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常的情况下,德军一个步兵师的总人数在15000–17000人之间,但是在战争中德国不可能保持如此满编的状态,在大多数时候德军步兵师都是不满编的,尤其是在经过一场大战之后德军步兵师无论是人数还是战斗力都会呈现下滑的趋势。今天我们就以在库尔斯克会战之后的德军第320步兵师为例,看看战争状态下德军一个普通步兵师的状态是怎么样的。

在1943年8月份,德军在“城堡”会战中失败,人员伤亡超过40万人,损失惨重的德军只能在东线转入防御作战。此时的东线战场德军需要维持一条2100公里的超长防线,在这条连贯防线上德军有177个师的兵力,俄国再加上仆从国军队,师的数量能够达到210个之多,但是平均到整个防线上还是捉襟见肘,平均每个师的防御宽度达到了10公里。
由于此时德军已经转入了防御战,因此德军一个师的防御此时显然是非常重要的,但此时德军一个普通师的防御能力到底如何呢?我们以参加了库尔斯克会战但是伤亡并不断太惨重的第320步兵师为例,这支部队在德军中刚好处于部队也不强的程度,因此比较具有代表性。
在1943年9月初,该师一共有9945人,装备有32门榴弹炮,其中有24门105毫米榴弹炮和8门150毫米榴弹炮。另外还有21门75毫米重型反坦克炮(此时苏军已经普遍装备了T-34坦克,之外的37毫米反坦克炮作用已经不大了),21门50毫米中型反坦克炮,14门75毫米步兵炮,另外还有69门80毫米迫击炮,495挺机枪和9875支步枪和冲锋枪。

德军步兵师的火力核心是榴弹炮团。按照编制,一个步兵师应该有36–48门105毫米和150毫米榴弹炮,但是因为战争的消耗和德国产能的不足,在东线战场上,一个步兵师普遍只有30门,虽然没有达到满编,但是相较于对面的苏军步兵师还是好多了,苏军步兵师的火炮不但口径小于德军,而且数量也少于德军。
而如果更细分的话,德军步兵团的火力支柱主要为步兵炮,按照编制,每个步兵团还应该有6门75毫米火炮和2门150毫米榴弹炮作为团支援火力,但是还是因为损耗的原因,数量只有满编的三分之二,也就是五六门的样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德军从1943年开始在东线步兵师中列装120毫米重型迫击炮,这些火炮造价便宜,所以产量很高。

而说到轻武器,像是迫击炮、步枪、机枪、手枪这样的武器德军倒是不怎么缺,起码东线从始至终都没有缺乏过。其中既有德国轻武器产能高的原因,也有部分部队人数太少的原因。上述的320步兵师总兵力不到一万人,和满编的17000人相差甚远,那自然轻武器就不太可能缺少,甚至还经常出现枪比人多的现象。
除了上述步兵师固定拥有的武器之外,在一些重要的地段或者一些精锐步兵师还可以得到独立部队的加强。比如归属于集团军直辖的独立炮兵营,在1943年的东线一共有120多个独立炮兵营,在一些步兵师中可以得到他们的支援。另外还有更豪华的强击火炮营,这一个营装备有三十辆三号自行火炮,但由于数量稀少,因此只分配给最强、最关键的步兵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