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家丽和张建国被赶出老宅后,何家喜就开始心花怒放地收拾行李,准备搬过去住。
何家艺问大姐呢?何家喜说,她是奉了刘美心的命令搬回去的,至于何家喜为什么搬走,搬去哪了,她不知道。
但何家艺做生意多年,早就练就了一双慧眼,看透不说透。要是刘美心不点头,何家丽不会搬走,八成就是刘美心和何家喜联手,把何家丽赶出去了。

不过老三并不在意谁搬进老宅,只要照顾刘美心的人不是她就行了。但她明白何家丽做事规矩,何家喜却是个有便宜必须占的小人,所以还是抽时间回去了一趟,提醒刘美心要给自己留后手,不要把退休金都给老六。
何家艺只是透了口风,刘美心很聪明,立刻反应过来何家艺是在提醒她,她可以偏心何家喜,但是不能太过火,要是钱和房子都没了,小心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何家欢和刘小玲也陆续来了,何家欢本来就不关心家里的事,只知道何家丽一直说要搬走,其他的不知情。
还是刘小玲说,何家丽是被何家喜赶走的,何家喜叫了几个壮汉来砸墙。刘美心赶紧替何家喜辩解,没人赶何家丽,是她让何家喜叫人来装修厨房的,不是砸墙。
几个女儿站在一旁都不吱声。
刘美心本来就打算把财产都给何家喜的,如今心思被何家艺看破,几个女儿心里也有意见,她面子上挂不住,故意板着脸说:你们几个丫头都是我生的,我这一碗水,端得平平的。

刘美心说完这话,何家艺和何家欢对视了一眼,心照不宣。
刘小玲也瞥了一眼刘美心,不愿多说。既然刘美心不承认自己偏心,她们多说无益。
何家6个女儿,大家都知道刘美心偏心何家喜,疏忽了自己。但是她们并不知道,这个家真正被忽视的,不是何家丽,也不是老三、老四和刘小玲,而是一直善良懂事的何家文。

自从何常胜去世后,何家丽为家里的付出有目共睹,虽然刘美心不喜欢她,何文氏去世后,刘美希心就一心想让何家丽搬走,但是何文氏去世之前,家里的主心骨一直何家丽,家里的大事小事也都是她说了算。
何家丽一心扑在娘家,何向东就是何文氏和刘美心帮忙照看的。
除了何家喜,只有何家丽敢对刘美心发火。要不是何文氏生病,何家丽埋怨她,还要给她介绍对象,她对何家丽也不会这么反感。何家丽确实受了很多委屈,但刘美心对她也有一定的付出。

老三何家艺一直埋怨刘美心偏心,说自己就是家里的中不溜,家里的好处都被大姐和二姐占了,老五老六顶替了何常胜和刘美心的工作,只有她什么都没有。
但是她坐月子时,刘美心担心她吃苦,给她送了一些钱。而且何家艺会说出心中的不满,她和欧阳宝东山再起的时候手里缺钱周转,去找刘美心救急。何家艺答应借了一定还,还给利息。
但刘美心只有一句话,没钱。

何家艺软硬兼施,说刘美心给何家喜出钱开店,都不愿意帮她一把,难道只有何家喜是她女儿,她不是?
刘美心既担心何家艺把这事说出去,让其他女儿听见了有意见,又担心何家艺知情了,要是一分不给会寒了她的心,这才给2000块封口费,不用还。
虽然这笔钱是老三要来的,但至少她也从家里得到了好处。

老四何家欢是家里唯一的大学生,但是她脾气不好,说话也冲,不管别人能不能接受,心里想什么说什么。
何家欢毕业后就在银行工作,后来还做到了公司管理层。
有的父母很现实,儿女有了钱,在家里的地位也会提高。
所以刘美心对她一直客客气气,除了何家丽把应该给老四的工作给了老五,其他事情,老四没吃过一点亏。
老四出狱后,刘美心担心她失业了过得不好,还悄悄塞给她一笔钱。

老五刘小玲跟刘美心姓,本来她应该得到刘美心的重视,但她性格大大咧咧,有时候说话做事还缺一根筋,刘美心这才不指望她。
但她什么事都不往心里放,又常年在外奔波,回家的次数少之又少,所以刘美心见到她,只想多陪陪她,不会让她受委屈。
何家喜是这个家获利最多的人,每次回娘家都是空着手,说几句好听的话,刘美心就心甘情愿出钱出力,照顾她坐月子,拿退休金贴补她,出钱给她开店,还把老房子和酱菜手艺都要给她。

要不是何家喜不知足,得到好处就翻脸不认人,也不会得白血病,虽然何家丽捐了骨髓,但她为了看病,卖了房子花光了存款,家财散尽。
老二何家文,一直都是这个家最懂事的那一个。她为了帮何家丽和父母分担家里,高考控分才没考上大学,参加工作后她赚得钱大部分都贴补给了家里。
陈卫国肝癌,刘美心没出钱。陈卫国去世后,陈光明没人照顾,刘美心不愿意去帮忙,何家丽劝了好几次,虽然说动了她,但她对光明并不好,晚上让何家文给她洗脚,临走时还收了何家文给她的辛苦钱。

何家文厂里效益不好,在饭店刷盘子时,刘美心都没有给过她一分钱的帮助,逢年过节何家文还要给她钱,她次次都收。
原著中,何家文改嫁老范后,光明心里不舒服,刘美心也没有对光明说,姥姥家永远是你的依靠。
老范的儿子婚后,何家文和老范搬到了陈卫国留给陈光明的房子,陈光明没有安全感,和何家文越来越疏远,刘美心也没有顾及过何家文的感受,安慰她,想办法缓和何家文和光明的关系。

除了何家文结婚时娘家有陪嫁,其余的时间都是何家文在付出。
何家喜霸占了房子,老三和老四又和何家喜站在一条线上,何家文发火了,说人情是人情,法理是法理,哪怕是一间厕所她也要,其实她不仅是为何家丽出一口气,也是替自己委屈。
这些年吃亏的都是她和何家丽,凭什么呢?

会哭的孩子有糖吃,一个家里,女孩子要是懂事得过分,最后往往吃亏的是自己。
好处被别人占了,委屈只能自己受,大家都习惯了她的懂事,却忘了她也需要爱和重视。