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鸡国王
补写缘起翻看之前写的冷眼看西游系列,原以为每个章节都写过了,谁知竟发现一条漏网之鱼,除妖乌鸡国一节中只写了“立帝货”的来历,对于乌鸡国其他细节方面的问题,还没有展开讨论,今天正好有时间,就把这个坑填一下吧。
好小说不能脱离时代,《西游记》创作背景上起正德下到隆庆很多人一直对小说索引颇有微词,主张将小说作为一个孤立的文学形式进行研究。且不论索引派的对错,就小说而论小说这种研究方向,也是违背普遍联系原理的。
首先,小说的价值性就在于能够j详细、全面地反映社会生活中各种价值关系的产生、发展与消亡过程,即便是历史题材的小说,也是为写作当时来服务的。
其次,无论作者对于历史的了解有多详细,对未来的想象有多富,他最为熟悉的总是他正在经历的现实,无论是取材还是价值观的确立都无法摆脱现实的影响,这是创作者的主观局限性。
尤其是当在一个社会中存在强大的禁言功能时,知识分子想要畅所欲言而不能,那么借助小说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就成了一种很方便的方式。他们要畅所欲言的东西一定是他们所认为的真实的内容,除此之外,说什么对他们来说,都是无价值的。从这一点上讲,好小说是一定可以索引的,它是对以帝王将相为正统的、粉饰太平后的历史的反弹,是我们了解真实历史的一个很好的途径,所以英国历史学家卡莱尔说:历史都是假的,除了名字;小说都是真的,除了名字。
《西游记》更是这样一部魔幻现实主义小说,魔幻是其形式,而现实是它的本质,又怎么会没有时代背景呢?作者甚至还把自己的名字嵌入了第二十九回的回目中——“脱难江流来国土 承恩八戒转山林”,正是二句藏头“脱难承恩”。尽管吴承恩少小聪慧,多才多艺,但是在嘉靖朝,他却屡试不第,人到中年才踏上仕途,却终因被人诬告而下狱,被友人救出之后,他辞官隐居,开始创作《西游记》,“脱难承恩”便是他的自我感叹了。这段经历反应在小雷音遇险一节中,对此的解释请见《冷眼看西游:小雷音寺也隐藏着皇家秘史和吴承恩的心酸往事》。
吴承恩的生卒时间大约在1500年—1582年间,人生主要经历是在嘉靖年间,因此我们在大多数章节中,看到吴承恩对嘉靖皇帝的嘲讽,在后面的情节中有刮搭着对隆庆皇帝老婆和老丈人武清伯李伟的讥讽。往前的内容也是有的,例如第九回末增补的唐僧身世内容,是在映射正德年间的宁王之乱(见《冷眼看西游:唐僧果然是稍公刘洪的儿子吗?刘洪原来影射江西旧事》)。宁王之乱后面还有一个嘉靖初年的大礼议事件,这段事在《西游记》对应着七绝山斩杀红鳞大蟒一回。
这两个事中间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事,就是正德皇帝驾崩与嘉靖皇帝登基。这是一定要写的,因为正德皇帝朱厚照是非正常死亡,他是落水后得病死的,而且因为他没有子嗣,明朝的世系就此更换了,选了他的堂兄弟朱厚熜继承的大统,这个朱厚熜就是吴承恩深恶痛绝的对象嘉靖皇帝。虽然嘉靖皇帝的继位也是按照小宗入继大宗的规矩来的,但终究不是正根子,以吴承恩的性子,他是绝对不会放过这个喷嘉靖的好机会的,因此就有了除妖乌鸡国这一段故事。
既然是以正德皇帝与嘉靖皇帝交替为背景,那么两个故事的主体要素一定要对应。
