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刘少奇外孙被未来岳母拒之门外,情急之下他大喊一声:妈!

星河滚烫是光芒 2025-04-27 11:14:49

【前言:】

刘少奇共有九名子女,长女刘爱琴在战争岁月历经艰辛。

刘爱琴出生时遇汪精卫屠杀共产党人,被母送至武汉工人家寄养。不久,工人被杀,其妻无力抚养,将她卖给三轮车工人作童养媳。

童年生活如噩梦,直至11岁刘爱琴方得解脱。在周恩来的协助下,她重返父亲怀抱,并有机会前往苏联深造。

刘爱琴在异乡与西班牙男孩相爱,但遭父亲反对。她体谅父亲,便怀着身孕回国,独自承担起抚养孩子的责任,直至孩子长大。

【刘少奇的外孙成了老大难】

1966年,刘爱琴之子刘索成年,凭优异成绩获保送进入空军保定学校服役,成为飞行员。

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刘索无缘部队,毕业后他被分至内蒙古呼和浩特一机厂做工。受环境影响,他再未圆空军梦,婚事也因此一再搁置。

1979年,30岁的刘索依旧单身。他虽有过恋爱经历,但对方得知其身份后,均选择退缩。

刘索经年累月展现真心,为踏实能干的老实人。他在工厂多年无犯错,勤勤恳恳,按时上下班,不因私事误工,深得师傅喜爱。

师父见刘索婚事无进展,心中焦急,遂私下为刘索挑选合适女子。

厂内政大姐,性情和善,家信基督教,对刘索满怀同情。师傅对政大姐言:“刘索已三十,尚无伴侣,甚是可怜,望你能伸出援手。”

政大姐心慈手软,思及刘索的境遇,叹息道:“他确实很可怜,可我又能如何帮他呢?”

刘索师傅言:“汝家信奉基督,何不将令妹引荐于他?”

政大姐愿刘索为妹夫,但须妹妹点头。她试探性告知妹妹刘索之事,未料妹妹毫不犹豫便应允了。

政玉英,政大姐之妹,23岁,正值青春,貌美迷人,追求者众多。然她未许芳心,欲寻踏实上进之男士共度余生。

政玉英貌美且能力强,1973年在五七厂任临时工,后下乡数年。现通过招干考试,即将赴呼和浩特市郊区委,担任计划生育工作。

政玉英美丽能干,心地善良。受家庭基督教信仰影响,她性格温和。父亲教诲她,为人需懂得谦让,如两人同过一门,一人退让,则两人皆可通行。

政玉英在父母正确引导下,性格谦逊,深受同事喜爱。得知刘索踏实能干,仅家庭背景不佳,她当即同意见面。

【政母坚决反对,刘索情急之下喊了一声“妈”】

政大姐与妹妹议及此事时,母亲未归,遂仅告知父亲。政父与政玉英想法一致,赞同政玉英先与刘索相见。

刘索得知政玉英答应见面,满心欢喜。师傅与同事亦为他庆贺,一同前往商店选购新衣,并为他此次见面提供建议。

见面当天,刘索与师傅未能找到约见地点,已过约定时间两小时,刘索焦急万分,心中暗想相亲恐要告吹。

此时,师傅认出前方放学孩童乃政大姐之子,急步上前询问。孩童引路,最终师徒二人抵达了约定的地点。

见政大姐与政玉英,刘索诚挚道歉。政玉英虽因迟到不满,见刘索认错,怨气顿消,礼貌回应无妨,并邀刘索与其师共坐交谈。

政玉英与刘索初次相见,皆羞涩避视。唯有两位长辈不断言语,努力缓解现场的尴尬气氛。

此次见面后,政玉英与刘索互留极佳印象,政玉英内心已默许这桩婚事。

政玉英回家见母亲已归,提及与刘索相亲事,政母坚决反对,认为刘索家境会拖累女儿,且其贫寒,除身上衣物外尽是工作服。

政母觉得,以女儿的条件,定能遇上更出众的青年。然而,这反让政玉英更坚定与刘索相守,无论母亲如何反对,她都坚持自己的选择。

此时,刘少奇获平反,刘索接通知赴京参加平反大会。家庭问题随之解决,刘索以为政母再无理由反对婚事,不料政母却将他拒之门外。

政母察觉刘索前路将更坦荡,却因此不敢高攀,因刘索乃刘少奇亲外孙,身份尊贵。

得知政母反对婚事,刘索立刻放下手头事务,返回呼和浩特,径直奔向政玉英家,敲门而入。

政母开门见刘索,欲寻由拒之。不料刘索情急之下喊了一声“妈”,政母闻言,一时尴尬,不好再将其驱离。

刘索携礼入门,恭敬地对政母承诺:“我必不负您女儿,将以行动证明。”随后,他请来工厂挚友劝说政母,终获其同意。

【政家的好女婿】

刘索历经5月赢得政家全员喜爱,但政母仍有顾虑,同意先领证,延后半年办婚礼,期间考察其真心与否。

刘索爽快答应,领证半年后与政玉英举办婚礼。此番举动,终使刘索赢得了岳母的认可。

婚后不久,刘索党籍恢复,重返原单位。因此,新婚夫妻刘索与政玉英将面临两地分居的生活。

刘索本可借关系调妻子至石家庄,却不愿为之。多年过去,他仍铭记外公对家人的教诲,坚守原则。

1981年,政玉英调至石家庄某学校工作,至此,夫妻俩结束了长期的两地分居生活。

政玉英承认,初对刘索有好感,多出于同情。婚后,她才得以真正了解刘索。

刘索如政大姐所言,踏实能干且无贪欲。在航校教保科任科长时,他负责教学保障,资金经手无数,却极有原则,从未私取分文。

刘索坚信,公家钱财分文不取,其原则之严,近乎苛刻。

一次,家中玻璃打碎,学校领导见状即安排更换。刘索知晓后迅速还钱给学校,学校推辞不收,刘索坚持,最终学校无奈收下。

政玉英深受感动的是,刘索对她家人的关怀备至。

政玉英母亲去世后,大哥离婚,将10岁儿子留给老父亲。二哥未婚,家中仅靠两兄弟照料孩童。

政玉英为减轻老父负担,打算接侄子来家抚养。然而,她与刘索已育有一子,再增一孩会加重家庭负担,她不确定丈夫是否会应允。

她惊讶的是,丈夫毫不犹豫便应允了,且持续资助侄子直至其找到工作、建立家庭。

几十年婚姻难免有摩擦,刘索夫妻亦时有争吵,但感情始终如初,美好如初见,携手共度至白头。

0 阅读: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