对象是曹魏,并不是东吴哦。可有意思的是,后来范疆和张达这俩人啊,他们杀了张飞之后,不往曹魏那边跑,却选择逃往东吴。这是为啥呢?很有可能是他们心里有顾虑,他们担心要是跑到曹营去了,说不定就会被张飞的二舅哥给收拾了。这张飞的二舅哥是谁呢?就是后来在曹魏阵营里官至右将军、讨蜀护军,还被封为博昌亭侯的夏侯霸,他们怕落到夏侯霸手里,那就没好果子吃喽,搞不好命都没了呢。

咱们来看看这么个情况哈,范疆和张达这俩人呢,放着近的地方不去,偏偏舍近求远地跑到东吴去了,这就引出了第四个让人疑惑的地方哦。等他们到了东吴之后,居然就神秘地消失不见了,就好像人间蒸发了似的。再看看糜芳呢,虽说他在东吴也不怎么受待见,虞翻老是指着他的鼻子,甚至还堵着门去辱骂他,可就算这样,糜芳还是有机会能带着兵去替孙权打仗呢。那这就奇怪了,同样是从蜀汉那边过去的,范疆和张达怎么到了东吴之后,连个封赏都没得到呢?这可真让人想不明白。

在演义小说所描绘的情节里,有这么一件事儿。糜芳和傅士仁呢,他们后来主动回到了刘备这边。可谁能想到啊,等待他们的竟然是一场悲剧结局。只见关兴,把糜芳和傅士仁两人的衣服给剥了去,然后让他们光着身子跪在关公的灵位前面。紧接着,关兴还亲自操起了刀,对着他们就是一通剐刑啊,就这么用这种残忍的方式来祭奠关公呢。

范疆和张达那可真是憋屈到了极点。怎么回事呢?原来是被孙权给下令捆得严严实实的,然后就这么送给刘备了。之后啊,张苞可是满腔仇恨,他手持锋利的刀子,对着范疆和张达就是一顿狠罚,直接将他们千刀万剐、处以凌迟之刑,就用这样的方式来祭奠自己父亲的在天之灵呢。

咱们之前已经提到过,在史书中记载,糜芳后来是继续为孙权征战打仗的。然而,关于范疆和张达这两个人呢,在正史里面却是压根儿没有半个字提及他们的去向,就好像他们后续的踪迹完全没在正史的记载范围之内似的。

大家知道吗,孙刘联盟其实在刘备在世的时候就又重新恢复啦。据史书所记载的情况来看,当时他们是处在曹丕带来的军事压力之下,然后就选择了无条件地讲和呢。这意味着什么呢?就是说双方都认可了当时已经存在的实际状况,以前那些发生过的不愉快的事情呢,就全都当作没发生过一样,一笔给勾销掉啦。

当恢复盟约的那个时候啊,刘备其实已经被严重的胃肠疾病给缠上了。这身体一病,他哪还有心思去管范疆和张达跑到哪儿去了。就算是刘备和诸葛亮心里头清楚到底谁才是在背后谋划着刺杀张飞的主谋,他们也不会去细细追究的。为啥呢?因为这事儿和曹丕、孙权压根就扯不上一点儿关系,问题完完全全是出在自己这边的阵营里头。要是真的去深挖彻查,那就好比是拔萝卜带出泥,到时候可不光是大家面子上都过不去,弄不好还会在阵营里掀起特别大的风波,严重的话,说不定都能把刘家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那点儿小天下给彻底掀翻喽。

刺杀张飞这件事,幕后主使肯定不可能是魏文帝曹丕哦。为啥这么说呢?要是曹丕知道有人要去行刺张飞的话,他其实是会向刘备通报这个消息的呢。因为曹丕心里打的算盘是“二虎竞食”,他就盼着能坐享其成,当个卞庄那样的得利之人。要知道,当时的情况是东吴和西蜀要是打得越厉害、越惨烈,对曹魏来说那可是好处多多。就好比孙权在占领了荆州的大部分地区之后(要注意哦,还有一部分荆州是在曹魏手里的呢),他的实力就已经比刘备要强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去削弱刘备,那就等同于在帮助孙权啦,说不定还会让整个战局变成一边倒的态势呢,而这样的结果显然不是曹丕所希望看到的。