乌鸡国国王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乌鸡国这三个字。乌鸡国的老写是“烏鷄國”。因为这是《西游记》啊,它的地名还得以《大唐西域记》中取经经过的地名来取,不能太离谱。这里面有一个国家叫焉耆国,就在现在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焉耆回族自治县。焉耆是从东伊兰语一月氏语一波斯语音译过来的,有些文本也译成:焉支、 燕支、烟支、胭脂、胭支、燕脂、烟肢、燃支、焉提。但在书写的过程中有些版本就把”焉“讹写成了”烏“,《佛国记》和《水经注》及《释氏西域记》写作“烏”。后面的“耆”差别更大,因为不同语言中q、ch、zh、j分的不甚清楚,甚至有些方言中没有q、j的分别,就像有些地区的人n、l不分,翻译的时候不管原来的发音是什么,都按自己的理解来,焉耆就变成了“烏鷄”。
壮丽的焉耆
当然,“烏鷄”这种翻译方法在各个版本中都不见,它后面用鷄代替耆,应该是是有作者的春秋笔法的。我们知道有一个”烏眼鷄“这个词,因乌眼鸡好斗,因以形容人互相嫉恨,怒目而视的样子。这里面就有讽刺的意思了。将焉耆国讹写成烏鷄國,暗指这个国家中人人相互仇视,相互斗争。这个不就是嘉靖继位之后的大礼议事件么?为了正统的问题,嘉靖君臣为了正统这种破事,如同烏眼鸡一样相争三年。虽然嘉靖皇帝最后巩固了自己的地位,但从此明朝官员中谄媚阿上之风盛行,政风日益败坏,是永乐以后明代历史长河中最大的政治撕裂。
那么“乌眼鸡”这个词是不是明朝的词啊?要是个现代词汇,上面的解释就成了瞎扯了。这个词还真是出自于明朝时兰陵笑笑生所著《金瓶梅词话》第72回:“落后李瓶儿生了孩子,见我如同乌眼鸡一般。”《金瓶梅》是明万历四十五年,这与《西游记》最早的版本明万历二十年金陵世德堂本相距很近,“乌眼鸡”的使用应该是相通的,都是市井间的流行语。
敕建宝林寺
第二,唐僧师徒初入乌鸡国下榻的敕建宝林寺。唐僧师徒过了平顶山莲花洞,一路向前,遥遥看见一座山门,“迭迭楼台,层层宫阙”甚是壮丽,上面写着“五个大字,乃是敕建宝林寺”,于是准备前去借宿,却被僧官为难,不是悟空撒泼,他们恐怕就要露宿山林了。
这个敕建宝林寺还真是有的,却不在焉耆,而是在吴承恩的老家江苏常州,吴承恩曾经多次到江南贡院参加乡试,就在常州由旱路转水路。
敕建宝林寺始建于南朝是梁武帝萧衍营造的皇家寺院,北周孝闵帝重建时更名“法华寺”,宋崇宁年间又毁于兵燹,南宋重建,复名宝林寺,元末又毁,明朝洪武年间又建,之后就一直叫宝林寺了。之后又经历永乐、正德年间的两次大修扩建,殿宇达1408间,名誉中吴。吴承恩之前有考试不利的经历,进庙拜拜,求一求心理安慰这是大概率事件。可能在此处吴承恩受到了寺中僧人的无礼对待,他心中有气,就把宝林寺写进小说中发泄自己的不满。
我们看资料,宝林寺明朝最后一次扩建正是在正德年间,此时的宝林寺达到了最鼎盛的时期,那个时候,吴承恩想去游览和寺中僧人心怀傲慢是很合理的。
正德皇帝
第三,乌鸡国国王的死因与正德皇帝的驾崩之间的联系。《西游记》第37回中,唐僧夜梦乌鸡国国王,乌鸡国国王向唐僧诉说了自己的死因——是被狮猁王变成的道士推到八宝琉璃井内淹死的。
整个明朝落水而死的皇帝拢共有两个一个是正德皇帝,一个是天启皇帝明熹宗朱由校,朱由校是在吴承恩之后,吴承恩不可能写他,那么乌鸡国国王落水而死就只能是正德皇帝,而且正德皇帝落水的地方刚好凑巧就是吴承恩的老家——淮安府的清江浦。写了正德必然要写嘉靖,刚好顺便骂他泄私愤。
