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在科技领域一直秉持着“挑战派”的理念,因此也攻克了诸多难题,今年的1月7日,我国空间站又完成了举世瞩目的铌合金实验突破,是什么样的技术?为何能在全球引起轩然大波?
天宫带来新突破?
众所周知,天宫空间站因处于极其特殊的微重力环境下,所以对推进一些实验的进展有极大的帮助,像是天文观测和生物技术等领域都受益匪浅。
此次,我国的航天员在“天宫”空间站内通过用激光照射漂浮的合金颗粒,并观察其在温度不断降低期间的变化,随后再将数据整合并传送给地面的相关技术团队,整个流程看似简单,却是技术攻坚的核心步骤。
也正是因为这些数据,助力科学家们推进铌合金工艺的进步,使得制造速度也得到了显著提高,只是不知这“铌”究竟是何物?
合金“王者”——铌
说起“铌”在金属材料界的地位,可是如同“王者”一般的存在,其熔点为2468℃,能达到铜的两倍,于是在极其高温的环境下也能保持“冷静”,不会因外部变化而改变自身形态,同样在接触其他物质时也不会受到“干扰”。
事实上,铌合金的类型并不仅限于一种,包括高强合金、中强合金和低强高塑性合金等等,因此所“擅长”的领域也各不相同。
其中,高强度的铌合金凭借极其稳固的结构,而在航空领域大放异彩,特别是将其用于火箭发动机中,简直如有奇效,而低强高塑性铌合金则是在电子领域发光发热,像是在磁共振成像等机器上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更令人惊喜的是,因铌合金具有极强的“收纳”中子能力,使其在核反应堆中也是极其重要的角色,由此可见,不论是在哪个领域,铌合金所带来的好处都让人不容忽视。
全球陷入“铌”困境?
尽管金属铌能在各个领域发挥出莫大的优势,但其遍布在世界各地难以集中,即便一些国家的铌资源储备丰硕,但也会受困于一些外在因素,例如加拿大的铌矿就因技术与地形问题,而在挖掘过程中屡屡受阻。
虽然我国也面临着开采上的难题,但相关研究人员却选择“曲线救国”,通过技术的创新来提升高品质铌金属的二次利用率,使原本的20%直接升至50%,有效改善了我国在铌资源上窘迫的现状。
不仅如此,我国也会在铌资源领域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方面也在不断加强,以此来不断精进相关产业链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