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飞船着陆后完好如初,中国却黑得像锅底,真是“技不如人”?

张张健看论 2024-12-03 16:13:43

今年,中国嫦娥六号探月器不仅安全着陆地球,还带回了月球背面的土壤。

这一消息一出,瞬间引发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

不少人对中国的航天技术十分敬佩,赞扬我们取得了伟大的成就。

就在大家都沉浸在这份喜悦中时,一些奇怪的声音出现了。

有人开始在网络上质疑我国的航天技术,声称印度发射的飞行器回到地球后表面十分光滑,而中国的返回舱底部却是乌黑一片。

这不禁让人发出疑问,难道中国的航天技术发展的还不如印度?这实在是让人有些难以相信。

那么印度的航天发展真的这么厉害吗?为什么中印的返回舱底部会有如此大的差别?人类在航天领域又有哪些新探索?

一、印度的航天发展

提起印度,不少人的第一印象都是“脏、乱、差”,认为印度发展十分落后。

其实这并不夸张,但这只是印度底层民众的生活。

如果你接触过印度的上层社会,会发现那里的人才精英并不少。

不仅有足够的知识储备,还有丰富的资源。

这样看来,印度在航天事业上能取得成绩就不足为奇了。

此外,印度背后还有其他因素的支撑。

这就不得不提到印度在国际政治上的行为,他在美国和俄罗斯之间来回周旋,表面上看是在为其助力,实际上却借此机会获得了许多技术支持。

有了这两大强国的支撑,印度在航天领域的发展可谓是突飞猛进。

而印度并非是从这几年才开始探索航天领域,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六十年代。

那个时候,世界各个国家都想在航天领域做出成绩,你追我赶。

印度也不例外,组织了一个专业团队专门研究航天领域。

在1963年,印度凭借自己的努力成功发射了第一枚冠名的探空火箭。

有了这项成绩,印度的信心大增,开始持续向航天领域注入资金。

他们高薪向社会上招聘人才,提供专业设备,不断钻研相关技术。

从全方位入手,势必要在航空领域闯出自己发一番天地。

在印度科研人员的不断努力下,1980年成功将卫星送到了太空,这也让印度在世界航天领域站稳了脚跟。

后来,印度开始从长远的角度看待问题,不再局限于近地轨道,而是将研究方向转向了月球和火星。

为了更好地进行科研,印度还专门投资建设了实验室,采购一批先进设备。

同时还向其他国家借鉴经验,学习对方的技术。

在2008年,印度成功实现环绕月球飞行,“月船一号”顺利升上太空,印度在探月中取得了巨大突破。

随后印度开始将目标转向火星,在2014年成功将火星探测器驶入火星轨道。

这一成绩将印度推到了高位,一时间名声四起。

但从这几个方面来看,印度在航空领域的确十分出色。

尤其是2023年七月份发射的“月船三号”,圆满完成了规定任务。

许多国家对印度的航天技术十分感兴趣,纷纷开始研究其具体构造和细节。

恰好今年中国的嫦娥六号回到地球,有人开始将印度与中国的设备进行对比。

细心的人发现,我国的返回舱底部发黑,而印度的返回却非常干净,不少人开始嘲笑中国的航天技术竟然还赶不上印度。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究竟是什么问题,导致中国返回舱底部与印度有如此大的差别。