《明史·武宗本纪》中记载:“十五年春正月庚寅朔,帝在南京。癸巳,改卜郊。夏四月己未,振淮、扬诸府饥。……癸卯,次镇江,幸大学士杨一清第,临故大学士靳贵丧。九月己巳,渔于积水池,舟覆,救免,遂不豫。……甲午,还京师,告捷于郊庙社稷。丁酉,大祀天地于南郊。初献疾作,不克成礼。十六年……乙丑,大渐,谕司礼监曰:“朕疾不可为矣。其以朕意达皇太后,天下事重,与阁臣审处之。前事皆由朕误,非汝曹所能预也。”丙寅,崩于豹房,年三十有一。
正德十五年九月,皇帝经过淮安府清江浦积水潭时,看见水中鱼非常多,于是兴起下水打鱼,结果鱼太多,武宗用力拖拽渔网时,导致小舟剧烈摇晃,因此跌落水中。虽然內侍们及时下水把他捞起,可他已经呛水了,加之惊吓受寒,就引发了肺病。还京之后,举行郊祀之时就疾发吐血不能成礼,三月间崩于豹房。
嘉靖皇帝
第四,嘉靖皇帝与假乌鸡国国王正德皇帝落水而死之后,继位的人就是嘉靖皇帝了。正德皇帝自己是没有子嗣的,嘉靖皇帝是正德皇帝的堂弟,他们二人是兄弟关系。在小说中,狮猁王变化的道人在谋害乌鸡国国王之前,与乌鸡国国王是“八拜为交,以兄弟称之”的。
乌鸡国国王请道人来,原因是“五年前,天年干旱,草子不生,民皆饥死”。在历史上由于气候的变化,明朝进入小冰河时期(明嘉靖二十九年到清乾隆三十五年),其实从正德年开始,大范围持久干旱就经常性地出现。正德七年到正德八年,整个黄河流域出现了普遍干旱的情况,尤其是陕西地区,甚至出现了人相食的惨象。这一点是与文中乌鸡国的情形是相似的。到了嘉靖年间,干旱的情况更加严重,干旱范围扩大,时间更久。嘉靖六年到九年,黄河地区持续四年大旱。
“(七年)大旱蝗,陕西、甘肃、河南人相食,死无数。豫西、宝丰、鲁山饿死大半。”
“(八年)陕、晋、豫、鲁俱旱,大饥,人相食”
“九年,北畿、河南、山西、陕西大饥。延绥、榆林诸处凶歉连岁,人烟几绝,至有研木屑石以食者。”
嘉靖皇帝的应对策略是什么呢?当然他不可能自己施法呼风唤雨,他找了龙虎山的道人邵元节来举行祷告求雨。
嘉靖四年春,许久不降雨,出现旱情,皇帝令邵元节祷雨,有验,便把他封为致意一真人。之后,只要一出现旱灾,嘉靖就会令邵元节祷告求雨,邵元节死后,他又用陶仲文祷雨。这个情节和狮猁王变化的道人到乌鸡国求雨的情节是相吻合的。
正都在危急之处,忽然锺南山来了一个全真,能呼风唤雨,点石成金。先见我文武多官,后来见朕,当即请他登坛祈祷,果然有应,只见令牌响处,顷刻间大雨滂沱。寡人只望三尺雨足矣,他说久旱不能润泽,又多下了二寸。朕见他如此尚义,就与他八拜为交,以兄弟称之。”
求雨成功之后,乌鸡国国王十分宠信此道人,与他同寝同食。这种事实际上是有失皇帝体统的,但这种有失体统的事,嘉靖皇帝也是做过的。他对邵元节和陶仲文两位道士的宠信了二十多年,赏赐蟒玉、金宝、法冠无数,还累加品秩至少师之位。这些行为都是被人诟病的,只是嘉靖为人强势,大家不敢明说,只有编在《西游记》中暗骂一通了。
青狮精
正德之死与嘉靖是没有关系的,但是因为正德皇帝没有子嗣,他在法统上是肉眼可见的继承者,他又喜好玄学道术,常常借用超自然力量。别人要怀疑他为了夺取皇位,而使用了法术魇镇正德皇帝,他也不好辩驳。在《西游记》中,正德皇帝的死也被推在了嘉靖身上:就是他推下去的。
