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康”后耳闷,警惕是分泌性中耳炎

尚医健康 2023-02-16 09:50:17

“阳康”后,出现耳闷、听力下降?医生检查诊断不是化脓性中耳炎。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什么是中耳炎?

所谓中耳,是处在内耳、外耳之间的部分,是声音传播之中声波传导的主要部分,由鼓室、沟通鼻和中耳的咽鼓管、乳突窦等结构构成。中耳与外耳道以鼓膜为界,鼓膜及鼓膜内的中耳发生感染引起炎症以及渗出,也就是中耳炎。

急性中耳炎由于症状突出,不容易被忽视,通常在婴幼儿、儿童中常见,多有耳痛、听力下降等,部分幼儿可合并发热、恶心、呕吐等。耳镜检查也可见鼓膜红肿,部分甚至鼓膜穿孔溢液。

什么是分泌性中耳炎?

不少患者在新冠阳康后,患上的其实是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又被称作渗出性中耳炎,最主要的表现是:耳闷胀感及听力下降,多不伴耳痛。我们发现这一疾病普遍发生在阳康后2-4周,特别是第10-14天。耳镜检查可以发现患者有鼓膜内馅以及积液。做听力检查时会出现传导性下降的表现,并且鼓室压力检测也提示异常。由于耳闷的感觉生活中常见,也往往被忽视,我们想提醒大家要注意这一疾病。

引起分泌性中耳炎的常见原因包括:病毒性感染、气压伤以及鼻腔鼻咽部变态反应。连同鼻-耳的咽鼓管的功能障碍是其易感因素。少数情况,如咽鼓管咽口被肿块(如鼻咽癌)堵塞,或者鼻咽癌放疗后的患者,也会出现这一症状。阳康的患者中,我们认为病毒感染以及之后的病理生理变化是发生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原因。

0 阅读: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