二、中国返回舱底部发黑原因

从外观来看,中国的返回舱底部的确存在发黑的现象,相反印度的返回舱看起来完好如初。

其实这并非是我们的技术落后于印度,造成嫦娥六号返回舱发黑的原因是多面的,首先是飞行的环境与任务不同。

我国的嫦娥六号肩负着在月球采样的重任,在外层空间中工作了将近两个月的时间。

在返程过程中,嫦娥六号与空气进行了大面积的摩擦,承受着极端恶劣的工况。

想必许多人都不知道,大气层中的空气密度与飞行的高度有很大关系。

高度越高,空气密度越低。

当航天器返回地球时,在距离摩擦下会释放出大量的热量,从而出现灼烧的现象。

嫦娥六号在多重考验下,才能成功回到地球。

而印度不同,从开始探索航空领域至今,他们从未有过无人航空实验。

之前的发射高度也仅仅只有一百公里,从来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穿过大气层。

更别提会经历严苛的摩擦环境,这也就避免了返回舱的灼烧情况,底部肯定是完好如初。

另外印度飞船与中国的嫦娥六号使用的防灼烧涂层的工作原理也有较大的差别。

印度采用的是特殊图层,工作原理主要围绕将热量与返回舱隔绝,利用折射光线等方法,抵抗热量的能力有限。

而中国的嫦娥六号采用的则是PICA技术,这是目前最先进的技术之一。

在遭遇摩擦时,不仅能够阻挡外来热量,还能将其吸收并且中和。

利用材料的特性,能将外部的高温进行相对管控,甚至能将上千摄氏度的高温降低到几十度。

这样一来,不仅能够保证返回舱不被热量损坏,还能最大程度上利用热量,确保舱体能够安全穿过大气层。

最后,印度与中国的测试目的不同,技术难度有很大差别,二者不能相提并论。

据了解,印度的无人试验航天工程技术挑战十分有限,目的只是测试返回舱在返回地面时的情况。

而中国的嫦娥六号的任务较为艰巨,需在月球采样并且安全带回地球。

无论是起飞还是轨道控制,各个环节必须确保万无一失。

因此,嫦娥六号返回舱底部发黑并非是我们的技术问题,印度的底部干净整洁也不能代表他们已经超越了中国的航空技术发展。

只不过是因为印度的返回舱从未涉及到高难度的太空任务,所以看起来似乎十分厉害。

三、人类航天新探索

近些年来,人们不断在航天领域进行探索研究,对于宇宙的热情持续高涨,获得了许多令人惊奇的新发现。

尤其是中国,嫦娥五号完成了月球采样并安全返回,科学家们对采集回来的月壤样本展开了深入研究。

可以从这些微小的颗粒中解读出从前月球的活动、小行星撞击的痕迹等,为我们提供更多了解月球发展的信息。

印度尽管现阶段其探索尚未触及月球的深层次奥秘,但他们的“月船三号”也在月球表面留下了属于自己的印记,是印度航天征程中的重要突破。

在一步步精准调试和把控下,印度挖掘了月球的更多隐藏奥秘,突破自己的技术瓶颈和技术,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在火星探索领域,由美国研发的“毅力号”肩负着重任,利用先进的探测仪器,尝试在火星的岩石缝隙中寻找生命存在的痕迹。

而阿联酋的“希望号”实现了围绕火星高空“站岗”,侧重于检测火星大气的变化。

通过某些仪器能够实现将气温、气体等数据穿送给地球,科学家们能借用这些信息构建火星模型,帮助人们更好的认识火星。

未来我们还需要从多方面继续发力,尤其是在技术革新方面,各个国家应当开发更加高效的发动机。

在使用材料方面,可以使用环保和可重复利用的材料,不仅能提升运载能力,还能降低发射成本。

其次,在通信方面应当继续升级。

随着卫星、火箭等离开地球的距离原来越远,信号变得越来越差,传输困境日益凸显。

这时研发一个更加灵敏、抗干扰的通信系统就显得至关重要,利用量子通信等先进技术,稳固信息传递的“桥梁”。

必须确保运行过程中数据传输的完整性和及时性,否则做出的努力很有可能功亏一篑。

在载人航天方面,我们应当在太空舱内完善模拟的地球生态系统,将重点放在空气循环净化和资源再生利用中。

给宇航员提供舒适的生存环境,保证其在执行任务或驻留期间,保持良好的的心理状态,更好地适应环境。

只有各个国家之间共同努力,才能在航空航天领域做出更大的成绩,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

结语

如果光从返回舱的干净程度来判断一个国家的航天技术发展,这样得出的结论未免有些太过草率。

中国在科研领域一直都有自己独立的思考,每一项决定、所有的材料都有自己的目的。

科研团队在制作上也是根据执行任务和太空环境下综合考量,根据实际情况决定进一步的安排。

但不能否认的是,印度的确在航空领域不断发展,取得了新的成就。

而中国也没有停止探索的步伐,未来必将取得更大的成就。

如今,世界各个国家都在进行航空探索和研究,未来还需增强国际之间的合作,共同推动航天技术的发展。

你认为未来中国在航天领域还能取得哪些成就?将会朝着哪些方面继续发展?

参考资料:

澎湃新闻-2024-10-30-中国建材多项新材料产品助力“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194439?_refluxos=a10

参考消息-2024-11-04-外国专家赞叹中国载人航天进步巨大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4757978357180482

福建日报-2023-08-25-月船3号成功着陆月球,印度航天到底啥水平?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75192593632781415

正观新闻2023-08-23-人类探测器首次着陆月球南极,印度的太空雄心能走多远?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75030245270842478

0 阅读:0

张张健看论

简介: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