嘉靖皇帝在登基之后,又因为法统的问题,掀起来大礼议的纷争,非要追认他自己的父亲为皇帝,为了让父亲的牌位进入太庙供奉,他甚至更改了明太宗朱棣的庙号为明成祖,还把明仁宗的牌位移出了太庙为自己父亲腾出位置来。因为他为人刁横强硬,尽管有违法统,最终他还是做了,可这些事终究是不得人心的。吴承恩本来就不攒成嘉靖,抓住这个把柄肯定要发挥一下。他借着乌鸡国国王的嘴说
“师父啊,说起他的本事,果然世间罕有!自从害了朕,他当时在花园内摇身一变,就变做朕的模样,更无差别。现今占了我的江山,暗侵了我的国土。他把我两班文武,四百朝官,三宫皇后,六院嫔妃,尽属了他矣。”
江山、国土、文武百官就这样被嘉靖皇帝暗侵了去,完了他还不想按照法统追认明孝宗朱佑樘为父亲,拒绝承认自己是小宗入继大宗的事实。对迎他登基的孝宗张太后,他非但没有感恩之心,给与应有的礼遇,甚至还有迫害之举。
张太后在西游记中是压龙洞中的狐狸干娘
虽然嘉靖没有收明武宗的后宫,但嘉靖对武宗的后宫也并没有感恩和尊重。他与武宗夏皇后是叔嫂关系,继位之后,夏皇后不能成为太后,只称庄肃皇后。夏皇后死后,嘉靖也没有给她服丧,连谥号也被削减字数。
尽管嘉靖皇帝千方百计为自己父母争取皇帝和太后的位份,好显示自己根正苗红,但恰恰是这种行为,叫人增加了对他诟病。在乌鸡国国王复活后,跟着唐僧等人再次回到皇宫的时候他又说:“可怜!我的铜斗儿江山,铁围的社稷,谁知被他阴占了!”倘若正德皇帝真的活了,他也一定会后悔让嘉靖皇帝继承这个大统的。
青狮精
第五,狮猁王被骟和嘉靖皇帝有什么关系?除妖乌鸡国最后还有一个情节,就是悟空责问文殊菩萨,放任青狮精变成皇帝模样,“三宫娘娘,与他同眠同起,点污了他的身体,坏了多少纲常伦理,还叫做不曾害人?”文殊菩萨却说:“点污他不得,他是个骟了的狮子。”八戒还上手去摸了摸,果然下面没有了。这个情节并不符合文殊菩萨的身份,因为佛教是反对阉割动物的,认为阉割动物会有黄门之报,文殊菩萨作为大菩萨,自然不会犯这种戒。为何要如此设置情节呢?是为了嘲讽嘉靖皇帝的生育能力。
《佛说罪业应报教化地狱经》:“第十七复有众生。男根不具,为黄门身,不得妻娶。何罪所致。佛言,以前世时,坐喜犍象马牛羊猪狗,不可称数。令此众生苦痛难忍,死而复稣。故获斯罪。”
黄门原是指宫门,后引申为黄门侍郎,后世特指太监,再引申为男性不具生育能力。犍是指阉割过的公牛,也引申为阉割其他雄性动物,此处是名词作动词使用,即是阉割之意。
嘉靖皇帝十四岁登基,当年就与孝洁陈皇后结婚,后又陆续立了三位皇后,纳了三位皇贵妃,三位贵妃,四十一位妃子,三十一位嫔,但婚后久久无子。第一个皇子是他26岁所生,出生两个月后就夭折了,直到他三十岁上才有了一个养得住的儿子朱载坖。虽然他不是没有生育能力,但是在古代这么晚才生育子女的皇帝实在少见,对此,吴承恩也要揶揄一下。
吴承恩虽然对嘉靖皇帝很反感,但他并不是一个低级的喷子。嘉靖皇帝在壬寅宫变之前,还是有一些工作成绩的,整顿朝纲、减轻赋役,让晦暗的朝局有了一些改观,史称“嘉靖新政”。吴承恩并没有因为个人恩怨,而将这些成绩一笔抹杀。因此,当悟空诘问文殊菩萨:“你虽报了甚么一饮一啄的私仇,但那怪物不知害了多少人也。”文殊菩萨回答道:“也不曾害人,自他到后,这三年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何害人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