曹丕所秉持的方针是,既不会去帮助东吴,也不会去援助蜀汉。要知道,刺杀张飞这样的举动,那可是会让东吴的优势变得更加显著的。而曹丕这个人向来是十分狡诈的,以他的行事风格和权衡利弊的心思来看,这种明显会对局势造成偏向性影响且对自己并无多大好处的事情,他是绝对不会去做的。

要知道,从曹操那时候起,曹魏就常常搞行刺这种事儿呢。就说蜀汉那边吧,鸽派的首领,也就是大将军费祎,最后竟然是被曹魏派来的刺客给暗杀了。不过呢,这情况和张飞这儿可不一样哦。在吴蜀两国开战之前,要是去刺杀张飞,对曹魏来说,其实并没有啥好处可言。

曹丕其实是没办法派人去刺杀孙权的哦。为啥这么说呢?因为这事儿他既想不到,也根本做不到。而且呢,就连杀害关羽这件事,也不见得就是孙权自己的主意呢。裴松之在给《三国志》作注的时候就提到过,有可能是潘璋、马忠他们自作主张干的哦。裴松之是这么说的:“孙权派将领潘璋去迎头截断关羽的退路,关羽一到就被斩杀了。要知道临沮距离江陵可有二三百里地呢,哪能不立刻杀了关羽,还去商议他的生死问题?”所以从这些情况来看,很多事情还真不是那么简单就能认定是谁的主意呢。

大家都知道关羽的性格,那是极为刚猛且傲岸的,依照他这样的性子呢,在战场上被生擒活捉的可能性其实并不大哦。这里有个情况得跟大家说一说,在史书记载当中呢,“斩”这个字有时候是可以用“擒”来表述的哦。就好比颜良和文丑吧,他们实际上是被杀掉了的,可在《三国志》以及《后汉书》里面呢,对这件事的记载却是“悉擒”哦。所以呢,说到潘璋和马忠“擒关羽”这件事,这里面可能存在两种情况呢。一种可能是关羽在混战当中被乱兵给杀害了,还有一种可能呢,就是关羽战斗到最后,力气耗尽,然后选择了自刎而亡。

孙权在成功占据荆州的大部分地区之后呢,就已经觉得挺满足的啦。于是啊,他先后两次向刘备提出求和的请求。他这意图其实特别明显,就好像是在说:“这荆州当初可是我借给你的,现在呢,你都已经拥有了西川,还有汉中这些地方,那我把荆州收回来,也都不跟你要什么额外的好处啦,就这么着,咱俩之间的账就算清了,可别再打仗啦!”

大家知道吗,孙权可是有过两次求和的举动哦。第一次的时候呢,他的求和要求被拒绝了。后来啊,经历了夷陵之战,这时候孙权又一次提出求和,而这次刘备答应了他。从这一系列的情况就能看出来,孙权其实是想着见好就收的呢。他根本就没打算去做那种火上浇油的事儿,比如说去刺杀张飞,从而让刘备陷入疯狂的状态,估计孙权压根儿就没这样的想法。

要说神不知鬼不觉地去刺杀张飞这件事,曹丕和孙权那可从来都没动过这样的念头,就算动了念头,他们也根本做不到。这时候咱们要是仔细琢磨琢磨那四个疑点,就会有新的发现啦。原来这范疆和张达,很可能并不是单独行动的,他们背后不但像是有幕后主使在暗中谋划指挥着一切,而且在他们实施行动的过程中,似乎还有人在旁边进行掩护策应呢。甚至,还有另外一种让人意想不到的可能哦,说不定刺杀张飞这件事压根就不是范疆和张达干的,他们或许只是遵照别人的命令,提着张飞的首级到东吴去跑这么一趟罢了。

大家知道,范疆和张达在张飞的军中只是低级将领的身份。就他们这样的级别呢,是根本没那个资格,也没那个能力可以在张飞的中军大帐里随意进出、来去自由的哦。要知道,能够把张飞身边的警卫给调开,或者是能够自如地进出大帐,而那些警卫既不敢去过问,也不会产生怀疑的,在张飞的整个军队里头,也就是那么两三个高级将领才有这样的本事啦。这么一来,能够符合这些条件,有嫌疑的人范围可就一下子缩小了好多,几乎都能让人看得很清楚、很明白了呢。

刘备决定兴兵伐吴的时候,在这件事上,张飞那可是坚定地站在支持的一方呢。可赵云却明确地表达了反对的态度哦。要知道,当时蜀汉的“五虎将”里已经有四位不在人世啦。黄忠早在刘备称帝之前就去世了,距离刘备决定伐吴的时候,都已经过去两年了呢。马超呢,到了临终之际还给刘备上过表,就他那身体状况,哪怕还剩一口气在,也根本没办法再有什么行动了,就相当于已经起不来床、做不了什么事儿啦。在这样的情况下,赵云在军方的地位可是相当重要的,他所发表的意见呢,很大程度上其实就代表了军方整体的意见。

话说刘备兴兵去讨伐东吴,这一趟出征呢,他身边居然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将都没带着。而在那场著名的夷陵之战当中不幸阵亡的将士,基本上都是他进入西川之后才着力提拔起来的新人呢。您想啊,就这一场仗,一下子折损了这么多来自川中的子弟兵,这情况对于西蜀当地那些门阀势力来说,肯定是他们极不愿意看到的结果。毕竟这些川中子弟可都是西蜀的重要力量呢,这么大的损失,对各方影响都不小哦。

你瞧啊,这刺杀张飞一事,那可真是影响深远呐。说它是火上浇油呢,是因为这事儿一旦发生,局势肯定会变得更加紧张复杂;说它是釜底抽薪呢,是想着要是张飞遇刺能让刘备进军的步伐给迟滞下来,那可就达到了某些人的目的啦。你想啊,曹丕他肯定是不乐意看到这种事儿发生的,毕竟刘备这边要是乱了,对他曹魏那边的局势也会有影响。但孙权和蜀中那些门阀世家可就不一样喽,他们心里估计是挺乐意的呢,为啥这么说呢?因为这样一来,刘备这边的力量就会被削弱,对他们各自的利益可有着不小的好处呢。再说说诸葛亮的想法,那可真是耐人寻味哟。诸葛亮和赵云呢,他俩的意见倒是比较一致哦。他们心里琢磨的是啥呢?就是想着要靠武力去把曹魏给消灭掉,然后呢,对于东吴,最好是能够不费一兵一卒就把它给收编过来,这就是他们心里大致的盘算啦。

诸葛亮有个大哥叫诸葛瑾,他是在东吴那边任职的,而且所担任的官职级别可不低呢。大家可以设想一下啊,如果后来的局势发展成孙权带着手下众人一起臣服于已经灭掉曹魏的刘备,那依照诸葛瑾的情况,他大概率还是能继续稳坐高官之位,出门也依旧有骏马可供骑乘,日子过得应该还是挺滋润的。但要是反过来,诸葛瑾在一些变故中不幸被俘虏了,或者更糟糕的是直接被击杀了,那诸葛亮得知这个消息后,肯定会悲痛万分,估计得连着哭上好几天都缓不过劲儿来呢。

这么一寻思,大家就都能清楚地了解到实际情况啦。范疆和张达呢,其实就好比是浮在水面上的两条毫不起眼的小杂鱼,没什么太大的能耐。你看啊,马超后来病故了,而张飞呢,竟然遭遇了刺杀。在这之后,吴懿和吴班这两位新的外戚,他们后来可是分别当上了车骑将军和骠骑将军呢。大家可以想想,如果张飞没有遭遇那次刺杀而死去的话,哪能有他们俩什么事儿,这将军的位子怎么也轮不到他们头上嘛。而且呢,就算刘备和诸葛亮心里明白张飞遇刺这件事背后真正的主谋是谁,可那又能怎么样呢?他们也是无可奈何。

0 阅读: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